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成渝攜手邁向“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在我國西南腹地,地處“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成渝地區,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局中正在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並強調打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連日來,《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重慶、四川調研發現,兩地正攜手推動重大項目密集落子,基礎設施“一張網”越織越密;協同補鏈強鏈,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一系列制度創新取得突破,改革開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助推成渝地區向著“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目標堅定邁進。

基礎設施之變:重大項目密集落子,“一張網”越織越密

時至歲末,行走在川渝各地,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項目建設現場。其中,成渝之間最順直、最高效的客運直連通道——成渝中線高鐵正加快建設中。

11月28日,成渝中線高鐵開工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新增一條大通道,建成後成渝“雙核”將實現50分鐘通達。

自古以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地處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區,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短板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障礙,也是川渝兩地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攻方向之一。

川渝兩地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僅2022年,川渝就推進實施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160個,遠超2021年的67個,完成投資1889.5億元,10月底即提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

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密集落子,讓成渝地區基礎設施“一張網”越織越密——

陸上,路網更密、距離更短。除成渝中線高鐵開工建設外,鄭渝高鐵已通車運營,渝西高鐵、成達萬高鐵重慶段、渝昆高鐵川渝段等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川渝省際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達20條;

水上,航運能級更高、航道更暢通。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等項目加快建設,以長江、嘉陵江、烏江“一幹兩支”國家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航道體系基本建成;

航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形成。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樞紐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均排名全國第一、重慶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二;重慶江北機場改擴建、四川樂山機場等項目加快建設,四川達州機場正式通航;

……

南來北往,西進東出,四通八達。一個個重大項目正“連點成線、連線成網”,將成渝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時空距離迅速拉近。

新基建領域,重大項目也加速落地。川渝已建和在建數據中心機架總量超36萬個,成渝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算力樞紐節點佈局,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相關項目落戶成都。

能源領域,川渝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川渝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産能基地上半年産量超過320億立方米,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川南—渝西輸氣管道等項目進展順利……

“這麼多重大項目在川渝密集落地,以前很難想像。”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志表示,未來,成渝地區仍要將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作為重要發力方向,以促進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聚集。

産業體系之變:川渝協同補鏈強鏈,産業加快轉型升級

“作為研發生産汽車電機的專業企業,我們發掘成渝兩地汽車産業鏈機會,幫助企業今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極具挑戰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成都華川電裝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耿輝雄説。

耿輝雄介紹,今年1至11月,該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大幅向好,收入規模同比增長約20%,客戶涵蓋國內外多家主要車企。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啟動建設以來,我們圍繞汽車新能源電機,與重慶長安汽車、東風小康等重點客戶緊密互動,在新能源驅動電機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從産品研發、試驗、驗證到批量生産,建立了完整的體系能力。”耿輝雄説,“我們將充分抓住歷史契機,為推動成渝地區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做出貢獻。”

這是川渝協同補鏈強鏈的重點項目之一。此前,川渝産業聚合不足,存在産業同質競爭、企業創新能力偏弱、高新技術産業比重偏低等問題。目前,川渝正協同補鏈強鏈,合作構建高效分工、相互融合的現代産業體系——

川渝優勢産業正實現相融共促。川渝聯合成立汽車、電子産業工作專班,共建産業鏈供需資訊對接平臺、聯合對外招商、共建産業合作園區,攜手推動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川渝汽車産業展現出産業鏈合作的強大韌性,汽車産業實現逆勢增長,合計生産汽車139.3萬輛,同比增長6.7%,高出全國平均水準8.8%。

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加快崛起。川渝合力打造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動氫能及燃料汽車電池應用示範,重慶、宜賓被列入國家首批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川渝間已建成11條省際高速公路“電走廊”。

科技創新要素也正加快聚集。川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瞄準基礎科研和區域創新突出短板,聯合對重大技術難點展開科研攻關。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超瞬態實驗裝置正緊鑼密鼓建設中。它能在精確到“飛秒(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埃(1奈米的十分之一)”的尺度下研究物質瞬息變化,將解決先進製造、新能源、電子資訊等領域關鍵技術需求。

算力,是支撐超瞬態實驗裝置等科研工作的基礎。200多公里外的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中國科技雲成渝樞紐近日整體搬遷至西部(成都)科學城,將提供高性能計算能力,未來可實現成渝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間的超高速網路互聯。

如今在西部科學城,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已呈全面開花之勢。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項目、首個國産醫用迴旋加速器正電子藥物製備中心、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産業技術研究院等一大批科研平臺、項目陸續落戶或投入運營……

“川渝攜手補鏈強鏈,為産業鏈注入科創元素,將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勢必有利於激發西部地區發展潛能,進而帶動西部高品質發展。”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説。

改革開放之變:制度創新敢為人先,開放新高地正在崛起

四川廣安市鄰水縣與重慶渝北區交界處,川渝高竹新區內,四川力登維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機器轟鳴,工人交接班一路小跑,訂單工期已排到明年1月。

“2021年公司盈利近5000萬元,一舉扭轉連續6年虧損的尷尬局面。”技術總監鄧勇説,這主要得益於高竹新區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改革取得的成果。

7年前,力登維公司從重慶搬到四川鄰水縣高灘園區,卻陷入尷尬——園區到重慶主城僅30多公里,卻要在山路顛簸兩個多小時,重慶主城到園區原本規劃了快速通道,但因行政區劃阻隔而在川渝交界處“斷頭”;園區缺水,公司生産受影響,不少客戶來考察後直搖頭。

2020年底,四川廣安鄰水縣高灘鎮與重慶渝北區茨竹鎮交界地帶,被批准啟動建設川渝高竹新區,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加快規劃編制、基礎配套、交通建設等一體化。

力登維公司正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去年6月,斷頭多年的“南北大道”通車,新區到重慶主城車程縮短至1小時以內,周邊水庫的水源引到新區;區內企業能獲得廣安較低的要素成本,也能享受兩地優惠政策。

改革,需要敢為人先的勇氣。近三年來,多項“全國首個”改革成果在成渝地區誕生:全國首個跨行政區域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處理協作機制;全國首個跨省設立的聯合河長辦——川渝河長制聯合辦公室;中歐班列(成渝)號在全國首次實現跨省市中歐班列合作……

目前,川渝正攜手將各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川渝建立市場準入“異地同標”服務機制,構建跨區域“同一標準辦一件事”的市場服務系統,實行信用聯合獎懲;成渝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建設正快速推進;成渝兩地正積極合作開展國資國企區域性綜合改革試驗;第三批101項“川渝通辦”事項已全面落地,通辦事項已達311項,兩地群眾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同城化便利……

改革快馬加鞭,開放加快推進。如今在成渝地區,內陸開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向東,可沿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歐班列(成渝)號可直達歐洲;向南,以川渝為主要支撐點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東南亞等區域;向北,從成渝地區出發的國際班列可直達莫斯科……

12月7日和8日,兩趟中老鐵路水果冷鏈專列搭載著泰國、寮國等國的榴蓮、龍眼等,先後抵達成都和重慶。這是川渝兩地首次通過中老鐵路從東南亞進口水果,標誌著兩地對RCEP國家水果進口鐵路直達跨境通道順利打通。

中老鐵路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複雜形勢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正逆勢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新開通線路已達78條,是去年全年的5倍多,創造了通道運營5年來的新高。”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説。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數據顯示,物流網路已覆蓋113個國家和地區的338個港口。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10.5萬標箱、同比增長29%,貨值191億元、同比增長46%。

“在較為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成渝地區已成為我國向西、向南開放的窗口。”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説,唱好成渝“雙城記”,將有力助推我國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成渝攜手邁向“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