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金融“活水”潤實體 精準“滴灌”創新多

靠前發力加快投放、重點領域精準支援、多方合作探索創新……2023年開年之際,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機構多方積極行動,加快金融政策落地生效,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靠前發力 信貸有望“開門紅”

春節過後,重慶璐馳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2022年末剛剛新增的生産線上,一件件汽車齒輪被源源不斷生産出來,等待著被運往下游廠商。

“新增生産線後,眼看設備、人員已磨合到位,新的訂單也陸續到來,但由於前期的投入佔用了大量流動資金,採購生産物資的資金出現缺口。”公司負責人楊觀忠表示,重慶農商行在1月上旬及時把一筆300萬元貸款發放到公司賬戶,年利率僅3.8%,“多虧了重慶農商行這筆資金,免擔保,低利率,在幫我們解決了新生産線啟動資金、穩定了供應鏈的同時,更為我們降低了融資成本,堅定了我們發展的信心。”

企業的切實感受,印證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過去一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超21萬億元,而今年開年,信貸投放力度也持續加大。“2023年1月份信貸投放情況應該非常好。”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通過調研分析稱,2023年春節時間較早,各家銀行在信貸投放節奏上更靠前,通常1月上旬已完成了信貸投放。“考慮到2022年四季度銀行增強了項目儲備,我們估計2023年1月整體人民幣貸款投放量會達到4萬億元左右,規模、節奏與往年比較接近。”廖志明説。

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穩健貨幣政策將在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合點上發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合理把握信貸投放力度和節奏,適時靠前發力,積極配合財政政策和社會政策,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支援力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在總量上確保社會總需求得到有力支撐,但也要合理適度,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的關係。”他説。

央地合力 重點領域支援足

觀山海、賞花燈……今年的上海豫園燈會格外熱鬧,久違的年味撲面而來。“人氣回來了,客流進來了!”對於在豫園從事小商品貿易已有20多年的王夏根來説,銀行貸款的及時跟進給他生意的“開門紅”增添了不少信心。據了解,上海農商行為豫園商圈200余戶商戶提供了授信總額超3000萬元的普惠金融服務,有效緩解了商戶的資金壓力,讓商戶有充足的資金備足春節貨源。

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聚焦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和製造業等、合理增加消費信貸……今年以來,圍繞重點領域,中央和地方積極出手,引導金融機構投放更加有的放矢。

人民銀行近日宣佈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援工具、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和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三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銀保監會提出“加強對餐飲、文旅等受疫情衝擊傳統服務行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紓困幫扶”“優化消費金融産品服務”。

江蘇設立100億元規模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産增效專項資金貸款;廣東金融部門今年將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增融資 4 萬億元,實現製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信貸增速超過 20%……翻看多個地方今年工作的“任務清單”,金融舉措也成為其開年“拼經濟”的重要部署之一。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今年圍繞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銀行向企業投放的中長期貸款會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的同比多增勢頭。這也是貨幣政策“結構要準”的具體體現。

多方探索 産品創新實招多

“做餐飲這麼多年,從沒想到通過商標質押就能貸到款。”昆明一家餐飲公司的負責人不無感嘆。1月13日,中國銀行雲南省分行首筆普惠金融商標質押貸款落地,這家坐擁12家門店和多個知名商標的連鎖餐飲集團,將看不見的“無形資産”轉化為了看得見的“活資金”。

金融支援實體政策的落地見效,離不開金融機構等多方的不斷探索創新。創新抵質押物、深化數據資訊運用、引入第三方增信……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拓展企業融資渠道、緩解貸款難題,多方“實招”不斷。

擺脫對傳統抵押物的依賴,挖掘“替代性數據”信用價值,成為不少銀行的共同思路。“建行昭通通龍支行的客戶經理給我們匹配了‘E政通’和‘雲稅貸’産品,一週之內就完成了930萬元資金的申請和支用,流動資金壓力大大緩解,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參與今後的政府招標。”雲南俊益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女士開心的説。據悉,“E政通”基於政府採購供應商的政府採購歷史交易數據等資訊,“雲稅貸”以納稅情況等資訊為參考,用“活”信用資訊,企業貸款可得性更高。

“當前很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企業存在‘兩高兩缺’問題,即風控成本高、服務成本高及缺乏抵質押物、缺乏政策支援。”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機構通過發展數字金融,有利於獲取多方數據和資訊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信用評價方式,提升風險管理水準,提高服務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從而進一步增強了這類企業的金融服務可得性和商業可持續。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金融“活水”潤實體 精準“滴灌”創新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