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施策,兒童用藥“量”“質”齊升
2021年全國共有47個兒童用藥被批准上市,其中14個納入優先審評審批,促進了兒童用藥上市進程,明顯改善了兒童臨床用藥水準。目前,還有更多兒童用藥處在申報過程中,我國兒童用藥問題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於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調整後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達2967種,新增藥品涵蓋22個兒童用藥等。
兒童身體仍處在生長髮育階段,器官發育尚不完善,其肝腎功能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不良反應耐受性與成年人存在明顯差異。兒童用藥是指適合14歲以下未成年人特殊體質以及需求的一類藥品。國家衛健委近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兒童臨床用藥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遴選兒童用藥(僅限于藥品説明書中有明確兒童適應證和兒童用法用量的藥品)時,可不受“一品兩規”和藥品總品種數限制,進一步拓寬兒童用藥範圍。《通知》還指出,醫療機構要按照處方劑量精準調配兒童用藥,特別是針對低齡兒童的藥品調劑,鼓勵開發可靈活調整劑量的新技術、新方法,加強個性化給藥的標準化管理和品質控制,減少“劑量靠猜、分藥靠掰”導致的分不準、不安全等問題。
我國兒童用藥研究起步晚、基礎薄弱
2021年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我國0—14歲兒童人口為25338萬人,約佔我國總人口數的17.95%。《2021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2020年我國綜合醫院兒科門診量為2.3億人次。
儘管人口占比不小,兒童患者不少,但與成人藥相比,兒童用藥研究仍然面臨起步晚、難度大、基礎薄弱的窘境。
目前,我國兒童用藥種類較少。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陳瑞傑説,我國兒童用藥主要集中於呼吸系統用藥和消化系統用藥。而且以顆粒劑、片劑、口服溶液為主,吸入劑、咀嚼劑、貼劑等更適合兒童用的劑型缺乏。
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用藥市場中,呼吸系統用藥、消化系統用藥、抗感染用藥和營養補充劑市場份額分別為39.2%、20.5%、17.6%和15.8%,腫瘤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的特藥較少。
出臺政策提高兒童用藥保障水準
自2011年起,我國相繼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鼓勵、支援兒童用藥研發和生産。2019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明確支援開發符合兒童生理特徵的兒童用藥新品種、劑型和規格,對兒童用藥予以優先審評審批。國家藥監局通過開通兒童用藥綠色通道、對研發企業主動靠前服務等舉措,加快兒童用藥上市。2020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新修訂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藥品生産監督管理辦法》,將臨床急需的兒童用藥等納入加快上市註冊範圍。2021年9月發佈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提出鼓勵兒童用藥研發生産,完善兒童臨床用藥規範等。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副司長黃心宇説,2022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支援國産創新藥、新冠治療藥、兒童用藥等重點領域藥品,這將進一步提高兒童用藥保障水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蔣建東説,在多個國家政策推進下,我國兒童用藥水準有了明顯提高。在過去的這些年中,一直有兒童急需藥品上市。2021年全國共有47個兒童用藥被批准上市,其中14個納入優先審評審批,促進了兒童用藥上市進程,明顯改善了兒童臨床用藥水準。目前,還有更多兒童用藥處在申報過程中,我國兒童用藥問題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加強兒童用藥專項研發和臨床研究
除了出臺相關政策外,國家還專門組織了兒童藥研發專項,國家衛健委通過“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投入超6億元經費研究兒童用藥,先後分三批,公佈了105個藥物的研究計劃,並與國家藥監局、工信部、國家醫保局,共同推進兒童用藥研發和生産。
國家衛健委成立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組織23個全國兒科相關單位,建立“中國兒科人群藥物臨床試驗協作網”,推進兒童用藥臨床研究。2022年,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共同打造的臨床研究病房正式啟用。該臨床研究病房規範承接和完成Ⅰ期至Ⅳ期藥物及醫療器械的臨床試驗,打造技術創新、産學研結合的共用平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張浩教授説,保護兒童受試者的權益與安全,保證藥物臨床試驗的科學與規範是打造臨床研究病房的意義所在,臨床研究病房將致力於破解我國兒童用藥短缺等問題。
科技創新也正在加速兒童用藥的研發。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展示了解決兒童用藥難的各種新技術。比如巰嘌呤是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重要治療藥物,目前國內銷售的唯一規格為50毫克片劑,均為成人片劑。但兒童需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服用劑量,用量隨著生長髮育而變化。為解決該難題,北京兒童醫院突破微片的制粒及物料流動性關鍵技術,開發出可精準計量的創新劑型巰嘌呤微片,藥品“體型”縮至芝麻大小,並構建了智慧化精準給藥系統等。
北京兒童醫院牽頭承擔的“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兒童用藥品種及關鍵技術研發”,聯合全國59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的研發力量,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研發兒童用藥。目前,獲得生産批件、受理號或臨床批件等共65項。“這些品種的研發填補了我國兒童用藥市場空白,有效緩解了臨床兒童用藥短缺問題。”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王曉玲説。
推進兒童用藥發展還需各方努力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首席專家肖魯表示,解決兒童診療用藥的窘境,要從根源上增加兒童用藥的研發生産,從政策和經濟等層面給予一定支援。
對藥企而言,兒童用藥研發週期長,工藝相對複雜,生産成本較高,且按照差比價原則計算,我國兒童用藥價格與同類成人藥品相差不大,加上用量偏少,難以激發企業研發、生産積極性。陳瑞傑也表示,兒童用藥數量低於同類成人藥品,想調動企業研發、生産積極性,須保證相關藥品能有合理利潤。因此,提高臨床兒童用藥水準,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和醫保政策跟進不可或缺。
“醫保要給予足夠關注,才能讓企業對研發生産兒童用藥充滿信心。在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中,還應儘快專門針對兒童用藥探索出一種合適的採購方式。”陳瑞傑説,在呼吸和消化系統用藥外,國家有關部門還需甄選兒童用藥需求較為強烈的方面,比如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血液腫瘤病等重大疾病,有序推動相關兒童用藥數量持續增加。醫保部門可考慮制定有別於成人藥品的兒童用藥支付標準和體系,以調動生産企業的積極性,讓兒童真正有藥可用。
“接下來要以更大力度鼓勵兒童用藥的研發生産,保障兒童臨床用藥安全。這還需要各個環節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肖魯説。本報記者李禾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多管齊下施策,兒童用藥“量”“質”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