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美麗中國的濕地篇章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並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我國濕地保護事業取得高品質發展。
從碧波盪漾、千湖競秀的三江源,到數百萬隻鳥兒越冬繁衍的黃河三角洲;從大批候鳥歸來、白尾海雕等猛禽亮相的吉林敬信濕地,到海岸衛士、魚蝦糧倉、鳥類天堂的南國海濱紅樹林……大美中國,濕地春來早。
在土與水相遇之處,
生機勃發
新年納余慶,嘉節啟新芳。2月2日,農曆正月十二,第27個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舉行。
這是我國成功舉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後的第一個世界濕地日,多國駐華使節以及各有關方面人士齊聚杭州,號召全社會凝聚珍愛濕地共識,共同保護修復濕地。
“讓我們做保護的行動者,愛護每一種生物,珍惜每一寸水土,用心保護濕地的生態環境;讓我們做文明的傳播者,不破壞動物們的家,不傷害植物們的花,用情呵護濕地的生態資源……”稚嫩的童聲伴隨著堅定語氣,青少年代表齊聲宣讀濕地保護倡議,發出保護濕地生態的青春之聲。
“在土與水相遇之處,生機勃發!”《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在視頻致辭中説,濕地存在於地球這個美麗星球的各個角落,被稱作地球動脈與靜脈,雄偉,壯觀,美不勝收。慶祝世界濕地日,就是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我國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數據顯示,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我國積極應對濕地面積減少、生態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戰。2016至2020年期間安排中央投資98.7億元,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53個,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退耕還濕、濕地保護與恢復補助項目2000余個,新增濕地面積20.26萬公頃。
此外,我國已有國際重要濕地82處,面積居世界第四位;13座城市獲得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建立了60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和900多處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佔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比例達到50%以上,把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加以保護,濕地總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
自1970年以來,全球濕地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超過35%的濕地退化喪失。今年世界濕地日將主題定為“濕地修復”,凸顯當前全球合力修復濕地的緊迫性。
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説,2023年我國將以“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旗艦項目為契機,加快實施包括濕地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
為子孫後代留下大美濕地
晨曦初露,“最美濕地管護員”智華就會出現在湖邊,冒著嚴寒,踏冰臥雪,觀測大天鵝的同時,開展日常監測與巡護工作,並將監測情況詳細記錄下來。
地處青海湖的泉灣濕地,是越冬大天鵝的一片棲息地。“青海湖的鳥兒是大自然純凈的生靈,它們和人類的生命同樣寶貴。”多年來,智華憑藉對故土的眷戀和自然環境的熱愛,用執著與堅守,守護著青海湖濕地之美。
受氣候變化、人為活動等因素影響,青海湖生態一度嚴重退化。2021年以來,青海湖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自然保護區補助、野生動植物保護等一批生態修復項目,濕地和水鳥棲息地得到進一步恢復。
據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直屬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介紹,最新監測顯示,青海湖關鍵性物種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恢復到11.41萬噸,較上年增加0.56萬噸,達到保護初期的44倍。
在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營市觀鳥愛好者楊斌近日觀測到兩個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種群,至今説起都驚喜不已。截至目前,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累計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修復濕地28.2萬畝。“一次修復、自然演替、長期穩定”良好濕地修復效果日益凸顯。
蓮花灘的淺灘上,蒼鷺悠然漫步,忽而撲棱飛起;梅林路兩側,紅梅、綠萼梅含苞待放……兔年早春,萬物舒展筋骨,浙江杭州西溪濕地遊客絡繹不絕。
位於杭州西北方的這片11.5平方公里濕地,上世紀90年代一度失去原生景觀。
“從2003年開始,杭州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兩年後,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濕地保護科科長張巧玲説。
“早就聽説過西溪濕地,這次帶著家人親身遊覽,才真正感受到濕地的自然之美。”遊客金惠宇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保護濕地等生態環保理念在神州大地已是深入人心。
讓濕地成為
高品質發展“寶地”
孫諾如今成了“濕地”農民,被聘用為濕地管護人員直接參與保護和宣教工作,每年管護工資2萬元。
“生態越來越好,來越冬的鳥多,遊客也越來越多。”雲南迪慶香格里拉納帕海濕地的建塘鎮解放村村民孫諾説。
這是我國黑鸛種群最大越冬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今年春節期間建塘鎮遊客激增,多到鎮上和環湖路時不時會堵車,很多餐館還得排隊。
2016年,孫諾家的耕地被納入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中的耕地補償,此外還享受濕地生態服務功能補償。通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濕地生態功能補償覆蓋納帕海周邊3個村委會、15個村民小組、706戶獲益。
泥炭濕地面積僅佔地球表面的3%,承擔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土壤碳儲量。吉林省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就是區域內泥炭沼澤濕地。
吉林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劉永利説,2009年,哈泥保護區晉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先後投入2600余萬元,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吉林哈泥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退耕還林配套封山育林工程”等,提高了保護區的保護能力和管理水準。
當地村民獲益了,農民每年一次免費體檢,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支援,特別是營造林、封山育林、基礎設施建設等為社區農民創造更多機會,近年來累計完成生態移民212戶、600多人,為當地群眾提供了近千個就業崗位。
剛剛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廣東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地處超大城市中軸線上。從污水橫流到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地,這一國家濕地公園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生態系統服務,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典範。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説,廣州以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在城市中央打造出“入則自然,出則繁華”的寶貴財富。
在錢塘江入海口外杭州灣南岸,有一片廣袤的灘塗濕地。這裡草地豐美、蘆葦成片、魚鳥成群,同時集聚了上汽大眾、吉利汽車、方太廚具、慈星股份等一批優質企業和吉利研究院、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等一批功能平臺。這是濕地變成高品質發展“寶地”的範例。
杭州灣濕地建設項目啟動時,借鑒國際經驗,推進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科學生態恢復。上汽大眾來洽談年産30萬汽車整車項目時,德國專家察看海涂地塊時,發現附近很多野鴨出沒嬉戲,得到了妥善保護,不禁對此非常讚賞,最終決定項目落地。
在世界濕地日,《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在視頻致辭中表達一個期待是,中國作為《濕地公約》主席國在未來三年引領全球濕地保護事業發展。
(記者 王立彬 魏一駿 趙珮然 李雙溪 葉婧 呂雪莉)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譜寫美麗中國的濕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