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雙向賦能 國家文創實驗區打造全國文化産業創新發展“樣板區”
記者從2023朝陽區“兩會”獲悉,截至2022年10月底,國家文創實驗區共有文化企業5萬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397家,佔全區的55.5%,佔全市的24.5%。
2022年1-10月,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1271.8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文化新業態實現收入430.3億元,同比增長10.8%,拉動作用明顯。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等3種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實驗區累計培育51家特色文化産業園區,其中市級園區19家,為文化産業集聚發展提供了優質充足的空間承載。
作為全國唯一的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的“試驗田”,自成立以來,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搶抓文化産業數字化發展機遇,緊跟技術應用場景演變進程,深入實施“文化+”戰略,推動文化、科技雙向賦能,形成了一套可複製、能推廣的發展經驗,打造全國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的“風向標”和“樣板區”。
“展望未來,國家文創實驗區將不斷優化産業結構,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加快培育提升新興業態發展競爭力,著力推動數字文化産業集群發展,形成新動能主導産業發展的新格局,打造全國數字文化産業重要承載區。”國家文創實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文創實驗區搶抓文化産業數字化發展機遇,深入實施“文化+”戰略,積極構建以文化傳媒、數字內容、創意設計等為支撐的高端産業體系,促進5G、超高清直播、融媒體互動、AI數據演算法等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培育壯大網路新視聽、互動娛樂、數字出版等文化新業態,推動文化傳媒、創意設計、廣告會展、文化貿易、休閒娛樂等傳統優勢行業數字化升級發展,引領新業態市場主體加快聚集,涌現出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突出的園區與企業。
“近年來,我們順應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搶抓文化産業數字化發展機遇,緊跟技術應用場景演變進程,堅持實施‘文化+’戰略,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積極引進培育文化創新業態,前瞻性佈局未來産業,促進文化産業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推動文化科技融合上取得新成效。”國家文創實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文創實驗區制定和發佈了全市首個《文化創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南》,目前實驗區內文化企業取得國家高新技術認定數量近1500家,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在“文化+科技”新引擎的驅動下,實驗區文化産業規模持續壯大,各項指標不斷攀升。2022年1-10月,文創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實現收入430.3億元,同比增長10.8%。截至10月末,文化新業態收入規模佔文創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産業比重為33.8%,較2021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文化新業態拉動規模以上文化産業收入上漲3.6個百分點,對文化産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1%,較2021年進一步提高了2.2個百分點,數字文化企業成為引領産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家文創實驗區還頻頻出臺利好政策與務實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營文環境,全面提升文化創新活力和産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聚焦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文創實驗區積極引入“源頭活水”,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創新政策服務模式,精準澆灌、定向服務,打造了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目前已與12家銀行、9家擔保機構、6家創投機構和5家信用評級達成戰略合作,累計為1904家文化企業提供貸款融資264.37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
“接下來,我們將以推進精準服務為保障,持續優化營商營文環境,積極整合優質資源,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深化落實‘服務包’‘服務管家’制度,探索設立‘雙服務管家’機制,設立國家文創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開展政務服務幫辦代辦業務,完善國家文創實驗區文化産業智慧財産權綜合服務體系,為文化企業提供精準服務,為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國家文創實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高星)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文化科技雙向賦能 國家文創實驗區打造全國文化産業創新發展“樣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