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癸卯兔年感受 “文物裏的中國”

春節假期,你是怎麼玩的?這個春節,全國各地文旅市場衍生出各種新玩法,青海也不例外。2月1日,記者走進青海省博物館,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展廳內津津有味地觀賞文物,在知識和藝術的熏陶中感受著“文物裏的中國”。據統計,僅從大年三十至1月底,線下參觀人數就達5779人次;新推出的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線上系列展參觀人次達2.5萬。

“博物館不僅是一個文化場所,也是了解當地歷史、文化、藝術的地方。這裡有很多珍貴的老物件,家裏老人喜歡來,孩子們也能了解不少傳統的知識,有益於文化傳承。”帶著一家三代6口人來參觀的省城市民祁紅玉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

“這個‘金扣蚌殼羽觴’製作好精緻啊,真漂亮!這是不是古時候的人用來喝酒的器皿?”一位觀眾好奇地詢問講解員。但見展櫃裏的“金扣蚌殼羽觴”呈橢圓形,蚌殼質地,圓底,敞口,蚌殼口沿處用傳統工藝包金邊,口緣兩側有橫柄,通體較薄,呈銀白色。耳杯巧妙地利用較大的蚌殼做杯身,又用貴金屬黃金鑲邊,製作精細,造型優美,裏外晶瑩锃亮,光澤圓潤,白色蚌殼與金色鑲口交相輝映,是那麼和諧自然,華麗而不失本色,讓人不由讚嘆古人高超的技藝和審美!

“沒錯,這件于1985年12月在青海省西寧市南灘磚瓦廠出土的‘金扣蚌殼羽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我們通過對其材料來源及製作工藝的特殊性研究後,可以推斷出它應為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也説明耳杯的擁有者生前具有顯貴的身份地位,其器物本身也具有很高的工藝水準和觀賞價值,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省博物館講解員王梅對藏品進行著細緻的解讀。

“現在,民眾的節日休閒方式有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鍾情于文化體驗;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走近’博物館,觸摸歷史、回味傳統,來感受博物館裏的新年俗,可以給予人們參與式的文旅體驗。”青海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告訴記者。

據介紹,春節博物館熱,除了民眾的休閒理唸有了新變化,主要得益於省博物館近幾年切實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理念。特別是文旅融合之後,省博物館作為城市的靈魂,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比如這個春節吧,為更好地激發民眾出遊熱情,讓觀眾過一個充滿“中國味道”的新年,青海省博物館就特別策劃了“迎春納福 大展宏‘兔’”新春系列活動,從小年(1月13日)到元宵節(2月5日)共策劃開展五場新春活動,目前參與人數達到千人以上,“寫春聯”“剪窗花”“畫五福”“抽紅包”“猜燈謎”“做兔燈”等中國傳統年俗文化體驗一一貫穿其中,成為癸卯新春佳節期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是我第一次來青海,在我的認知裏,想要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途徑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在這裡,我看到了青海多民族文化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感受到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古今交融。同時,對青海、對歷史有了更深認識,真是不虛此行。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走進青海省博物館感受文化魅力。”來自江西師範大學的學生李蝶蝶説起觀展,興致勃勃。

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省博物館一方面加強了展廳安全管控與人員引導,適度增加了觀眾進出館通道數量,簡化了入館流程。另一方面,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展覽、非遺項目展示和民俗活動,盡可能多視角、多維度、全方位地將青海的歷史文化一一呈現。瞧,上千件奇珍異寶匯聚一堂,講述著“人與史”“人與物”“人與民俗”“人與精神”的故事,在為觀眾獻上文物新春禮的同時,也讓更多人的文化消費需求得到了更好地滿足,成為青海文旅産業強勢振興的一個側影。本報記者 宋翠茹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癸卯兔年感受 “文物裏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