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絲路文明》▏大美麗江古城申遺25年

提及麗江古城,總能聽到“詩和遠方”“小橋流水人家”這樣的描述。一萬個人心裏,有著一萬個不同的麗江。

麗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城,舊稱“鞏本芝”,意為倉廩之地。麗江古城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是政治、經濟、文化走廊,是多元化的交融地。因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民族文化佈局,使其成為是茶馬古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和貨物集散地。這裡,是人間煙火的聚集地,更是文明演變的見證者。

藏在古城裏的人間煙火

藏在古城裏的人間煙火

老一輩麗江人回憶曾經的古城:“以前古城水非常清澈,鄰里也大多是納西族,過著很淳樸的生活,小的時候我們還經常跟小夥伴去玩水,是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現在的麗江古城名揚四海,但對於生活在裏面的人來説,感覺跟小時候還是一樣的,不過生活條件變好了很多,也能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和新鮮事物,古城更有活力,更國際化了”。

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這座歷經數世紀的洗禮而形成獨特肌理與人文特徵的古城,拂去表面的喧囂,探究這座古城最真實的模樣。

大大小小的橋將古城的街道聯繫起來,形成獨特的水鄉景色。

大大小小的橋將古城的街道聯繫起來,形成獨特的水鄉景色

400年的木氏傳奇

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提及麗江古城,那便繞不過其政治中心——木府。

木府是木氏土司的府邸,一部電視劇《木府風雲》,讓這個百年前的木氏家族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據《麗江府志》及相關文獻記載,從前的木府殿堂巍峨、佈局嚴謹,僅中軸線就有369米長,中軸線上分別有議事廳、萬卷樓、玉音樓等大殿。兩側房屋羅列,樓臺亭閣,數不勝數。但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兵燹等諸多原因,這座有“西南紫禁城”之稱的木府被毀滅了。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木府,是選取了明代晚期,木增土司在位鼎盛時期的木府建築,在原軍民府遺址上進行舊觀修復的,其建築風格在明代漢族的基礎上,還融入了納西族、白族的工藝風格,由藏族、白族、納西族的能工巧匠攜手建成。

非遺傳承人在為遊客介紹東巴文字

非遺傳承人在為遊客介紹東巴文字

如果説,麗江古城是麗江世俗生活一面的話,那麼木府,就是西南地區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家族的興衰史。1253年,忽必烈自甘川南下,“跨革囊渡”徵大理國,納西族先民首領,木氏先祖麥良到金沙江奉科渡口迎接,此後被封為世襲土官,統一各部落。明朝皇帝朱元璋賜納西族首領姓木。歷經元、明、清三代,傳世22代土司,木氏治理麗江長達470年。

明代雲南有三大有影響力的土司府,木氏土司為其中之一,並以“知詩書,好禮守義”著稱于當時。明代木氏土司統治時期,是納西族歷史上極為重要的發展時期,納西族的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的發展。這時,木氏土司採取比較開明的開放政策,在大量吸取先進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充實發展自己,在滇、川、藏交界地區,納西族從歷史上處於被動地位發展成為主動進取的角色。

古城內的民俗表演活動——納西古樂謝大才 攝

古城內的民俗表演活動——納西古樂謝大才 攝

現如今的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兼有民族文化蒐集、整理、展示功能。沿著木府的遊覽路線,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木牌坊上書“天雨流芳”四個大字,用納西語解是“看書去吧”,體現了納西人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大門的石牌坊採用漢白玉建成,匾額上鐫刻明神宗欽賜的“忠義”二字,以示對朝廷的忠誠之譽。“木府是我們納西族人的‘紫禁城’,是我們納西人為自己祖先自豪驕傲的象徵,木氏家族的興衰也真實的反映了本民族的歷史。無論是建築風格、地理位置、文化傳承等,都囊括了納西族在不同歷史時期輝煌的一面。木府是實體建築,也是納西人心中的精神象徵,凝結了納西人的勤勞、活潑、剛毅、勇猛、文明、智慧的品質。”納西族民族詩人李志文在接受《絲路文明》採訪時説。

這裡不僅是麗江民族文化和歷史的展示平臺,還是增強文化自信、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陣地。除遊覽外,木府在新時期又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成為了麗江人民的文化殿堂,重大的節日和紀念活動,木府便成為了最好活動場所,充分展現了麗江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大好局面。

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一角 (

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一角 

以水為魂的麗江古城

麗江被譽為“東方威尼斯”,但與威尼斯在水上建城不同。玉河是麗江古城最早的自然河流,人們通過開鑿使玉河水一分為三進入古城內,三河又分出無數溪流貫穿古城。街道也沿著河渠自由佈局,沒有中軸線,沒有對稱的佈局,主街傍河,小巷臨渠,呈現出“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詩情畫意。又因這自由獨特的構造和水系佈局,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在古城裏容易迷路,如果迷路那便遵循“順水而入,逆水而出”的口訣即可順利出城。

“還記得我第一次帶遊客進入古城的時候,當時一個團有30名遊客,因為古城內小巷子太多,而且建築也都差不多,所以當時走到中間的時候只有10名左右遊客跟了上來,但也因為這樣的佈局,大家都覺得很有趣。”曾經是導遊的阿金錶示,有遊客會問小橋流水人家在哪,能不能去看?自己也會告知整座古城都是小橋流水人家。

麗江古城鳥瞰圖 許堅 攝

麗江古城鳥瞰圖 許堅 攝

有水就會有橋,麗江古城的橋之多,讓生活在古城內的原住民也好奇,究竟有多少座橋?古城內有三十多條主街和數百條巷道,300余座形式各樣的石橋、木橋將不同的街道聯繫起來,形成獨特的水鄉景色。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橫跨在古城中河中段的大石橋,為明代所建係雙孔橋。因可在橋下的河水中看到玉龍雪山的倒影,又叫做“映雪橋”。每天無數遊人由此走過,都會駐足留影,或坐在橋上,感受它百年的魅力。

在大石橋不遠處的四方街,也因一種獨特的清掃方式而極具盛名。在古城中心位置的四方街,由於西高東低,先用木板攔截住河水,等河道裏的水漲到一定高度就可以打開石門,漫出來的河水會自然地從西向東流去沖洗街道。如今,每逢過節或者週三、週六的早上,依然能在四方街看到放水衝街這一場景。

每天在麗江古城四方街都會進行民族表演

每天在麗江古城四方街都會進行民族表演

除了放水清洗街道,“三眼井”也是麗江古城最有特色的用水方式。雖説麗江古城內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納西族人卻在合理分配、利用水資源方面走在了前列。所謂三眼井就是利用地下噴涌出的泉水源,依照地勢高差建成的三級水潭,第一池為水源,為飲用水池;第二池為洗菜池,洗滌食物;第三為洗衣池,出水直接入河道,既衛生又節約了水資源。

麗江古城的“活態傳承”

2022年,是麗江古城申遺成功的第25個年頭。如何科學、全面、完整地保護世界文化遺産,讓全世界共用麗江古城的獨特氣質,成為古城保護髮展的必答題。

木府後門挂著明朝嘉靖皇帝御賜“喬木世家”的匾額

木府後門挂著明朝嘉靖皇帝御賜“喬木世家”的匾額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經過25年探索和實踐,麗江古城構建了較為完備的世界遺産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體系,探索出一條保護與利用共贏的科學發展之路。一方面,通過系統的保護、管理、監測等工作,使其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活態”傳承;另一方面,在科學保護好文化遺産的同時,對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揚進入量質提升的階段,將各類文化元素植入遊、購、娛、住、行等各個環節,用文化的濃度來稀釋商業的密度。

“麗江古城作為世界遺産,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在裏面的人還有他們的家。至今我們一家人還居住在此,可以説‘恒裕公’這是一座活著的民居博物館。”恒裕公麗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館館長兼講解員阿六叔告訴《絲路文明》,“恒裕公”是其曾祖父于1868年所創立的商號,宅院于1875年修建保留至今,是比較典型的“四合五天井”格局的納西居民院落。曾經有人出高價收購這座老宅,被阿六叔拒絕。對此,阿六叔回復:文化遺産是無價的,祖輩留下的財富和文化瑰寶,只能保護和傳承不能變賣!

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

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

為了讓世界文化遺産“活”起來,麗江古城先後出臺一系列關於保護古城的地方性法規和辦法,加強傳統文化保護的頂層設計。現如今,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被完美融入城市街區及休閒空間;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加入到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中來;方國瑜故居、徐霞客紀念館、同心阜馬幫博物館等27個文化院落成為了“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的基地;各類文博會、文創大賽、國風大賽及兼具傳統性、藝術性、紀念性、實用性的特色文化旅遊産品,正源源不斷的為這座古城帶來新氣象、注入新動能。

東巴文是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是世界記憶遺産。在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遊客可以通過練習表快速了解一些常用的東巴文,也可以觀看到傳統東巴紙的造紙過程,還可以前往納西文化課堂,深入了解納西族東巴文化。“這個體驗館主要是以文化展示和傳播為主,文化體驗也只是收取工本費,所有氛圍營造都是服務於怎麼傳承納西文化。”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負責人和閏元也曾在年輕時走出去,又在文化的羈絆下回到了古城。他表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也應該用符合這個時代的方式將文化傳承做好。

在三眼井旁洗菜的人們

在三眼井旁洗菜的人們

此外,在麗江古城內每天還會有身著民族服飾的居民進行“打跳”,來往的遊客行人都可以加入到打跳活動裏來,體驗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打跳”是納西族傳統的民族舞蹈活動,不受時間、場地限制,只要悠揚的笛聲一響,即可圍攏一圈,手拉著手跳舞,相當於漢族的“廣場舞”。在歡聲笑語中,納西人用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傳播和展現著納西族獨有的文化符號。

25年,讓麗江從默默無名的邊陲小鎮變成了人人嚮往的詩和遠方,而麗江古城,也以其文化內核和與時俱進的發展活力,凝聚起穩步向前的底氣。

(文/《絲路文明》孫夢瑤 世界文化遺産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供圖)

來源:絲路文明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絲路文明》▏大美麗江古城申遺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