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出行更便捷 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通車運營
12月29日,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正式開通運營。至此,西安地鐵6號線一、二期無縫接駁、貫通運營,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其中,中建股份牽頭,中建絲路承建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站後工程。
作為中國建築在西安“五線共建、六線並舉”的其中一條地鐵線,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車站設備安裝及裝修、軌道、系統設備安裝施工總承包項目是中建集團在西北區域首個地鐵大標段站後項目。該線路起于西北工業大學站(不含),線路沿勞動南路、西關正街、西大街、東大街、東關正街、咸寧路、紡織城正街、長樂東路至終點紡織城站,線路全長約19.5公里,設車站17座,均為地下站,其中換乘站6座,線路延續一期工程採用6B型列車,是西安地鐵線網中東西方向的骨幹線。
“古都人文線”文化底蘊深厚
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作為西安地鐵二期建設的最後一個項目,是西安市2022年唯一開通線路,也是最後一條穿越明城墻的線路。項目沿線有著大唐西市、鐘鼓樓、明城墻、興慶宮公園等著名景點,以及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歷史人文氣息濃厚,文教元素雙重加持,被譽為“古都人文線”。
6號線二期整體以“古今長安”為設計主題,色彩以鐘樓為中心採用赭石色,逐步向西南部漸變為科技藍色、向東部漸變為生態綠色,同時借鑒古建築屋脊造型,最大限度提升站內空間高度。以各站為支點,以古今更疊、長安盛世、地鐵科技突破為核心,項目團隊圍繞不同的地標屬性,融合現代科技,打造了常規裝修與文創展陳相結合的全新地鐵空間文化,展示科技與歷史的交融之美。
在大唐西市站、鐘樓站、交通大學·興慶宮站,項目團隊分別通過數字影片、圖文展示、3D展陳等形式打造了融合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時代精神的主題文創展區;在安定門、交通大學·興慶宮站、穆將王站車站,分別以“漫城錦繡”“韆鞦灼灼”“織錦未來”為主題打造人文景觀墻,將“西安”城市的明清元素、唐代韆鞦節等文化底色和人文薈萃用畫面展示出來,讓西安成為更具有現代藝術感的城市。
此外,6號線在橋梓口、大差市等10座車站製作了“西安地鐵+西安故事”語音廣播讓市民乘客在候車之餘,能夠了解車站周邊標誌性建築、精準出行資訊和歷史人文故事。
匠心築精品,多措並舉完美履約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面對多輪疫情考驗,項目部及各參建單位“見縫插針”組織建設工作,全體員工團結協作、奮力拼搏、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
在確保建設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項目團隊採用超常規組織,創紀錄設置18個鋪軌作業面,平行流水作業。全體員工不等不靠、科學組織,24小時輪班工作,堅持標準化作業,不斷提升工藝工法,持續優化工序,為建設生産“搭橋鋪路”。
針對單線軌道40.254公里的鋪軌施工任務,提前完成設備進場報檢參數調試,落鍾試驗等工作。積極推行新型正火工藝,採用中頻電子正火工藝替代氧氣乙炔正火工藝,消除安全隱患,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項目部將“匠心建造 完美履約”擺在項目管理的首要位置,狠抓品質工程建設,嚴格施工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做到“保進度、保安全、保品質、保節點、保通車”的同時,主動為業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參建單位提供更充足的保障,堅決把地鐵6號線二期站後工程項目建設成政府放心、人民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經過5000余 名參建人員272個日夜的奮戰,最終如期完成通車運營目標任務。
中國建築將充分發揮全産業鏈優勢,圍繞地方發展規劃和決策部署,積極融入交通強國建設,在重大項目、基礎設施等領域持續發力,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項目建設,持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通訊員 李雨萌 姬一波)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