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三河,在水脈中“鎖”住鄉愁
依託“千年水鄉古鎮、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風光,和燦若繁星的文化歷史遺存,具有2500餘年歷史的肥西三河古鎮是江淮大地一顆耀眼的明珠。近年來,古鎮加快推進全域旅遊和文旅農融合發展,加速向“特色強鎮”轉型步伐,一個更加美好詩意的古鎮正款款走來。
水之韻——因水得名依水而興
清晨,來到三河鎮,漫步于小南河邊,只見河中碧水清澈,偶爾有一條遊船悠閒劃過,蕩起陣陣漣漪;河岸邊徽派建築高低錯落、古色古香,于綠樹掩映中別具風情。傍晚,華燈初上,人影穿梭,樂聲陣陣,夜幕包裹的水鄉古鎮顯得迷離夢幻,風雅浪漫。
水是三河的靈魂,一泓清水,賦予這座千年古鎮生命與活力。三河古鎮地處巢湖之濱、合肥西南,境內杭埠河、豐樂河、小南河三條河流在此匯聚,故得名“三河”。遠古時期,三河為巢湖水中高洲,鳥鵲雲集,故名“鵲渚”“鵲岸”。後因泥沙淤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發展成為商賈雲集、兵家必爭的南北通衢之地,歷史上著名的“鵲渚之戰”“三河大捷”等戰爭就發生在三河一帶。
由於水運的便利,春秋以來,歷經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發展,三河逐漸成為當地重要集鎮,是人員流動、貿易集散的中心地之一。清嘉慶《合肥縣誌》記載了三河昔日的繁華:“三河為三邑犬牙之地,米谷廩聚,匯舒、廬、六諸水為河者三,河流寬闊,枝津回互,萬艘可藏。” 這段文字,記載了三河水運昌盛的歷史,正所謂“裝不完的三河”。
行走在古鎮全長500多米的古西街,只見青石鋪就的路面,歷經風雨的洗禮,已變得光滑圓潤;街道兩側的商鋪,古老的木板門再加上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讓人恍如穿越時空。在以水上交通為主的歲月裏,這條依河而建的街道人聲鼎沸、熱鬧繁華,如今的古西街依舊保存了歷史街區的舊模樣,依河傍水、百鋪相連,各種土特産、美食、紀念品應有盡有。
以古街巷為代表,三河鎮著名的“八古”景觀——古河、古橋、古圩、古巷、古茶樓、古民居、古廟臺、古戰場,被四通八達的“水鏈”一一串起。透過波光閃爍的河水和飽經歷史滄桑的磚瓦,古鎮舊日的肌理風貌和百姓生活面貌依稀浮現。千百年來,水城共生、水城相融是三河不變的風景。
以水為鏈,地處古鎮東部的三河國家濕地公園,是該鎮又一張閃亮的名片。公園西起小南河,東至杭埠河入巢湖口,自2015年正式啟動試點建設,總面積為1887.22公頃,濕地率近90%,2020年正式被批准為合肥市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如果説古鎮主打人文景觀,那麼與之遙相呼應的濕地公園即是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
踏入公園內,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斑斕的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細長的蘆葦在湖水中輕輕搖曳,幾隻水鳥時不時地從水面上掠過。“這裡空氣非常好,環境很安靜,整個身心都放鬆下來,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冬日暖陽下,正在此處遊玩的遊客曹先生表示。
文之姿——文化瑰寶涵養人心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挂落花格窗。”遊覽三河,流連水濱,舉目一望皆是景,隨處一觀儘是畫。看到的是風景,感受到的卻是豐厚的歷史文化。
在古鎮三河,至今仍流傳著晚清民謠“十大捨不得”: “一捨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捨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三捨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帶;四捨不得,‘淩寶泰’雨前茶,水倒茶開;五捨不得,‘吳恒隆’的蝦米幹子,香到門外……”古鎮各種好吃的、好玩的都在民謠中得到生動體現。經過歲月的淘洗,當地諸多文物、商貿、民俗、飲食等遺存依舊熠熠生輝,折射出古鎮文化的源遠流長。
站在具有1500年曆史的鵲渚廊橋,飛檐、紅瓦、立柱、燈籠別具古韻;進入“大夫第”展館,明清傢具、建築構件、木雕、石雕等藝術珍品琳瑯滿目;步入三河大戰風雲館,太平天國後期三河大戰的恢弘戰爭場景,通過聲、光、電技術震撼再現……在古鎮三河,一個個“八古”建築和景觀不勝枚舉,每處景觀和建築都是“無聲的講述者”,向世人展示著數不清的珍貴文物和動人故事。
作為巢湖西岸的商賈重鎮,三河的商貿業有著悠久的歷史。一九四九年前,三河的商貿業有30多個行業,千余家店舖。知名的“老字號”商鋪有中和祥糕餅店、吳恒隆醬園、淩寶泰茶莊、顏熔記紗布莊、周春和藥號等。其中,百年老店中和祥至今仍在營業,該店始創于1898年,其所産玉帶糕、大麻餅、寸金、白切等糕點美味精緻,譽滿三河及周邊區域,顧客絡繹不絕。
逢年過節,古鎮的文化活動格外紅火,民俗表演更是壓軸好戲,鬧花船、河蚌舞、花挑舞、羽扇舞等輪番登場,熱鬧非凡。該鎮號稱“廬劇之鄉”,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合肥市地方劇種——廬劇的發源地。民間傳統技藝方面,三河羽扇與蘇州團扇、杭州折扇並稱中國三大名扇,由非遺傳承人帶來的剪紙、徽州木雕等亦遠近聞名。
地處魚米之鄉,三河歷來被稱作“美食天堂”,當地大大小小土菜館有兩三百家。三河菜取南北之長,集徽、川、淮、揚菜係之大成,菜肴做法有燒、炒、蒸、煮、煲、煨、燉、拌、拼、汆、炸、酥等等,花樣繁多。傳承下來的“淮軍宴”“太平慶功宴”“楊家宴”“孫家宴”“劉家宴”“董家宴”六大菜係,匯聚了三河民間美食的精華。名小吃酥鴨元寶、八寶酥雞、三河小炒、三絲銀魚鍋、三河米餃等等,食後口齒生香,回味無窮。
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水文化的潤澤浸染,和古鎮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發展深受吳、楚兩大文化交融影響,再加上明清徽商文化的滲透,造就了三河古鎮璀璨的歷史文化,和靈動婉約、兼收並蓄的內涵氣質。
融之彩——融合發展加速蝶變
以水為脈,以文化人,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近年來,三河古鎮瞄準“大湖名城後花園、長三角知名旅遊古鎮”的目標定位,加快推進文旅農融合和全域旅遊,全面提升古鎮業態和品質,奮力推動鄉村振興,在創新發展中迎來新的春天。
搭文化臺,唱經濟戲,文旅融合讓古鎮“活”起來。該鎮有關負責人介紹,三河先後在春節期間舉辦過17屆民間文化藝術節,將獨具地方特色的廬劇、黃梅戲、剪紙、指書、刺繡、編織等民間藝術搬到舞臺,吸引大批遊客觀看。每逢節假日,都在古鎮萬年臺舉辦廬劇、民俗等地方戲演出,每年演出場次達40多場,觀眾達數萬人。通過“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方式組建三河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創新打造大型文旅項目——三河口鵲渚文化旅遊綜合街區,該項目將成為長三角首個江淮風情沉浸式體驗景區。
農旅融合唱響奮進曲。每到夏日,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荷塘內大片荷花盛開,成為巢湖之畔的一道亮麗風景,美景過後,鮮嫩的蓮藕也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寶貝。據介紹,三河鎮積極探索和挖掘現有資源,著力建設“一區兩帶”農旅融合特色農業,即打造巢湖流域優質糧油綠色生産示範區,合銅路、李木路沿線特色瓜果蔬菜産業示範帶和環巢湖水産綠色健康養殖産業示範帶,以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三河鎮變化日新月異,但目前旅遊酒店還存在小、弱、散的問題。”“建議在合適位置增加停車場、停車位,緩解旅遊高峰期停車難問題。”“三河鎮全域旅遊應該進一步向農村片區拓展,打造一批民宿康養項目。”……1月2日上午,新年伊始,三河鎮政府五樓會議室,近30名三河鎮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該鎮“全域旅遊”項目積極建言獻策,現場氛圍熱烈。
全域一盤棋,融合更多彩。近年來,三河鎮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項目,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設為引領,加強三河鎮景觀道路提升、景觀河道整治、景觀橋復古維修,同時對核心景區墻面亮化美化,完善全域供水體系,極大地豐富了三河鎮旅遊發展內涵,拓展全鎮旅遊發展空間,古鎮煥發勃勃生機。
去年,三河鎮還推出全水域水系連通規劃方案,擬盤活三河鎮現有水資源,將鎮域內的河、湖、溝、渠等自然水系打通串聯,打造“水網、路網、綠網”相結合、人水相依、和諧共生的生態三河新名片。該規劃的實施,將實現三河古鎮旅遊線路從1.0版到2.0版的升級,也將繼續延續“水”基因,激活“水”能量,擘畫三河鎮全域旅遊“新藍圖”。(許蓓蓓)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安徽肥西:三河,在水脈中“鎖”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