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和田歷史文物展亮相中華世紀壇

見證2000年前訴訟故事的佉盧文文書、作為東西方文明交融物證的石雕塔基……《五星出東方——和田歷史文物展》元旦前夕在中華世紀壇世紀大廳開展,展覽中圍繞和田美玉、于闐樂舞、文字文書、貿易交通、佛教傳播等內容展出220余件文物,帶領觀眾了解遙遠而又古老的和田歷史故事,以文化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此次展覽匯聚了來自和田地區博物館、中國民族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絲綢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旅順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等多家收藏機構的文物,其中來自和田地區博物館的文物佔到56%。展覽用文物串聯起和田地區的歷史文化,重返歷史場景,講述一部長達1000多年的西域古國發展歷史,呈現古代和田與中原地區文化相連、精神相係、情感相依的美好故事。

走進展覽的第一部分,一座象徵著巍巍崑崙山的模型屹立在展廳中間。古代華夏先祖被認為與崑崙山有關,孕育出女媧補天、伏羲畫卦、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在模型背面,展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唐代《彩繪伏羲女媧》。這幅畫作以麻布為底,彩畫伏羲女媧,上半部為人身相擁,下半部為蛇身纏繞。畫中的伏羲女媧分別手持規和矩,頂部和底部中心繪有日月圖案。傳説伏羲女媧是人類的始祖神,他們的結合誕生了人類。

和田,古稱于闐,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屬西域都護府管轄,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鎮,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展覽展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漢代“君宜高官”銅鏡,于1959年在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志願講解員趙硙介紹,這類銅鏡由中原傳入,是東漢至魏晉時期典型的漢式鏡,體現出中原文化對西域的影響之深。已知新疆地區歷史上最早的自製錢幣“漢佉二體錢”也亮相展覽,不同於中原的用錢范來澆鑄,“漢佉二體錢”採用源於古希臘的打壓法,是絲綢之路東西方貨幣文化交流的物證。

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是此次展覽的核心文物,儘管為複製品,卻是用漢代提花機原機具、原工藝復原,殊為珍貴。“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64件文物之一,新疆僅此一件。這件織錦護膊上的“中國”文字是迄今為止新疆地區發現最早的“中國”二字,誕生於距今2000多年的漢代。“五星即為太陽系的五顆行星,中國古代占星家認為,當五顆行星同時出現在東方天空,出現‘五星連珠’或‘五星聚會’時,就會對中國軍事大事有利。”趙硙説道。“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星佔術辭,更是對偉大祖國的美好祝願。

展覽是去年北京市實施開展的文化潤疆項目,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和田地委宣傳部共同主辦,免費向公眾開放,將展出至2月5日。記者 王廣燕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和田歷史文物展亮相中華世紀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