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這一年:數字經濟打通農産品供需資訊天塹
鄉村振興這一年,産業喜結碩果,“花果山”變身“聚寶盆”,一座座村莊奏響“富民曲”……在祖國大地,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鄉村呈現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風淳樸的景象,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
鄉村振興這一年,時間的刻度忠實地記錄了“三農人”追趕超越、攻堅克難的足印:聚焦“啟新程辟新徑育新能”,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農産品“帶貨之城”崛起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農村連接上了城市,也讓城市看到了真實的鄉村。在以助農直播為首的新服務業態的推動下,我國正涌現出一批特色的農産品“帶貨之城”,除北京、杭州、西安等農産品供需都較為旺盛的一二線城市外,越來越多三四線城市在直播的帶動下強力“出圈”。其中,作為蔬菜之鄉的臨沂已從過往只負責前端蔬菜供應的“菜籃子”,變成跑通産銷全流程的“帶貨之城”。
“數字經濟打通了農産品供需資訊天塹。近年來,農産品電商尤其是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擴寬了農産品的貿易範圍和客戶群體。在數字鄉村指數增長最快的100個縣裏,有91個來自西部地區。‘直播+短視頻’模式快速提高了産品滲透率,南北方水果交易到了國內各個角落,打破了以往産品從中心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擴散的模式,以資訊流溝通了供給和需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圍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出臺系列銜接政策,2022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增加到1650億元。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路年零售額超過2萬億元,直播帶貨等新業態不斷涌現。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加工轉化率達到70.6%,農産品加工産值與農業總産值的比值提高到2.5。累計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3673個,遴選推介鄉村特色産品2438個、鄉村工匠662個,創響了一批“鄉字號”“土字號”特色品牌。
“新農人”成為新力量
“今天來到直播間的都是一些老朋友啊!”在距離皖北核心辣椒産地不遠處,一位戴著無邊框眼鏡、身著黑色羽絨服、説話慢條斯理的年輕人正在拼多多的直播間帶貨自己家鄉種植的辣椒。此時正值冬季最後一批收果期,直播間和辣椒種植基地構成了他忙碌生活裏的兩點一線。
他叫王傳寶,不只是一名帶貨達人,還有另一重身份: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苗集鎮張古村大學生村官。出生於1990年的王傳寶,是從阜南縣走出的一名大學生,如今又投身於建設家鄉的戰場上。
“年輕一代新農人,已成為優質農産品上行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更多成長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擁有高學歷、懂經營懂管理、擅長整合上下游的‘95後’,正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嶄新力量。”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院長高旺盛告訴記者,在創業過程中,“95後”新農人更加注重公司經營和團隊管理,多采用“合夥人制度”,並擅長整合産業上下游。對於新農人來説,通過留在家鄉,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可以真真切切地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給鄉村振興帶來新面貌。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是關鍵。“今年為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農業農村部編制了《‘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啟動實施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今年培育1.78萬人;實施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將8.6萬名符合條件的高素質農民納入高職擴招範圍,暢通農民參加學歷教育通道。”曾衍德表示,“各地各部門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從健全人才入鄉機制引才、加強農民教育培訓育才、優化鄉村營商環境留才、搭建幹事創業平臺用才四個方面入手,促進人才返鄉、下鄉、興鄉,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鄉村振興這一年:數字經濟打通農産品供需資訊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