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湖北省襄陽市:高品質發展 提速都市圈建設

清澈的漢江水,斑駁的古城墻。城墻下的老街上,市民、遊客熙熙攘攘。行走在古城襄陽,歷史與現代相互交融的場景撲面而來。

襄陽市地處鄂西北、江漢平原腹地,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明確,支援襄陽加快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新的一年,襄陽堅持創新引領,加快建設工業強市;鐵水公空齊發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不斷補齊民生短板,推動襄陽都市圈高品質發展。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襄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增速較1—10月回升0.7個百分點。

創新引領,培育産業鏈

走進位於襄陽谷城經濟開發區的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機器轟鳴,智慧機器人不停抓料、送料。經過切割、鍛造、熱處理、精加工等一系列工序,一件件圓形鋼材轉變成精密的帶臂轉向節。

“多年來,我們潛心攻關,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成功研製商用車帶臂轉向節,産品出口美國、墨西哥、巴西、德國、荷蘭、比利時、印度等多個國家,年出口創匯約2億元。”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世金自豪地介紹,2021年,公司生産的中重型商用車轉向節國內市場佔有率近六成,國際市場佔有率超三成。

這些成績,源自三環鍛造與高校院所的合作。曹世金舉例説,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攻關“塑性近凈成形與3D列印智造”技術,與湖北文理學院聯合研發轉向節錐孔數控精密車鏜複合加工工藝及設備,與上海交大合作開展精密鍛造技術研究……近年來,三環鍛造主導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27項,榮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項。

三環鍛造只是襄陽堅持産學研協同創新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襄陽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著力佈局高水準科技創新平臺,聚焦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農産品加工、新一代資訊技術等傳統優勢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鏈,集中力量攻關。

在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範區,5萬平方米的試驗大樓寬敞明亮。2022年7月5日,由武漢理工大學牽頭,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單位共同組建的湖北隆中實驗室在這裡正式掛牌。

“實驗室將結合襄陽産業特點,以先進車用材料為核心研究領域,由多位院士領銜,重點圍繞新材料基礎研究、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新材料等四個方向開展原始創新。”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範區黨委副書記胡廣華介紹,目前,實驗室已收集企業技術需求600余項,與襄陽本地企業簽署並實施科技攻關項目54項。

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近年來,襄陽與多所高校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先後組建華中農業大學襄陽現代農業研究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智慧汽車(襄陽)産業學院、襄陽華中科技大學先進製造工程研究院等,常態化開展重大産學研對接活動。近三年,全市開展成果轉化活動12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500余項,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471億元。

截至目前,襄陽市已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24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14家。依託這些創新平臺,襄陽正著力發展1個4000億級汽車産業,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紡織服裝4個千億級産業,電子資訊、節能環保、醫藥健康、現代化工4個500億級産業,全力建設萬億工業強市。

擴大開放,完善交通網

國際大牌化粧品,來自澳大利亞等地的保健品,歐洲的紅酒,日韓的汽車核心零部件……走進襄陽綜合保稅區中心倉,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琳瑯滿目,擺滿了貨架。

“我們依託襄陽綜保區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便利的交通優勢,實現中部地區最快當日下單、次日送達,讓消費者感受到‘家門口買全球’的便捷。”菜鳥集團襄陽跨境中心倉負責人魏晨雨介紹。

2022年9月22日,襄陽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營。借著綜保區與高新區、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四區疊加”的東風,襄陽著力推動鐵路港、水運港、公路港、航空港等建設,構建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強化國際物流通道輻射能力。

“目前,襄陽綜保區已建成25萬平方米的保稅加工區和17萬平方米的保稅倉,口岸作業、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等核心功能逐漸完備。”襄陽自貿片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簽約項目28個,計劃投資總額30.5億元,預計3年累計可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86.33億元。

襄陽是鄂、豫、渝、陜毗鄰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但長期以來呈現公路運輸“一家獨大”的局面。近年來,襄陽發力交通補短板工程,統籌推進鐵、水、公、空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建設,著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1小時左右到武漢、十堰、南陽,2小時可到西安、鄭州、長沙,4小時可到南京、上海、北京、重慶……隨著浩吉鐵路、漢十高鐵和鄭渝高鐵3條國家幹線鐵路先後開通運營,襄陽迎來“全境高鐵時代”;襄漢歐、襄渝歐、襄西歐等9條國際貨運班列開通,越來越多“襄陽産”電子産品、汽車零部件行銷全球。

2022年3月7日,一批重達1800噸的貨物在襄陽港小河港區平穩裝船出港,沿著漢江、長江順流而下直達南京,再經運河抵達浙江湖州,結束了襄陽近20年水運件雜貨為零的歷史。近年來,襄陽加快建設漢江航運中心,積極打造南北向水運通道,全市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583公里,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700萬噸。

襄陽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趙慶介紹,“十四五”時期,襄陽市將謀劃實施鐵、水、公、空等交通項目200個,完成投資1164億元,全力建設全國鐵路樞紐、全國公路樞紐、全國內河主要港口、漢江流域航運中心、區域性航空中心,鞏固提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著力打造國家生産服務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民生為本,做強都市圈

2022年11月17日,襄陽市民龔先生來到襄城區政務服務中心,為女兒辦理居民醫保參保業務。“之前她在十堰丹江口市上大學,現在畢業了,醫保要轉回到襄陽。”龔先生説,帶著女兒的身份證,只用了幾分鐘,就辦好了相關業務。

“原來需要在丹江口辦理醫保暫停後再到襄城區進行參保,現在到襄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直接就可以辦理,醫保暫停業務直接從‘襄十隨神’(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綜合受理平臺推送至丹江口審核辦結,變群眾跑為數據跑。”襄城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朱夢迎説。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支援襄陽打造引領漢江流域發展、輻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聯結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樞紐節點,輻射帶動“襄十隨神”城市群發展。2022年以來,襄陽以民生保障為突破口,積極對接十堰、隨州、神農架等周邊城市,進一步建好用好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平臺,推動醫療、教育、養老、人社等公共服務一圈通辦、優質資源共用。

2022年初,“襄十隨神”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平臺正式上線運作。首批跨域通辦上線事項中,市級230項、縣級126項,涉及醫保、社保、就業、交通、公積金、不動産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

攜手打造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和産品,推動鄂西文化旅遊聯動發展;建立聯合教研和教育教學協同、教師聯合培養培訓機制;推進四地醫聯體建設和毗鄰縣市醫療衛生合作……2022年9月27日,襄陽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在襄陽召開。會上,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四地簽署多份合作協議,從文化旅遊、教育、衛生健康等民生領域發力,全面加快都市圈建設。

襄陽都市圈建設不斷提速。襄陽市正著力發揮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優勢,與武漢、十堰、隨州等地合力打造萬億元級汽車産業走廊,在先進製造業發展、農業産業化建設、文旅康養産業培育等方面深化合作;襄陽還聯合河南省南陽市,共同推進連通鄂豫兩省的唐白河(唐河)航運開發工程建設,打通南北水運大通道……

“加快襄陽都市圈高品質發展,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際行動。我們將積極對接十堰、隨州、神農架、南陽等城市,著力在産業佈局、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生態環境等方面系統謀劃、精準施策,通力合作、同向發力,共建共治共用襄陽都市圈。”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祺揚表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湖北省襄陽市:高品質發展 提速都市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