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絲路文明》深度解析:四個“超級縣城”憑啥逆襲為大城市

近日,“四個縣級市被確定為大城市”的微網志話題登上微網志熱搜。話題內容來自最近公佈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以下簡稱《資料》)數據。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而在這105個大城市中,江蘇昆山、浙江義烏、浙江慈溪和福建晉江這4個縣級市,均為Ⅱ型大城市,正式開啟了縣城躍升為大城市的第一步。

為什麼這則消息會引起廣泛關注?原因在於,一般來説,省會城市和地級市更符合大城市的劃分標準,縣城跨入大城市還是第一次,甚至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的地級市。

圖片30

義烏福田市場 圖/吳獻華

昆山、義烏、慈溪、晉江,這四個互不關聯的小縣城,卻因為同時躍升為大城市而備受關注。小縣城躋身大城市原因何在?縣域經濟有什麼特點?如何再續新活力?值得關注。

100萬以上人口規模+超強經濟實力

人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和最活躍的生産動力源泉。從縣城到大城市,有一個最關鍵的門檻,就是人口規模。

而一個城市的人口規模通常要看兩個數據,一是這個城市所有區域的常住人口,另一個就是這個城市的轄區人口即城區人口,後者也是最核心的指標,更是超大、特大城市的劃分依據。

什麼是城區人口?從官方標準來看,就是指城區常住人口。即城市的直接轄區人口,包括所轄區內的城市和農村人口。城區是相對於郊區而言的,城區和郊區的有機組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城市。

一般來説,從常住人口可以觀察縣域經濟發展的底氣和承載能力。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目前昆山、義烏、慈溪、晉江這4個縣城的城區人口分別為141.43萬人、118.42萬人、106.19萬人、101.25萬人。符合國務院2014年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中,對大城市的劃定標準,即城區常住人口在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和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並稱為大城市。

這四個縣城,單從人口規模來講,它們的城區人口都達到了100萬人以上,可以被評為大城市。

“人流、物流、資金等的不斷流通變化,産業與人口相融合,意味著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規模都達到了相關標準,由縣城變為大城市是一定程度的必然。”業內專家表示。

除了人口優勢,超強的經濟實力也是這4個縣城躍升為大城市的關鍵因素。2021年,這4個縣城位列全國GDP十強縣城。

梳理資料不難發現,2021年中國進出口外貿一片紅火,僅這4個縣級市進出口總額都超過千億規模,縣域經濟實力可見一斑。其中,昆山以GDP超4700億的成績位居十強縣榜首,並且連續17年位居中國百強縣之首,享有“中國第一縣”的美譽。從GDP增速來看,在這十強縣中,義烏的增速最高,同比增長11.6%。

昆山的常住人口突破200萬,也是江蘇省首個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的縣級市,人口的變相吸入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藍領就業靠工業,白領就業靠消費在這裡得到了體現。

“發展預期好、管理政策完善、生活穩定有保障,豐富的就業機會吸引了人口流入。年輕人來到這片土地打拼,在站穩腳跟後,又帶動身邊的一批人,人口規模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説。

陜西省統計局二級調研員郭秦川表示,人的流動性在自然的自身選擇去向上,做了理性的經濟選擇和區位選擇,從小縣城到大城市,本質上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可以説這一變化也是“人們用腳為經濟區域發展投了選擇票”,與其發達的産業、雄厚的經濟實力有密切關係,這四個縣城的提級躍升,也是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提速的例證。

縣域經濟的邏輯

截至2020年底,中國縣級行政單位共2844個。從《資料》統計來看,昆山、義烏、慈溪、晉江這四個縣城的發展數據,無異於此次普查統計的“黑馬”。

圖片31

昆山周莊 圖/劉亞樂

改革開放以來,昆山聚焦電子資訊産業,聚集了大批台資製造業企業,被稱為“台資高地”,義烏在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光環下越飛越遠,慈溪創造著中國小家電産業的神話,晉江“跺一腳”能讓中國鞋服産業“抖一抖”。作為縣級市,多年發展,每個地區形成了擁有地域特色的産業聚集群,也打造出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一張張具有高辨識度的發展名片也成了助推縣域經濟穩健發展的“加速器”。

作為一個蘇南小鎮,也是江蘇距離上海最近的城市,昆山是名副其實的“富可敵省”的縣,但從區位上講,昆山又是一個既不沿江又不靠海的中心縣城。90年代的昆山,有大量上海的“週末工人”,這些擁有技術和經驗的上海國企工人,利用週末時間到昆山的外資企業兼職打工,成為了當時的一股風潮。

作為中國最早開埠進入工業化的城市,上海的經濟優勢在近代中國罕有比肩者,而昆山恰好看準了這一點,在大量內陸縣城還在猶豫不決時,從發展的一開始就緊緊的抓住了中國經濟的龍頭。總部在國外,分支在上海,工廠在昆山成為了越來越多外企的選擇,即利用了江蘇廉價的土地和勞力,又享受了上海的扶持政策和物流速度,可以説是雙贏的選擇。

多年發展,昆山已經是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電子資訊化産業製造基地,擁有電子資訊百億級企業10家、上市公司20家、高新技術企業600家,富士康、仁寶電子、緯創資通、揚浩科技等一批知名電子廠商落戶於此。2021年,昆山電子資訊産業産值達5546.2億元,佔昆山工業比重53.9%,佔蘇州全市相關産值的47.7%,幾乎是半壁江山。

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美譽的義烏,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中國義烏小商品城,匯聚了全世界180萬種商品,其中包括100個國家和6萬種進口的商品,是每年進出口額幾千億的巨型市場。

“義烏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縣域經濟發展的典型,也是當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義烏的發展。

提及義烏,大家都會想到“小商品”,回顧義烏的發展成功之路,一直圍繞“商”和“城“字開展工作。“興商建市”“貿工聯動”,義烏因時因勢創新市場發展,推進市場的數字化國際化迭代升級,拓展市場的無限可能性邊界,使市場這一義烏發展的“發動機”變成了“永動機”,實現了從小商品到大製造的跨越,從中國小商品城向世界小商品之都的跨越。

圖片32

義烏中國紅糖第一村西樓村

“從‘雞毛換糖’到‘買賣全球’,可以説,義烏把小商品産業做到了極致,而我自己也經歷了從農戶到商戶的身份轉變,充分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在義烏從事小商品産業相關工作的周先生向記者講起他的發展史,在他看來,義烏的發展歷程可謂奇跡,近年來,隨著直播、網店的發展,小商品的銷售市場得以拓寬。

因中國取暖“神器”在歐洲火了的新聞,“小家電生産王國”慈溪走進大眾視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電器,基本都産自這裡。

慈溪與青島、順德並稱為中國三大家電生産基地之一,有“小家電之鄉”之稱。擁有公牛、方太、先鋒、恒康、慈星、韓電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慈溪小家電産業中,産生了電熨斗、取暖器、電吹風等多個細分行業的全國“單打冠軍”。其中,電熨斗年産量達6000多萬台,約佔全國出口量的60%以上;取暖器年産量超過2500萬台,佔全國總産量的30%以上。

目前,慈溪已形成由整機製造、設計研發、檢測認證、市場行銷、配套服務等構成的家電産業鏈,推動小家電全産業鏈發展。

義烏和慈溪,雖然産業方向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地理特點,即都是沿海城市。這一區位優勢可以巍産業發展帶來便利的交通條件和開放的發展氛圍。同樣收益於沿海地理優勢的,還有福建省泉州市代管的縣級市——晉江。

晉江位於“閩南金三角”核心,雖因“中國鞋都”聞名天下,但也是被古城刺桐(泉州)滋養過的千年古縣。走過千年,它從靠出海謀生的“農業窮縣”發展為長期居於全國百強縣前十、福建省首位的“現代化縣域城市”,與其發展體育産業的定位密切相關。

在國潮品牌盛行之下,晉江係企業在國內運動品牌中佔有很大市場。十大運動品牌裏除了李寧以外,耐克、鴻星爾克、匹克、安踏、喬丹、貴人鳥、阿迪達斯等知名運動品牌都在晉江。據晉江市政府官網,2019年晉江市體育製造業産值2153億元,佔國內行業總産值份額約達40%。晉江或許是無數座中國縣城的“課代表”。

“從2021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來看,排名前十的縣(市)主要是利用當地的資源、技術、地理區位優勢,這些縣域第二、三産業佔比重很大。”郭秦川談到,不論是搶抓先機的昆山,還是圍繞一個産業做到極致的義烏、慈溪、晉江,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找到了各自擅長的領域,抓住了經濟發展的風口,憑藉著各自的特色産業崛起。

縣域經濟作為一個縣的行政區劃範圍內的經濟活動總量,代表著縣域經濟産出效益和社會發展水準。綜合來看,這四個縣城逆襲背後的核心是,以市場為導向,把發展縣域經濟同發展特色經濟結合起來,因地因時制宜發展,集合上下游全部産業鏈,把小産業做到天花板,而這就是縣域經濟的邏輯。

如何再續新活力

據《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百強縣佔全國2%的土地和6.4%的人口,創造了約全國38.5%的GDP。很多縣城都發展了成熟的産業深度運營,日漸成為“隱性冠軍”。

從小縣城變成大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大,勢必帶來交通、産業等多項發展要素的突圍躍遷問題,也面臨著城市文明樣貌和城市品格的鍛造提升。這四個縣城的發展模式是否可複製?縣域經濟如何再續新活力?在郭秦川看來,這些需要根據縣域經濟歷史發展積澱狀況、發展進程、慣性思維、人文環境等具體情況,在發展與探索中不斷承上啟下,把脈問業,問鼎實踐,持續優化縣域經濟發展路徑,推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産業振興,為同步實現縣域經濟現代化夯實基礎。

圖片33

昆山周莊 圖/劉亞樂

以昆山為例,從區位優勢上來説,深處我國市場主體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又介於上海、蘇州兩大城市之間,“要發展,靠上海”,曾是昆山百姓家喻戶曉的口號。“東依上海、西托三線”,通過鄉鎮設廠,承接重工業轉型的經濟發展思路讓昆山的百強縣之路正式起步。

在這樣的區位優勢加持下,昆山距虹橋國際機場 僅45 公里 , 距上海港貨運碼頭60公里的便利條件,吸引臺企不斷涌入,捷安特、統一食品等大型製造業臺企先後落戶昆山,讓這座蘇南小縣城一時間成了臺商創業的熱土。據報道,2000年到2007年,就有超過2000家臺企涌入昆山。到了2010年,昆山出産的筆記型電腦達到峰值的1.2億台,佔全球總産量的三分之二。這樣的發展勢頭一直持續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昆山繼續扮演超級代工廠的角色,在江蘇省境內的50多家蘋果各個零部件的供應商工廠之中,昆山的台資代工企業佔到了20%。

作為一個縣級城市,昆山30多年驕人的發展成績十分吸睛。業內專家認為,未來的昆山要實現高品質發展,繼續主動對接和融入上海,仍然是最便捷、最具活力的發展思路。

“慈溪最厲害的是什麼?不光是小家電,更有慈溪人創業創新的精神。”在2020年的5月的一場直播上,慈溪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慈溪智造”代言時這樣説到。

直播帶貨,發力內需。近年來,慈溪小家電加速“觸網”,通過直播新形態脫穎而出。同樣,抓住電商這一風口的義烏,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21年,義烏實現網路零售額2187.93元,同比增長14.6%。

網路上,關於義烏,有“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義烏”的説法。“義烏售賣的小商品數量可以預測美國下一任總統、世界盃最有勝算的球隊……因為義務製造在整個世界盃周邊商品市場份額中,佔比可以達到70%。”一位在義烏從事體育用品銷售多年的經銷商説。

最近,卡達世界盃舉行在即,在義烏標誌性的國際商貿城,印有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標識的足球、球衣、喇叭等小商品,每天都在發往全球各地,而關於世界盃最終歸屬的猜測也引起熱議。世界盃為義烏帶來了巨大商機,義烏製造也推動各項産業鏈不斷完善。

“昆山的發展模式、義烏的發展定位等都是立足當地的區域特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發展的結果,是不可複製的,而它們未來的發展,無疑還是要從優勢出發。”業內人士説。

不管是將構建先進計算産業、生命健康産業、數字經濟産業等多個新興産業集群作為發展新引擎的昆山,或是轉為高端製造業的義烏,晉江亦發出“加速佈局發展海洋生物、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一批未來産業”的未來宣言,慈溪更是搶佔新興産業風口,將新能源汽車和高技術製造業作為當前乃至未來發展的重點,這四個縣城立足當前優勢,蓄勢發力新産業,在縣域經濟特色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未來需要從地理區位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稟賦出發,從産業鏈構建創新鏈和價值鏈,深入社會環境治理,加大資本流動的效率與效益,優化和營造市場主體經營環境和發展條件,從動因動意著眼,去推動形成結果導向機理和經濟成果。”郭秦川説。

不同的發展方向,共同的發展理念,這四個縣城都走上了面向未來的創新路徑,它們的發展之路會為其他縣區發展縣域經濟帶來許多思考。專家認為,這四個縣城的逆襲不可複製,但也説明縣域經濟一定是可以做大做強的,在發展中應秉持多樣化原則,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本土化發展的特色路徑,實現縣域發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文/《絲路文明》 李惠茹)

來源:絲路文明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絲路文明》深度解析:四個“超級縣城”憑啥逆襲為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