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投資助力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從大漠戈壁到金沙江畔,再到東部海濱,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集中開工、加速推進、捷報頻傳,神州大地凝心聚力,奮戰“開門紅”,助力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在四川省寧南縣和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峽谷中,上游而來的滔滔江水被一座巍峨大壩截住,盡顯“高峽平湖”之壯美。
這便是世界技術難度最高、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2022年底剛剛實現全部機組投産發電目標。至此,長江幹流上六座巨型梯級水電站“連珠成串”,形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一滴水發6次電,綠電延綿貫西東。
元旦期間,千余名建設者堅守在崗,保障百萬千瓦水電機組安全平穩運作的同時,有序做好工程各項收尾工作。“我們將高品質完成後續工作,為白鶴灘工程畫上圓滿句號。” 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汪志林稱。
夢想的激流奔涌向前,奮鬥的腳步跋涉不停。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後程。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確實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作有望總體回升。”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作面臨的突出矛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強調“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形成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迴圈。”趙辰昕稱。
聚焦“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著力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大製造業投資支援力度,加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領域建設,強化對保障民生需求重大事項支援力度……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投資力度,重大工程項目成為重要抓手。
新年的第一天,福州第一季度17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983億元,涉及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雄安新區首批市場化項目——雄安·電建智匯城迎來首期開園運營,40多家企業集中入駐。
元旦期間,由中國海油投資建造的我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海油工程青島場地完成浮體總裝,標誌著全球首座水深超100米、離岸距離超100公里的“雙百”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白天氣溫已降至零下的西北地區建設也依然火熱。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騰格裏沙漠30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光伏項目施工現場,每天有上千名工人忙碌的身影。該項目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光伏治沙基地項目,建成後每年發電量可達57.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9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39萬噸、氮氧化物排放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466萬噸。
“趕前抓早”開好局,“鉚足幹勁”搶先機,中國大地上,一個個重大工程項目高品質建設、高標準推進,正一步步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
奮鬥創造奇跡,力量源於團結,政策亦要打好組合拳,激發出合力。
據透露,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優化調整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集中力量辦好大事難事急事。積極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準備等各項工作,推動專項債券項目如期開工建設。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加快建設,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快釋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政策效能,促進製造業投資穩定增長。督促指導各地方不斷完善項目儲備機制。
趙辰昕強調,要提振民間投資信心。通過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加強民間投資項目融資支援,支援民間投資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産。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重大工程項目是經濟行穩致遠的基本盤和發力點,也是實現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傳旺認為,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工程建設,有利於帶動全社會有效投資,促進重要領域投資平穩增長,更好支撐經濟運作加速好轉。
“2023年我國發展具備較好基礎和較多有利條件,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趙辰昕説。
乘歷史大勢而上,走人間正道致遠。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已經開啟,讓我們一往無前、頑強拼搏,明天的中國一定會更加美好。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重大項目投資助力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