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村:看山看水憶鄉愁
報告這樣説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我們這樣做
站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村口放眼望去,青山遠黛,近水含煙。
龍泉村背靠賀蘭山,因村內有9個天然泉眼而得名,素有“賀蘭山下第一村”的美譽,是一個集自然景觀、田園風光、鄉村民俗和歷史文化于一體的塞北村落,村裏還保留著明代長城、烽火臺,賀蘭山岩畫,漢代遺址等珍貴的歷史古跡。這些充滿了時間記憶的建築,匯聚了當地的傳統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精髓,彰顯了龍泉村悠久綿長的人文歷史。
近年來,龍泉村深挖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按照“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原則,做好“旅遊+”文章。通過美環境、興産業、優治理,村裏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觀。先後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被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龍泉山莊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
結合“山、莊、田、泉”錯落有致的地理形態,村裏建設了核心接待區、泉上農莊休閒區、民俗文化區等七大功能區。形成了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賞農家景、體農家情的鄉村文化旅遊發展體系。
“去年春節期間,龍泉村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旅遊收入30余萬元。”龍泉村黨支部書記董繼龍説。為了發展鄉村旅遊,龍泉村盤活房屋,開辦農家樂,讓村民不出家門實現就業增收,2021年全村每人平均收入2.1萬元。
近年來,龍泉村以“山、莊、田”錯落有致的自然特點為基礎,完成1200余畝荒山的綠化栽植工作,綠化覆蓋率達60%,投入500多萬元改造了自來水工程和村道硬化整治,村子面貌煥然一新。年近50歲的陳玉龍説:“以前家門口是爛泥溝、舊房區,如今,村道乾淨,樹多花多,感覺和城裏沒有啥區別。”
家鄉變美了,在外地打工謀生的年輕人紛紛“回巢”,助力家鄉建設。近兩年,龍泉村村民回流50余戶,尤其是以張姣、張佳姐妹倆為代表的一批年輕人回村創業,為龍泉村旅遊業注入活力。村裏打造出郭江老磨坊、聚香園麵館等本土農家樂51家,龍泉山莊、休閒觀光旅遊田園綜合體、寧夏濟仁堂等15家社會投資主體項目先後落地,安置剩餘勞動力400余人。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龍泉村:看山看水憶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