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喜看塞上現代農業“加速跑”

2022年,寧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牢牢守好農業基本盤,有效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農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預計寧夏‘六特’産業綜合産值達到2200億元,農業特色産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

進入冬季,雖然是“農閒”時節,可吳忠市伊禾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譚振龍一直沒閒著,他一邊通過網路了解新的市場行情,一邊向寧夏農林科學院專家學習種植新技術,引進新品種、新裝備、新模式。

譚振龍今年種了近800畝地,主要是小麥、玉米、大豆,由於今年小麥、玉米的價格都有所上漲,加之種糧補貼,收成比去年好許多:“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連年豐收,咱們的糧食産量越來越高,品質越來越好,種糧戶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黨中央對糧食安全和農業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新農人,我們要跟上農業現代化腳步,多種糧、種好糧。”

今年,寧夏聚焦糧食安全,充分發揮糧食“壓艙石”作用,大力推進糧食生産高品質發展。

制定糧食生産目標,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壓緊壓實屬地責任,細化糧食播種面積,在全社會形成齊抓糧食生産保糧食安全的共識。嚴格落實糧食生産惠民政策,出臺支援穩定糧食生産措施,2022年國家下達糧食生産方面補貼資金11.68億元,同比增加2.55億元,自治區下達資金1.59億元,全部為新增補貼資金;農民每人平均補貼525.3元,比2021年增加163.8元,增幅達45.3%,是近幾年來補貼資金量最大、補貼種類最多、補貼範圍最廣的一年,也是自治區支援糧食生産財政資金最高的一年,是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一年,有效調動了各市、縣(區)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同時,寧夏持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創建穩糧保供綠色轉型科技創新示範區10個、糧食綜合生産加工點502個、小雜糧標準化示範基地34個,整合推廣水肥一體化、統防統治等綠色高産高質高效技術,推動擴面積、提單産“雙輪驅動”,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種植結構更優,農業生産更綠。

今年寧夏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038.45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單産362公斤,總産375.8萬噸,分別較上年增長4.52萬畝、6公斤、7.4萬噸,糧食面積、總産、單産實現“三增”,全區糧食生産喜獲“十九連豐”。

為夯實糧食穩産增産基礎,今年以來,寧夏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擺在突出位置,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高效節水“三個百萬畝”工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已建成現代高效節水農業43萬畝,佔年度任務的100%。在項目區,全部實現了灌溉自動化、管理資訊化、服務智慧化。同時,在項目區,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將分散在一家一戶的小田塊,通過平田整地、拆除農溝農渠,建設滴灌、暗管排水等設施,形成千畝一塊大網格農田新格局,省水30%至45%,省肥30%至40%,節省勞動力超20%,機械作業效率提高30%至40%,耕地利用率提高10%至20%,畝均增産10%至20%,畝均增收超400元,達到了省水、省工、省肥、增産、增效、增面積“三省三增”的成效。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喜看塞上現代農業“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