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新能源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期,從新能源車、新型電池再到傳統能源企業綠色轉型捷報頻傳,一幅幅全新的能源應用圖景在百姓身邊展現。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採訪獲悉,國內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抓緊落實新技術研發和産業化轉型,新能源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能源車啟動加速度

2022年11月16日,深圳坪山河畔,比亞迪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公司全球總部正式下線。“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是比亞迪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最佳注腳。”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現場感言。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代表公司,比亞迪從“第1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用時13年、從“100萬輛到200萬輛”用時1年,從“200萬輛到300萬輛”僅用時半年,同時成為全球首個生産300萬輛新能源車的企業。業內專家指出,相較于多家百年國際車企,年輕的比亞迪正在新能源車領域演繹“加速度”,推動中國汽車産業綠色出行的變革。

“國家對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做大做強民族品牌提出了殷切期望,汽車行業也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中汽協常務秘書長付炳鋒對記者説,新能源電動化已成為行業發展新動能,2022年前10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均超500萬輛,超過2021年全年水準。

有汽車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作為中國製造業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領域,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在發揮自主研發和先進製造的優勢,換擋加速,從不同維度展開新的佈局。

在上海嘉定,上汽集團和寧德時代合作的捷能智電換電站經過連日調試,日前正式投入運營,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全站僅一名值班站務,但卻能獨立完成為上汽集團旗下飛凡汽車全係新能源電動車的換電補能服務,不僅可提前預約,整個換電過程還能在短短的2分30秒內完成。

根據上汽集團規劃,未來捷能智電將以租賃新業務為核心,開展推廣換電技術研發、電池運營管理、大數據服務等,構建車電分離完整生態,打造標準化平臺。同時,捷能智電將依託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遍佈全國的5萬餘座加油站網路,升級打造“可換電、可充電”的綜合能源服務站。

2022年11月23日,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項目雲簽約儀式舉行,該項目將在溫州佈局新能源車相關配套核心零部件産業,打造千億級産業集群。依託産業鏈建設。王傳福透露,比亞迪未來的新能源車矩陣將包括王朝、海洋、騰勢,以及一個全新的百萬級高端品牌“仰望”,“仰望”新車有望在2023年交付。

在海外新能源車市場,實現當地生産的長城汽車旗下哈弗H6 PHEV新能源車日前正式在泰國上市。這是該款車首次登陸海外市場,新車于2022年11月中旬開始交付泰國用戶。作為配套,長城汽車還在曼谷建設了光儲充一體充電站。繼泰國之後,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車還將登陸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新型電池賽道越來越寬

在大連市沙河口區,一棟佔地兩萬餘平方米的白色建築頂上,整齊排列著50多個白色集裝箱站。2022年10月30日下午,隨著現場指揮一聲令下,電站操作人員啟動電池系統,放電功率逐步升至100MW。就此,全球迄今功率和容量最大的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正式滿負荷並網發電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新電站使用的就是全釩液流電池(簡稱“釩電池”)儲能技術。業內專家介紹,釩電池沒有鋰電池的燃燒風險,同時使用壽命可達15至20年,適用於長時儲能。2021年中國釩資源佔全球儲量的39%,排名世界首位,發展釩電池産業對於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市場認為,中國釩電池已經處在大規模産業化的前夜。2025年釩電池在儲能領域滲透率有望達15%至20%。

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中,釩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多種技術參與的中國新能源電池賽道越來越寬。近期,釩鈦股份已與釩電池頭部企業大連融科建立了多個合作項目,後者于10月底開始上市輔導。中核鈦白選擇與偉力得聯手開發釩電池。此外,氟化工龍頭永太科技、煤電企業永泰能源也跨界進入釩電池領域。

在山西省陽泉市,主營煤炭業務的華陽股份日前聯手鈉離子電池企業中科海鈉舉行出品儀式,宣佈全球首批量産1GWh鈉離子電芯生産線投運。公司電芯項目負責人王明菊告訴記者,這是鈉離子電池實現從中試到量産的關鍵轉換。

在成本方面,鈉離子電池比鋰離子電池低30%至40%,在安全性、低溫性、快充性等方面表現更好。另外,鈉鹽儲量豐富、價格穩定,比鋰離子電池更適合成為大工業産品,有利於新能源電池的普及和市場穩定,具有戰略意義。

專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振華新材負責人對記者感言,國內鈉離子電池近一年的産業化速度比過去五六年加起來還要快。業內公司加速研發,有望在2023年將鈉離子電池正式推向市場。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佈了鈉離子電池新進展,寧德時代表示鈉離子電池産業化進展順利,已與部分客戶協商,2023年將正式量産。鵬輝能源宣佈完成小批量的鈉電池試産試用。傳藝科技將鈉離子電池一期項目規劃産能由2GWh提升到4.5GWh。

傳統企業轉型蹄疾步穩

立足我國多煤、少油、缺氣的基本國情,多家能源企業近段時間正通過新技術、新工藝全力保障能源供應,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在山西焦煤屯蘭礦,利用“採動覆岩離層區注漿充填技術”,粉煤沿著藍色管道走廊被注入400多米深的地下,實現“吃灰吐煤”的雙贏效益。公司負責人介紹,這項技術應用後,該礦最近一年實現了回收原煤118萬噸,同時延長礦井壽命12年以上。

運用獨創“縫網壓裂”技術,勝利油田攻克頁巖油開採難題,從頁巖石直徑微米級的孔隙裂縫裏採石油,使單井日均産量從不到10噸提高到100多噸,每桶開採成本從70美元降到50美元。

“作為重要能源生産企業,勝利油田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牛栓文表示,勝利油田將堅持常規與非常規並重、新能源與化石能源並進、儲氣儲能和油氣開採並舉,構建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供給體系,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同時,全方位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和品質,堅決回答好“既要綠色發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時代考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大批傳統能源上市公司近期加快佈局新能源、新産業,讓我國能源供應更有底氣。能源電力建設巨頭中國能建宣佈,計劃募資150億元加碼風光儲氫等新能源項目;無煙煤龍頭華陽股份投建的鈉離子電芯生産線投運,實現了“從煤到電”的跨越;東方電氣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示範項目竣工。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表示,將著眼長遠發展需要,全面構建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紮實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統籌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王玉晴 記者 俞立嚴 王喬琪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新能源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