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填補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空白
“這是我國舊石器考古非常重大的突破”“這是舊石器考古人期待已久的好遺址”……近日,四川遂寧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家研討會在射洪市舉行。會上呈現的系列成果顯示,四川近年來在成都平原及涪江流域均發現多處舊石器遺址,有的發現遺物豐富,地層堆積較好,保留了人類活動的原生資訊,可以初步還原遠古人類的生産生活狀態,建立特定時段文化演變的序列。
專家認為,繼皮洛遺址之後,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再次取得重大進展,推動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取得新的突破,展現出四川盆地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巨大潛力。
為討論古人類行為模式提供線索
202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遂寧段和涪江流域綿陽段開展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發現20多處舊石器地點,調查發現手斧、手鎬、重型刮削器等數百件典型石製品,充分展示了在涪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極大潛力。
其中,位於射洪市香山鎮鄢家溝和田家灣兩個地點的桃花河遺址,遺物豐富、地層堆積較好,但面臨基本建設破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迅速開展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本次發掘初步揭露了三期舊石器時代文化。三期文化自下而上,發展連續貫通,但又呈現出階段性差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所所長、桃花河遺址考古項目領隊鄭喆軒説,第一期在石製品組合中含有較高比例的大石核、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為毛坯的重型刮削器,此外含有少量手斧、手鎬、石刀等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第二期石製品尺寸有所縮小,大石核、大石片和重型刮削器較第一期比重下降,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比重上升,存在中小型石片工具;第三期基本不見大石片及重型刮削器,以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為主,且對石料有一定選擇性。
三個文化期均發現了石製品密集區,不同密集區各具特色,多數石製品沒有風化、磨蝕痕跡,有的石製品碎片則可以成功拼合,初步表明遺址為原地埋藏,為討論人類行為模式、遺址功能分區和空間結構提供了線索。
此外,遺址也發現了數十件動物化石,初步判斷有鹿、牛、馬等大中型草食類動物。
根據現有考古材料以及初步的文化因素分析,專家認為桃花河遺址的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更準確的測年工作正在進行中。
“南方舊石器遺址不少,但出土的石製品數量卻並不多,桃花河遺址面積大、發現遺物多、密度高,應該屬於基本營地或中心營地,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訊,這是期待已久的好遺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説。
呈現成都平原舊石器工業面貌
2019年,為配合當地基本建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眉山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眉山市東坡區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等單位,在位於眉山市東坡區的壇罐山開展考古調查工作,共出土石製品518件,清理坑、溝等遺跡現象10余處。
研討會上,專家確認該遺址出土石製品大多以礫石為原料,岩性以石英砂岩為主。石製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斷塊/斷片/碎屑、工具、備料。工具類型除石錘和石砧外,還有砍砸器、刮削器、凹缺刮器、鋸齒刃器、重型刮削器、手鎬等,另外還有使用過的礫石以及石片。工具多以礫石或斷塊為毛坯,採用錘擊法加工,多見單邊、單向修理,整體上屬於中國南方礫石石器工業的範疇。
根據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光釋光測年,初步推測遺址有石製品埋藏的地層最老年齡當不低於20萬年。這是成都平原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空白。
2022年,為配合眉山市彭山區武陽安置房一期項目建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組織開展了武陽遺址考古發掘,出土舊石器時代石製品2600余件,揭露出多個舊石器時代文化層,提取了古人類活動的科學資訊。
據介紹,武陽遺址是成都平原首次發現大規模原地埋藏的小石片石器遺存,對了解成都平原晚更新世中晚期舊石器工業面貌有重要意義;遺址內豐富的拼合組與較大的拼合潛力,説明遺址存在多次原地打制石器行為;發掘石製品數量多且類型豐富,地層堆積厚且序列完善,進一步豐富了四川盆地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內涵,完善了舊石器文化序列,也對理解當時該區域古人類生存行為有重要價值。
建立特定時段文化演變的序列
“原地埋藏的遺址難能可貴,它保留了原生的資訊,人類活動資訊得以保存。”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表示,桃花河遺址地層非常清楚、埋藏狀況完好,把地質條件和地貌特點、古人類生存環境以及人類行為等文化資訊融為一體。此外遺址多層位、多時段,分層清楚明確,人類活動資訊解析度高,可以據此建立特定時段文化演變的序列。
“桃花河遺址的石製品成堆地出現,特別適用於活化歷史場景,很多舊石器遺址都沒有這樣的發現。”高星説。
高星同時表示,武陽遺址的出土石器與皮洛遺址、遂寧桃花河遺址等都不一樣,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尤其人類活動現場鮮活保留,這種遺存對於未來在展陳中活化歷史場景非常重要。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夏正楷認為,武陽遺址豐富的遺存可以還原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他們生活在河漫灘,經常受到洪水困擾,只能短暫在生活居住地停留,生活環境相當艱苦。”
同處於成都平原的壇罐山遺址也是一處古人類多次光顧、短期活動的原地埋藏遺址。它和武陽遺址以及更多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將逐漸還原成都平原古人類的生活狀態,揭開舊石器時代考古文化的面紗。
專家指出,桃花河遺址、壇罐山遺址、武陽遺址等遺址的發現以及周邊的調查,表明四川盆地具有開展舊石器考古的極大潛力,併為進一步考古提供了線索、方向和思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平原已經新發現140余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已開展考古發掘的遺址近10處,為下一步構建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舊石器年代框架、完善工業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記者 周洪雙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新發現填補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