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等專家發佈新冠轉陰后常見症中醫藥治療專家共識,心速寧膠囊等百餘中成藥入選
1月17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國醫大師晁恩祥牽頭制定的《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后常見症專家共識》發佈及解讀會在京召開,會議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中華中醫藥學會官方媒體、中國中醫藥報全媒體平臺等多媒體直播,向社會公眾傳播新冠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后常見症及用藥推薦。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副秘書長劉平、陳俊峰,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副總編輯王君平、總編助理李晨玉,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張洪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孫增濤、張俊華,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化辦公室負責人蘇祥飛等人參加會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 張伯禮
張伯禮院士在會中對《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后常見症專家共識》的制定背景和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表示,“防重症、促健康”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任務,很大一部分感染者轉陰后還存在乏力倦怠、咳嗽、咳痰、嗅味覺減退、心慌、出汗等問題。該階段身體免疫系統在修復中,身體多個組織器官在病毒和炎性介質打擊下産生損傷,雖然已經轉陰,但還處於康復階段,身體並未完全復原。從中醫角度來説,邪氣雖然已退,但正氣未復,出現了氣陰兩虛/餘毒未凈的症狀表現。本共識的制定基於專家經驗和臨床研究證據,突出“有效性”、“安全性”、“實用性”、“可及性”,目的是為臨床醫生提供參考,解決患者轉陰后常見症狀,促進早日完全康復。在治療方面,共識推薦了圍繞核心病機的通治方清金益氣方,在此基礎上,針對目前患者普遍存在的相關症狀,推薦了經典方藥辨證加減和常用中成藥等,對指導新冠感染轉陰后常見症的科學規範防治、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將發揮積極作用。
共識解讀專家
其中張伯禮院士,以及張洪春、齊文升、孫增濤三位教授分別圍繞“陽過”後常見的心悸、失眠、嗅味覺減退以及咳嗽、腦霧症狀,從中醫理論、症狀特點、用藥指導、康復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地解讀。
心悸、心慌
張伯禮院士表示:心悸、心慌屬於氣陰損傷,一般還會伴隨自汗、盜汗、五心煩熱、口乾舌燥等,辨證以氣陰兩虛為主,治療時當益氣養陰,一般以生脈散為主方進行加減,陰虛有熱的,可以加一些清虛熱的藥比如青蒿、牡丹皮;出汗多的,可以加一些斂陰止汗類的藥,比如煅牡蠣、浮小麥。如果氣虛更明顯的,出現頭暈目眩,倦怠乏力,治療當補益心氣,養心安神,方用炙甘草東加減。另外可以針對血虛、血瘀的情況,適當加一些補血、活血類藥。日常可以選擇一些益氣養陰類的中成藥。
共識原文對心悸症狀的中成藥推薦:動後心慌明顯者,可選用生脈飲(顆粒、膠囊、片)、芪參益氣滴丸、芪參補氣膠囊、參松養心膠囊、通脈養心丸、養心氏片、穩心顆粒、養心定悸膠囊、參芪口服液、潞黨參口服液、振源膠囊等;胸悶伴舌紫暗者,可選用復方丹參滴丸(片)、冠心寧片、冠心靜片(膠囊)、心速寧膠囊等。
失眠
對於“陽”後很多人睡不好,或者出現入睡困難、早醒等失眠症狀,齊文升教授回答道:中醫認為這類失眠多屬於虛熱擾神或心脾兩虛。虛熱擾神類失眠多表現為不易入睡,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心悸不安,舌紅少苔,治療當補心安神,滋陰清熱;心脾兩虛類失眠,臨床多表現為睡不踏實,多夢易醒,神疲食少,頭暈目眩,四肢乏力,腹脹便溏,舌淡苔薄,治療當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並提倡新冠後失眠,需要注意調節情緒、放平心態、保持心情愉悅、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減少咖啡、茶、酒精和煙酒等。
共識原文對失眠症狀的中成藥推薦:五心煩熱者,可選用百樂眠膠囊、天王補心丹等;乏力心悸者,可選用柏子養心丸、人參歸脾丸、棗仁安神膠囊(顆粒、口服液)、安神補腦液等;情緒煩躁者,可選用加味逍遙丸、舒肝解鬱膠囊等。
嗅味覺減退
孫增濤教授對於最近很多人“陽”康後反應嗅覺或者味覺減退的症狀進行了相關説明。表示嗅覺的減退,主要是由陽康後殘余的邪氣閉阻清竅所致,常伴見鼻塞、胸悶氣短等症狀,中醫講肺開竅于鼻,所以這時要用宣肺開竅的方法來治療。如果還有鼻塞流涕的症狀,可以使用養陰的藥物;而針對味覺的減退,主要是脾虛濕阻所致,脾開竅于口,脾虛濕阻,清陽不升就會導致味覺減退。所以這時要用健脾祛濕的方法。
共識原文對嗅味覺減退症狀的中成藥推薦:嗅覺減退者,可選用散風通竅滴丸、通竅鼻炎片(丸、顆粒)、辛芷通竅丸(顆粒)、香菊膠囊、鼻淵通竅顆粒等;味覺減退者,可選用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參苓白術散(片、口服液)、補中益氣丸(片)、香砂六君丸等。
咳嗽
“陽”後持續咳嗽和腦霧部分的相關問題,張洪春教授在會中做了解答。針對咳嗽,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新冠肺炎在後期咳嗽主要是由於余邪未盡、肺陰虧耗。這個時期咳嗽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余邪戀肺,熱退之後余邪未盡發生咳嗽,這類咳嗽往往表現咽癢,或遇異味、冷風等因素突發陣咳或嗆咳,時有咯痰,舌淡紅或偏紅,脈細,治療主要是通過宣肺散邪,化痰止咳;若是幹咳,咳聲短促,痰少質黏,口燥咽幹,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屬肺陰虧耗,治療時用需要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共識原文對咳嗽的中成藥推薦:蘇黃止咳膠囊;咯黃痰甚者,可選用治咳川貝枇杷滴丸、急支糖漿、連花清咳片、杏貝止咳顆粒等;咯痰黏稠者,可選用橘紅化痰丸、宣肺止嗽合劑、橘紅痰咳顆粒(液)、橘紅丸(顆粒、片)等;咯痰清稀者,可選用通宣理肺丸(顆粒、口服液)、杏蘇止咳顆粒(糖漿)、感冒止咳顆粒(糖漿)、玉屏風顆粒等;咳嗽伴氣喘者,可選用止嗽定喘丸(片)、咳喘寧、消炎止咳片、咳速停糖漿、潤肺膏、丹龍口服液、複元止咳顆粒等。
腦霧
關於“陽”後出現頭昏昏的,記憶力、反應能力變差的腦霧症狀,張洪春教授説:中醫認為腦霧主要由濕濁上蒙清竅和毒邪損傷腦絡導致。如果在頭昏的同時,有胸悶、食欲差、容易困,説明是濕濁上蒙清竅,應該健脾燥濕、化濁開竅。最常用的方子是益氣聰明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主要包括黃芪、升麻、蒼耳子等藥物。如果還有頭暈腦脹説明清竅被蒙比較明顯,可以加一些白芷、藁本等藥物。如果還有脘悶納呆,説明濕濁較重可以加蒼術和豆蔻。如果是健忘、耳鳴、注意力差、反應遲鈍,説明是腦絡失養,應該益氣填精,健腦開竅。常用的處方是孔聖枕中丹合開心散,主要包括遠志、石菖蒲、龜板等藥物。如果耳鳴很明顯,可以加山茱萸合鉤藤,如果還有腰膝酸軟可以加些杜仲,熟地黃等等。此外腦霧還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中成藥,比如頭昏明顯可以用一些祛濕開竅類藥物,頭痛舌頭髮紫的,可以選擇一些活血的藥物等等。
共識原文對腦霧症狀的中成藥推薦:頭重昏蒙者,可選用半夏天麻丸、牛黃清心丸等;頭痛舌紫者,可選用養血清腦顆粒、舒腦欣滴丸、銀杏酮酯滴丸(顆粒、膠囊、分散片)、銀杏葉片(顆粒、膠囊、分散片、滴丸)等;腰膝酸軟者,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口服液、片、膠囊)、金匱腎氣丸(片)、百令膠囊、金水寶膠囊等。
據悉,《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后常見症專家共識》是由張伯禮院士和晁恩祥國醫大師牽頭組織全國22所中醫藥院校及醫療機構聯合製定,由呼吸、急診、感染、藥學、方法學等領域的40余名權威專家結合臨床一線經驗、臨床研究證據及國家和各省市新冠感染及康復相關治療推薦方案編撰而成,旨在指導相關患者的臨床診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保健康、防重症”方面的特色優勢,為國人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張伯禮等專家發佈新冠轉陰后常見症中醫藥治療專家共識,心速寧膠囊等百餘中成藥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