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全面落地元年:業務模式破舊立新 産品結構持續優化
2022年,銀行、券商等機構順應資管新規變革,逐步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資産管理本源,業務模式破舊立新,産品結構持續優化,主動管理能力及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從成效看,銀行2022年三季度新發理財産品規模凈值化率達99.87%,券商私募集合資管計劃最新規模佔比由2018年的14%提升至55%(截至2022年10月底),資管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理財功能顯著增強。
展望未來,資管機構在為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提供支援和服務的同時,將進一步豐富産品體系和完善綜合全面的金融服務。中金公司預計,2030年中國資管行業規模有望達300萬億元。面對如此大的業務“蛋糕”,各資管機構也在打造業務優勢壁壘,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創造出自身獨特的價值。
銀行理財三季度
新發産品凈值化率99.87%
資管新規實施元年,開啟了銀行理財産品全面凈值化時代。銀行理財市場呈現穩健發展態勢,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銀行理財産品市場凈值化轉型持續推進,新發銀行理財産品7103隻,其中凈值型産品6660隻,數量凈值化率達93.76%。三季度新發産品成立規模4493.63億元,凈值型産品規模達4487.676億元,規模凈值化率達99.87%。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對於推進銀行理財業務良好轉型,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從年內市場表現可以看出,銀行機構整體轉型情況平穩。”
當前,凈值型産品存續規模及佔比均已達到較高水準。不過,凈值回撤現象也需引起重視。11月份,銀行理財産品出現大面積凈值回撤現象,有超過3000隻産品破凈,引起部分産品贖回壓力。
在此背景下,銀行和理財子公司通過致信等形式加強與投資者溝通,安撫其情緒。比如多家銀行均發佈《致理財投資者的一封信》,解釋理財産品凈值劇烈波動的原因及預計回調趨勢。此外,還有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出手自購産品穩定市場情緒。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轉型後,對於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股債波動幅度加大的背景下,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多次面臨凈值回撤以及投資者集中贖回的考驗。但隨著投資者愈發成熟,理財規模或將重回增長通道。”
為此,銀行和投資者需要共同努力。一方面,銀行需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投資者需理性對待理財産品的收益波動。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進行産品差異化設計,特別是推出風險類別較高的産品時,要穩健而行。”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會根據市場變化、自身能力建設進度以及投資者投資習慣培養,在審慎把握節奏的基礎上,適當加快權益類資産的配置和權益類理財産品的發售。
同時,在今年的轉型過程中,銀行理財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水準持續提升。銀行理財子公司從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投資者偏好考慮,持續推出創新型主題理財産品,涉及綠色金融、雙碳、ESG、養老、鄉村振興、專精特新等領域。
江蘇蘇寧銀行金融科技高級研究員孫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是推動銀行理財業務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主要抓手之一,是銀行非常重要的資金募集通道,銀行理財子公司要緊跟國家戰略,引導資金投向國家鼓勵的實體經濟産業方向。”
一直以來,銀行佔據資管行業競爭中的主導優勢。但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券商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正在崛起。
公募、私募業務發展
齊頭並進
今年以來,券商資管業務去通道化效果顯著,私募業務規模逐步壓降,並著力推動公募化業務轉型,通過資管業務將客戶委託資金投資于實體經濟。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私募業務齊頭並進,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産品存量規模為7.46萬億元。同時,為了打破投資門檻限制,券商積極向公募基金業務持續滲透,券商公募基金(含大集合)規模已突破1.1萬億元。
資管新規下,券商資管發展優勢顯著,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券商資管業務首先應該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服務好客戶;其次,應該充分利用自身投研優勢,並將其與自身的服務能力相結合,優化資管服務品質和模式。”
從券商資管産品結構來看,當前仍以私募産品為主。隨著通道業務逐步出清,私募規模持續壓降,券商資管私募業務結構正在持續優化。截至2022年10月底,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私募集合資管計劃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達4.09萬億元,佔比由2018年的14%提升至55%,也是在今年首次超越了以通道業務為主的私募單一資管計劃的規模。
同時,券商資管以大集合參公改造為抓手,佈局公募賽道持續提速。根據Wind數據統計,年內共有51家券商及資管子公司合計管理公募産品551隻,較2021年底的38家合計管理的395隻産品增長明顯,券商管理的公募産品合計資産凈值不低於9959.02億元,較2021年底增長25%。
按基金轉型生效日算,目前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完成235隻大集合産品的公募化改造,其中今年改造83隻。而需要注意的是,公募基金牌照或成大集合産品改造面臨的重要挑戰。目前,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依舊僅有14家,在參與公募化改造的50家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中,約有42家公司目前還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
不過,也因渠道能力有限,面對銀行等強勁的機構對手,以及個人養老金的入市和投顧業務創新,券商資管也存在諸多挑戰。陳靂表示,“券商資管要不斷提升專業化程度,致力於高品質、有特色的資管産品研發。在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券商資管也應該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審時度勢,合理的借助國家政策力量支援發展。”
“在資管産品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行業龍頭效應顯著,部分券商資管等機構存在品牌認知度較低的劣勢,在渠道開拓和客戶多樣化上面臨阻礙。”明明補充道。
資管機構需
持續加強投研體系建設
中金公司預計,2030年中國資管行業規模有望達300萬億元。可以預見,中國資管行業發展空間廣闊,資管新規引導銀行、券商、保險、信託、公募等資管機構同臺競技,牌照價值及行業壁壘日益降低,資管機構更好地塑造核心競爭力尤為關鍵。
在明明看來,“首先,銀行和券商等資管機構對産品定位要更加清晰,通過合理的條款設計和多元的風格策略來滿足不同的投資訴求;其次,借助問卷調查以及交易行為等數據明確客戶畫像及風險偏好,並基於此推薦合適的産品;最後,加強投研團隊的建設,尤其是理財子公司和券商資管歷來欠缺的權益投資能力。”
陳靂認為,“投研力量依舊是券商資管業務高品質發展的強有力支撐。因為只有投研能力不斷加強,在公募化轉型中,才能研發出更好的、有特色的産品,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樹立良好市場形象。”
資管新規的實施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是行業的重塑,對於未來資管機構如何更好地發展,明明建議,“接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券商機構可以找到投研體系的差異化定位,例如理財子可以借助母行發現優質資産,券商資管也可以發揮傳統的固收投資優勢佈局低波動産品線;其次可以優化考核方案以激勵管理人,方向上追求更市場化、更業務導向、更尊重專業人才;還能與優秀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合作,搭建投研生態圈,借助外力積極佈局資本市場。”本報記者周尚伃余俊毅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資管新規全面落地元年:業務模式破舊立新 産品結構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