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農産品站上了電商“C位”(網上中國)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日前表示,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監測顯示,2022年中國農産品網路零售增勢較好,全國農産品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長9.2%。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為廣闊鄉村構建了農産品流通新平臺,拓寬了農民增收路徑,激活了鄉村振興潛能。一位在電商平臺賣農産品的鄉村青年説:“從去年的銷售數據來看,農産品站上了電商‘C位’(主角位置)。”

平臺加快“下鄉”步伐

農産品網路銷售成績喜人。根據商務大數據,2022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農村實物商品網路零售額1.99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全國農産品網路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

農産品網路銷售較快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援。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數商興農”是發展數字商務振興農業的簡稱,包括引導電子商務企業發展農村電商新基建,提升農産品物流配送、分揀加工等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發展智慧供應鏈,打通農産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行“最後一公里”等。

在“數商興農”政策的支援下,電商加快了“下鄉”步伐,從初期的銷售端網路化,逐漸向流通端、生産端的數字化、智慧化推進。各大電商平臺發力農産品供應鏈,加快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實現産銷緊密銜接,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拼多多采用“拼購+産地直髮”的模式,設立“百億農研”專項,探索參與農産品標準制定,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京東推出“農特産購物節”,上線豐富多樣的高品質農産品。此外還有電商平臺開展鄉村振興新農人短視頻直播大賽等,以多種形式助力優質農産品上行、促進農民創富增收。

“土”視頻帶火土特産

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垸村第一書記徐志新做起了助農主播,推廣羅田板栗、紅安苕、茶葉等農産品,月銷達600多萬元;四川省瀘州市的吳秋月,將小小高山蘿蔔幹做到月銷10多萬斤;李春望不惑之年紮根大西北,把優質的獼猴桃、紅棗、蘋果帶給更多人。

近幾年,有關鄉村題材的短視頻頻頻走紅,短視頻、直播平臺成為農産品走向城市的一條快車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農産品電商課題組發佈的《短視頻為新農人搭建平臺,助推農業高品質發展》報告提出,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可以吸引並留住返鄉創業青年、帶來先進生産經營理念、帶動産業鏈上下游發展,進而助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農村居民就業機會、擴大農民增收空間。例如,抖音電商“山貨上頭條”助農項目深入福建、貴州、四川、吉林等地,讓遠在各地鄉村、尚未被更多人看見的優質農特産出山,走向全國消費者。“山貨上頭條”已經助力平和蜜柚、連城紅心地瓜幹、來鳳藤茶、都勻毛尖、延邊大米等農産品在抖音電商平臺銷量翻番。

“自成立以來,抖音電商不斷挖掘平臺內的優質農特産,助其拓展市場和打造特色品牌。”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未來,抖音電商平臺將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農産品生産全鏈條,與農産品原産地攜手將區域特色農産品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農産品産業,助力産業縱深發展、帶動更多就業。

農民從“會種”到“會賣”

“銷農貨,找電商”成為許多農民的共識,但具體如何“觸網”,不少人並不在行。老鄉最了解自家産品,卻不擅長網路行銷;主播們懂網路,卻對田間地頭的活計並不內行。如何發揮各自優勢,讓農産品“種得好”也“賣得火”?

2021年,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喬甸鎮李捷村,村民李本斌種的石榴豐收了,本想繼續通過傳統渠道銷售,但問了好幾家採購商,最高收購價才每斤1.8元,他想起曾看到的“果農爸爸”直播團隊,幾個年輕人在田裏對著手機吆喝“石榴現摘現發,不吐籽味道甜”。

李本斌拉著石榴來到鎮上的雲南果農爸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他家的石榴品相好、個頭大。公司負責人袁曉薇説:“這樣的石榴適合電商渠道做精品零售。”兩人一拍即合,按照2.2元每斤的價格,李本斌的80多噸石榴陸續進入電商倉庫。

賓川縣大力培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産業,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做主播、幫帶貨,現已上線銷售農特産品超百種,農産品上行交易日趨活躍,全縣農産品網路零售額大幅上升。

專家認為,讓農民從“會種”到“會賣”,讓農村電商從業者從“懂賣”到“懂種”,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對促進農村電商提質增效和農産品進城具有積極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農産品站上了電商“C位”(網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