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三百八十家公司參設産業並購基金 戰略新興産業成投資重點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8日,年內共有385家上市公司(剔除已停止實施的公司)參設産業並購基金。按照預計募集規模上限計算,合計資金規模為4520.52億元。其中,參設産業並購基金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數量最多,表現活躍。從投資領域來看,多家上市公司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産業,年末投向消費領域的産業並購基金亦有所增多。
中小市值上市公司
佔比近六成
同花順數據顯示,年內參設産業並購基金的385家公司中,已有214家公司的産業並購基金設立完成,6家公司停止實施,其餘公司尚在進行中。分行業來看,醫藥生物、電子、機械設備等行業公司數量居前。從預計募資規模上限來看,參設的産業並購基金達到10億元及以上的公司有92家。其中,建設銀行、中銀證券、千金藥業位居前三,預計募資規模上限分別為300億元、300億元和200億元。
按照前述385家上市公司市值(12月27日)分佈統計,市值在1000億元及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7家;100億元至1000億元市值區間涉及上市公司數量為145家;另有223家公司屬於百億元以下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佔比近六成。其中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公司較為集中,共有89家。
高禾投資研究中心認為,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設立産業並購基金的動力更足。設立産業並購基金數量和上市公司市值區間呈現正態分佈規律,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公司最為密集,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更有動力通過産業並購進行行業整合和自身發展壯大。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有些産業目前可能還不是很成熟,如果直接進行投資,對上市公司來説可能面臨一定的風險,而通過參設産業並購基金的方式則更為靈活,可減少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對於中小市值公司來説,他們自身的能力有限,如果直接進行大規模的並購,資金等各方麵條件都不是很具備。參設産業並購基金,與專業投資機構等進行合作,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開展相關業務的資金等方面的阻力,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投資領域
青睞戰略性新興産業
從投資領域來看,多家上市公司熱衷於新能源、先進製造業以及與公司主業相關聯的上下游産業。11月以來,投向消費領域的産業並購基金亦有所增多,包括消費品牌、消費科技等。整體來看,上市公司青睞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製造、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産業。
值得注意的是,魯信創投、海聯金匯、嘉澤新能等多家上市公司針對不同投資領域,參設了多個産業並購基金,且投向多個不同領域。作為國內資本市場首家上市創投公司,魯信創投年內參設産業並購基金動作頻頻。公司共設立了8個産業並購基金,係A股上市公司中參設産業並購基金數量最多的公司。從投資領域來看,8個産業並購基金涉及半導體、新能源、先進智造、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健康醫療等不同領域。另有富森美、嘉澤新能等60余家公司則至少參設了兩個産業並購基金,其投資領域多與公司主營業務或上下游産業鏈相關,或關注先進智慧製造領域、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領域。
此外,還有不少公司跨界投資新興産業。如環保行業公司中山公用計劃以並購方式切入新能源市場,公司參設産業並購基金投資新能源領域及新能源相關産業鏈。主營業務為建築裝飾石材及景觀石材的研發設計、生産和銷售的萬里石,也參設産業並購基金投向新能源相關産業鏈。
桂浩明認為,上市公司參設産業並購基金主要是為了企業的未來發展,除獲取投資收益外,一方面企業可能希望通過收購兼併、外延式發展進一步壯大,或是切入到一個新的領域,謀求第二增長曲線;另一方面則是強化産業協同,為公司進軍上下游産業鏈作鋪墊。對於跨界投資的企業,在切入新領域方面的考慮較多,特別是對於從事傳統産業的企業來説,可能確實需要通過跨界並購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A股並購交易市場持續活躍,而産業並購基金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快産業並購的步伐。高禾投資研究中心認為,各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頭部化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上市公司通過發起設立産業並購基金,進一步做大做強,且鍛鍊自身的並購投資團隊,以應對全面註冊制下“大魚吃小魚”的並購浪潮的到來,已經是上市公司必須完成的核心工作,也才能避免“上市即巔峰”的現象。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逾三百八十家公司參設産業並購基金 戰略新興産業成投資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