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庫木吐拉: 千年壁畫中看得到唐代流行風

在名聞天下的克孜爾石窟旁,還有一座“寶藏石窟”——庫木吐拉石窟。在它最具代表性的漢風洞窟壁畫中,人們驚喜找到了一千多年前大唐的流行時尚。

庫木吐拉石窟位於庫車市以西,坐落于渭幹河東岸,雀爾達格山口的峭壁斷崖間。靠近庫木吐拉村,石窟因此而得名。

庫車古稱龜茲,其古代佛教藝術聞名世界。在龜茲佛教石窟群中,庫木吐拉石窟是規模僅次於克孜爾石窟的佛教寺院遺址,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研究發現,庫木吐拉石窟始建於5世紀,11世紀左右衰落,目前已確認的有編號洞窟共122個,保存著2000多平方米的壁畫。快到庫木吐拉時,遠遠就能看到其標誌性石窟——五連洞,即68—72窟統稱。在離地10余米的黃色崖壁上,5個洞窟並列排開,每個都由前室、後室和主室組成,建造者的匠心令人嘆服。

據史料記載,西元648年,唐朝將安西都護府治所遷至龜茲,龜茲一度成為西域的政治中心,與中原地區的交往交流也更為密切。大量的士兵、官員、商賈、僧人從中原來到這裡,中原地區的佛教藝術回流西域。因此在西元七八世紀間,庫木吐拉石窟中出現了大量的漢文題記,以及具有濃厚中原風格的漢風壁畫。

研究者發現,庫木吐拉石窟壁畫的題材多為敦煌等地流行的反映大乘凈土思想的內容,裝飾圖案也為唐代常見的各式花卉、卷草及雲朵紋。筆法柔和細膩,線條圓潤流暢,充滿了濃郁的唐代風格。

隋唐時期,新疆地區服飾明顯受到漢裝影響。在庫木吐拉石窟壁畫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唐代的流行風尚。第12窟所繪的菩薩,梳著高髻,戴著寶冠,余發垂肩,兩耳飾珰。還斜披錦巾,肩披輕紗,穿紅羅裙,腰裹綠巾,大帶雙垂。這幾乎就是中原女子當時的流行服飾。

在庫木吐拉石窟,可以清晰看到,壁畫藝術除了漢風,還有龜茲風和回鶻風。79窟的題記,既有漢文,也有回鶻文、龜茲文。洞窟內的回鶻供養人畫像面如滿月,頭戴高冠,壁畫藝術風格以漢風為主,體現了多元藝術風格的交融。

新疆克孜爾石窟研究所專家認為,庫木吐拉石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見證,這些歷經千年的絲路瑰寶彰顯了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厚重與燦爛。記者 張海峰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庫木吐拉: 千年壁畫中看得到唐代流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