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區:創新動力強勁 産業高地崛起
從上海城區出發,走上滬昆高速,G60科創走廊的標誌性建築“科創雲廊”猶如雲中巨艦屹立在眼前。
新年伊始,G60科創走廊建設熱火朝天: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投産,規劃年産卡薩帝洗衣機200萬台,産值將突破50億元;連接松江樞紐與上海市區的滬松公路快速化道路建設啟動,建成後進城時間將大大縮短;松江經開區2022成績單公佈,其中,院士專家工作站達12個,集聚重點人才730位……
6年前,這一帶還是阡陌之地,而現在,G60松江段周邊,已崛起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七大産業,匯聚了尚實航空發動機、科大智慧、豪威半導體、正泰智電港等諸多先進製造業企業。
2016年5月24日,地處上海郊區的松江區啟動G60科創走廊建設,後經兩次擴容,已納入浙江嘉興、江蘇蘇州、安徽合肥等8座長三角城市,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松江區為牽引,以松江樞紐為支撐,G60科創走廊正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我國重要創新策源地。2022年前三季度,松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升至全市第一,戰略新興産業佔比達到67.8%,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2015年的3.58%提升至2021年的5.38%,高於全市平均水準。
從曾經的農業區、傳統製造業區,變身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地、科創策源地,松江之變,成為新發展理念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就是擔當,我們將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為重要平臺,聚焦産業鏈佈局創新鏈、人才鏈,以‘要素聚變’催化‘科創蝶變’。”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
延長創新鏈
一場儀器分析産業産學研力量的“聚會”
一排排儀器,各自與電腦相連,上面佈滿各種管線,工作人員細緻察看、精心測試。一旁,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為立告訴記者,公司歷時10多年研發出GC128氣象色譜儀,技術水準、溫控精度、流量、壓力控制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科學儀器是科研的眼睛。目前,我國精密儀器製造技術還相對較弱,加快研發和創新是我們的努力方向。”袁為立説,自2018年入駐松江分析産業園,公司銷售額年均增長5%以上,質譜儀、液相色譜儀等産品進步明顯。
産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為推動分析産業從無到有、茁壯成長,松江分析産業園與清華大學聯手,于2018年4月建立上海分析技術産業研究院,完善創新鏈條,吸引人才企業。“松江瞄準我國高端儀器産業短板,打造聚焦細分領域創新的分析産業園,眼光獨特、意義重要。”兼任研究院院長的清華大學精密儀器係教授歐陽證説,研究院通過設立孵化場地、自建公共實驗室、打造儀器共用服務平臺,方便更多小微企業開展研發。
從高端分析儀器、第三方檢驗檢測,到檢測技術與生物分析、分析儀器重要零部件,松江分析産業園內,已有60多家企業集聚。2021年,松江區儀器儀錶製造業規模以上産值達71億元,佔全市的15.4%。“短期內,我們力爭培育100家左右的分析儀器企業,其中不乏多家有望高成長的優質企業。”對於未來,歐陽證滿懷信心。
不只是分析産業。近年來,松江聚焦重要領域和前沿技術,打造了G60腦智科創基地、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研發平臺。近期,松江又牽頭制定《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合攻關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形成更多“從0到1”的關鍵技術突破,讓創新鏈不斷延長。
深耕産業鏈
一個電子製造産業集群的興起
一邊訂單交付在即,一邊晶片與電子元器件面臨缺貨風險。前段時間,正當上海誠意電氣負責人劉昌學發愁時,位於松江“G60科創雲廊”的雲漢芯城公司伸出援手——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為其精準匹配符合條件的國産電子元器件,還助其完成了原理圖設計、元器件選型以及國産晶片的程式設計。
“紮根松江,面向全球,我們累計服務的企業和客戶已經突破10萬家,大多屬於與晶片相關的元器件行業。”雲漢芯城公司副總經理周雪峰説,企業打造的平臺聚合了不少貨源企業和採購企業,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産品技術方案開發、電子元器件採購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
從産品研發、器件選型、物料供應到生産交付,這些年,松江的電子製造産業鏈條越發健全完備,與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産業互為支撐、共同成長。
走進騰訊長三角人工智慧先進計算中心,數據機房裏的伺服器一眼望不到頭。“當前已有1萬餘臺伺服器投入工作,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面向全球的長三角‘數字底座’。”上海瓏睿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是騰訊項目的建設運維方,首席執行官顧炯説,“伺服器與算力的集聚,讓30多家超算生態企業‘群賢畢至’。”
距騰訊項目不遠,偉本智慧機電(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片忙碌。“我們幫助製造企業通過5G將機器人、機床和專機設備連接起來,可大大提高生産效率。”副總經理高飛自豪地説。目前,松江已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形成了從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到專業服務機構、智慧設備製造商的完整鏈條,集聚上下游産業鏈重點企業300余家,帶動區域內8000多家中小企業上雲。
近年來,松江大力推進産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聚焦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積體電路等“6+X”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進海爾智谷等一大批百億級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高端製造成色更足、動能更強、賽道更多。截至2021年底,松江在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分別集聚重點企業842家、121家、2952家。
優化服務鏈
一次“與時間賽跑”的提速審批
5台打樁機一齊作業,多輛大卡車穿梭其間,一場小雨過後,為一家跨國公司定制的松江正泰智電港三期項目現場已是一派繁忙。“從完成土地摘牌,到拿到樁基施工許可證,以往要好幾天,現在只用6小時!”正泰智電港常務副總經理曾元千豎起大拇指。
2022年3月項目簽約後,受疫情影響,曾元千一度十分著急,生怕耽誤工期。“為了盡力節省時間、減輕企業負擔,所有流程靠前協助、全程跟辦,提前準備相關材料進行預審。”松江經開區企業代辦中心主任張磊説,得知企業訴求後,有關部門全力以赴,讓項目得以最快速度開工。項目辦公室裏,一張進度表顯示:2022年5月前,工期還延誤1個月,到2022年11月24日,延誤天數已變為“0”。
科創生態,關鍵看營商環境。讓科創項目落地生根,要素對接平臺是重要環節。為幫助更多好項目找到資金支援,松江不遺餘力。
“我報告的項目是‘可降解輸尿管支架’,我們的突破是……”2022年11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G60科創走廊服務基地,一場項目路演緊張進行。幾十名投資人坐在台下,來自不同城市的項目報告人一一宣介、爭取投資。“2022年以來,這裡已舉辦産融對接活動63場,93個項目得到青睞、成功融資。”G60科創走廊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賈佔峰説。
梳理形成2022版松江區“證照分離”改革清單98項,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深化落實人才“1+10”政策、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互認互通人才18條政策,加速構建“政産學研金服用”創新體系……眼下,松江正多措並舉,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程向民表示,松江將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聚焦精準制度創新,用工作的確定性對衝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實現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創造新業績。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上海松江區:創新動力強勁 産業高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