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毗鄰澧陽平原的山區,遠古文化同樣精彩

憑藉澧陽平原斬獲3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常德澧縣考古工作又有新的驚喜。1月7日至8日,2022年度湖南考古彙報會在長沙和線上同步舉行。澧縣考古工作者報告,在毗鄰澧陽平原的澧縣西北部山區與庫區水域出露文物的調查工作,有了值得關注的進展。

填補澧縣西北部山區人類發展史空白

在考古彙報會上,澧縣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周華介紹,澧縣西北部山區文物調查工作共發現舊石器時代至近現代文物點共12處。

其中,較為重要的是崗嘴上東周遺址和黃家山東周墓群。崗嘴上東周遺址分佈範圍廣、保存狀況完好,發現了較多紅陶、灰陶,包括繩紋瓦、罐、石紡輪、銅器殘片等。這一發現填補了澧縣西北部山區人類發展史資料的空白。

黃家山東周墓群南距九澧楚墓群30公里,距古城崗遺址15公里,地理位置獨特,其發現對澧縣區域楚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此次調查中,澧縣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具有較高保護研究價值的墓葬,如甘溪村曹家山宋代墓群、王家廠明代早期澆漿夫妻合葬壁畫墓等。後者是澧縣區域發現的首座壁畫墓,為研究湘西北地區明早期喪葬習俗提供了實物資料。

水庫枯水區域發現燧石器

2022年9月,受到高溫乾旱天氣影響,澧縣河湖水位大幅下降,太青水庫、王家廠水庫等地河湖水域有大面積遺跡出露。當地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了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遺址10余處,包含彭頭山文化、皂市下層文化、石家河文化、西周文化和東周文化遺存,以及數量眾多的唐、宋、元、明、清代墓群。他們還採集了大量的打制石器、陶器標本,包括黑色打制燧石器和各時期的陶片。

這是繼澧陽平原的眾多重磅發現後,澧縣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澧陽平原和它西北部山區的聯結非常緊湊,山間河谷就是過渡地帶。澧陽平原西部山區的考古工作對於考察湖南新石器時代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湖南省考古學會理事長郭偉民以“山區”和“細小燧石器”兩個關鍵詞進行解釋。

“在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生活在澧陽平原的人和生活在其西北山區的人,可能是同一群人,他們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轉場于平原和山區之間。”郭偉民説,湖南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帶的山區調查出了不少距今約2至1.5萬年前後的洞穴遺址,燕兒洞等遺址還進行過考古發掘。與燕兒洞同時期,平原的曠野上有十里崗遺址。這一時期,氣候寒冷,但人類還不會建造房屋,寒冬季節,澧縣西部山前地帶的河流小盆地的山洞和岩廈是最理想的棲身之所。距今1.5萬年前後,隨著地球進入消冰期,氣候漸漸變暖,人們在溫暖的季節更加傾向於到動植物資源更豐富的平原地帶居住。隨著人類對動植物認識的加深、馴化動植物的能力的提高,在更溫暖的1萬年前後,他們在澧陽平原上定居。

此外,澧陽平原遍佈細小的燧石器。細小鋒利的燧石器比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的大型手斧和砍斫器更利於加工和使用。人類從山地走向平原,由單純的狩獵走向漁獵採集,細小燧石器的出現與此類行為有關。本次調查中水庫庫區出現的幾個點,很可能是燧石器加工和生産的場所。這兩個重要發現,對於探尋澧陽平原如何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有重要意義。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蔡孟芳

來源: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毗鄰澧陽平原的山區,遠古文化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