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領略荊楚玉文化魅力

神秘古樸的石家河文化玉器,繁複典雅的楚國組玉佩,瑰麗多姿的清宮玉器……在湖北武漢博物館日前推出的“荊聲玉振楚韻生輝——古代玉器精品展”上,琳瑯滿目的美玉令人大飽眼福。

此次展覽薈萃荊州博物館、天門市博物館、武漢博物館等單位的精品玉器400余件,是湖北域內古代各時期代表性玉器的首次集中展示。展覽按時間脈絡分為遠古玉音(史前時期)、吉玉威儀(先秦時期)、瓊玉綿延(秦漢唐宋元時期)、燦玉輝煌(明清時期)4個部分,系統梳理了荊楚大地玉文化的發展歷程。

石家河文化在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的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石家河遺址位於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是長江中游地區迄今發現分佈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2015年,石家河文化譚家嶺遺址出土了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其工藝代表了當時中國乃至東亞琢玉技藝的最高水準。此次展出了多件譚家嶺遺址出土玉器。連體雙人頭像造型奇特,為雙人首共一蛇身形象,人首皆戴頭冠,耳部飾S形簡化蛇,體現了石家河先民的某種信仰。

荊州是楚郢都故里和楚文化聖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玉器集中體現了先秦玉文化發展的成就。荊州熊家冢遺址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佈局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出土玉器3000多件,種類十分豐富,工藝水準達到了同時期最高。展覽中有熊家冢墓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組玉佩共12件,由玉璧、玉珩和龍形玉佩組成。春秋戰國時期的組玉佩是在秉承西周組玉佩傳統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般以璧、環、珩為中心,配以龍佩、玉瑬,材質多為青玉,加工比較簡單,極少拋光。組玉佩代表了佩戴者的身份地位,社會地位越高,所佩戴的串飾越長越多。這套組玉佩雕琢精美,彰顯出墓主人的顯赫身份。

武漢博物館玉器收藏品類豐富,此次精選200余件各時期玉器參與展覽,既有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禮器神面紋玉琮,又有凸顯盛唐氣象的龍紋玉佩,還有體現清代高超制玉技藝的白玉福壽紋葫蘆形壺、白玉人物船等。其中,清“乾隆”款青玉雙鳳交頸壺格外引人注目。這件玉壺造型精巧別致,研琢嚴謹規矩,紋飾婉約柔美,是中國制玉工藝鼎盛時期的傑作。它的玉質青白無瑕、晶瑩溫潤,造型為兩隻交頸互擁的聯體雛鳳,取“雙鳳合頸(巹)”之意。羽毛似鱗片而富有層次,熠熠生輝。壺頸雕蝴蝶狀結繩,將兩隻鳳鳥係在一起;結繩上又挂兩條飄逸的回紋綬帶,分披于鳳身,象徵著富貴吉祥。流和柄分置於兩隻鳳鳥的背上。流彎曲直上,其根部飾有獸首,怒目圓睜,額與鼻被設計成如意雲頭紋。壺柄呈曲鳳形,鳳冠微翹,尾端外卷,呈呼應之勢。從器型分析,這件玉壺應是宮中新人舉行大婚之禮時所用的合巹之物。壺底刻有“乾隆禦制”填金撰篆書款,是乾隆時期玉雕中的精品。

此次展覽還得到了民間藏家的支援,是國有博物館與民間藏家合作辦展的一次有益嘗試。據悉,展覽將持續至3月1日。(黃 翼)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領略荊楚玉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