> 指數

秦創原平臺聚力成勢 科創“種苗”生機蓬勃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西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始終把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保持在5%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萬家,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硬科技示範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等建設成效顯著,在推動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中作出西安貢獻。

科技創新驅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産業發展是現代化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撐。産業興則經濟興,産業強則經濟強。新年伊始,西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023年八個方面重點工作明確提出,著力壯大支柱産業和新興産業;著力強化秦創原“一總兩帶”發展引領。即日起,本報開設“産經圈”專欄,聚焦西安市在推動産業經濟發展方面的各項舉措,展示産業發展新活力。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突破9700家,同比增長超過36%;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預計突破11000家,同比增長超過28%;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553億元,同比增長9.41%;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18%,副省級城市排名第二……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引領下,西安市科技創新指標接連攀升,不斷擦亮創新名城品牌。隨著秦創原聚力成勢、由勢轉能,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加速成果轉化,企業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成果轉化+投資孵化 打造人工智慧核心産業鏈

“當前,我國自動駕駛發展突飛猛進,已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人工智慧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系統。然而自動駕駛汽車在真正商業化應用前,需要經歷大量的道路測試才能達到商用要求。”深信科創産品經理雷浩告訴記者,公司面向智慧網聯汽車行業,自主研發了自動駕駛倣真測試及數據閉環工具鏈,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我們的核心産品自動駕駛倣真測試平臺,提供高保真的車輛感測器及交通環境倣真,開發者和測試工程師可以在倣真平臺對自動駕駛系統開展大規模的倣真測試,提前識別系統缺陷,降低實車測試成本。”雷浩説,目前公司在所在的創業園區及周邊進行了大量數據採集,利用大量真實路採數據再放到倣真環境中去重建,增強自動駕駛的真實場景,大大縮短里程測試的時間,達到讓交通事故止步于虛擬世界的目標。

據介紹,深信科創成立於 2019 年,是一家專注于提供自動駕駛安全及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僅僅兩年時間,企業就自主研發出“自動駕駛安全測試平臺”,還和工信部四院聯合牽頭髮布《自動駕駛場景描述語言白皮書》,成為該領域的頭部企業。

從2019年成立至今,深信科創已完成4輪融資,估值達到數億元人民幣。目前已與國汽智聯、長安汽車、吉利汽車、主線科技、惠普、英特爾等企業開展合作。

將科研成果順利轉化,並在短期內取得顯著成果,除了企業團隊成員的努力,更離不開孵化他們的西安交叉資訊核心技術研究院的技術支援。西安交叉資訊核心技術研究院是清華大學與西安市共同建立的政、産、學、研、金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機構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任院長,聚集了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研發團隊,開展産業合作與投資孵化。

“作為秦創原首批成果轉化‘加速器’,交叉核心院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交叉核心院運營總監常佳偉表示,對於孵化企業,交叉核心院在人才引進、政策指導、政府資源對接、市場拓展、廠房建設、平臺搭建以及融資方面進行了全方位支援。

通過採取“成果轉化+投資孵化”的模式,助力企業打造人工智慧核心産業鏈,特別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已逐步形成了“腦+眼+軟體+應用”的創新集群。

推動産學研合作 助初創企業打破國外壟斷

走進位於灃東新城創智雲谷的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在千級凈化無塵車間裏,全自動鐳射調阻機正在開足馬力生産薄膜鉑電阻芯體;通過自主研發的測試系統,工人正在對生産出的薄膜鉑電阻芯體進行高精度分級……

“去年11月,我們總投資1100萬元的國內首條覆蓋常溫、超低溫、超高溫薄膜溫度敏感晶片自動化生産線正式投産,不僅打破了國外對該類産品近30年的技術壟斷,生産設備還可以進行遠端控制,實現24小時不間斷加工。” 西安礪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新航告訴記者,企業與國內多家單位深度合作,實現了生産線設備100%國産和原材料100%國産,解決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卡脖子”難題。

礪芯慧感是西北工業大學航空航太先進流動測試微系統技術創新團隊相關技術成果轉化並組建的創新型高科技公司,歷經十餘年技術積累,團隊攻克了微感測器晶片製造工藝、特種封裝技術和多感測器一體化整合方法等中高端智慧感測器晶片加工製造難題。

“我們建成了國內唯一一條實現國際標準的薄膜鉑電阻溫度感測器生産線。掌握了滿足國際標準的薄膜鉑電阻生産工藝。企業也進行了大量的生産設備自研,掌握了濕法刻蝕等關鍵生産工藝,在滿足高品質感測器製造的前提下,生産成本與國外競品相比降低了20%,優勢明顯。”金新航介紹。企業從2022年3月入駐秦創原平臺,2022年11月初開始産線小批量試製,目前良品率滿意,産品品質優越,預計今年可實現年産值2000萬元。

作為一家初創型科技企業,這家企業發展為何如此之快?金新航表示,這得益於秦創原平臺的支援。

在秦創原創促中心、灃東資訊産業園以及創智雲谷的幫助下,企業完成了從向學校申請成果轉化,到公司註冊成立、順利建造潔凈車間和生産線,並享受房租免租金和設備購買返還等政策支援。場地、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援,為産品研發和生産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服務方面,秦創原與灃東資訊産業園創智雲谷園區建立了數個服務站,在資金、法律、人才引進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全方位幫扶,讓企業“足不出園”就可完成各種服務對接;針對初創型企業,秦創原還派出多個專家工作組,對企業一對一幫扶,幫助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創小微企業等資質。

金新航説:“正是得益於‘三項改革’政策和秦創原的大力支援,公司在一個月之內就走完了審批、專利評估、場地選址等流程,極大地降低了初創企業的組建難度。”

“下一步,我們將依託秦創原平臺的政策和資源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特別是提高我們牽頭的秦創原MEMS溫度感測器開發‘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水準,推動産學研合作再出新成果。”金新航説。

“原”上春光正好 科創“種苗”茁壯成長

在秦創原平臺的示範帶動下,創新的“種子”不斷在西安落地生根,科創的“種苗”在西安茁壯成長。

2022年,西安市聚焦九個方面重點工作,持續推進秦創原平臺建設,聚力打造新動能強勁的國家創新名城。秦創原“一總兩帶”總格局加速構建,秦創原·上市企業園、國家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航空産業兩鏈融合示範區、先進計算科技園等一批科創平臺和産業園區加快佈局建設。建成灃東新城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西安電子谷等“三器”示範平臺67個,新增各類研發機構65家。

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任務持續推進,“一院一所一校”模式不斷開花結果,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通過成果轉化累計組建高新技術企業41家,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6個,已形成我國稀有金屬領域最大的産業集群。西安光機所累計投資孵化企業406家,其中一半以上落戶在西安。西北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孵化了鉑力特、華秦科技等57家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在“一院一所一校”孵化的企業中,僅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就有5家。

如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正激流勇進、揚帆起航,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的一年,西安市將持續聚焦秦創原平臺攻堅發力,推動全域秦創原建設走深走實,支援各類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和融合發展,實施科技企業倍增計劃,鼓勵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隨著工作加速推進,秦創原平臺不斷增長的創新優勢將轉化為發展優勢,為西安乃至全省高品質發展點燃新的“強力引擎”。本版稿件 記者 關穎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秦創原平臺聚力成勢 科創“種苗”生機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