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回壓力大 理財公司力推“低波動”産品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調整不斷,讓前期表現較為穩健的固收類理財産品出現了凈值回撤現象,也讓理財公司面臨不小的贖回壓力。為了增強投資者信心,消除凈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12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已有不少理財公司推出了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波動控制的理財産品,並將此類産品作為震蕩市場的首選。
攤余成本産品陸續上線
“攤余成本産品重磅首發!”根據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曬出的産品宣傳海報,這是信銀理財發行的一款名為(安心+)全盈象固收穩健一年封閉式1號D(私銀)理財産品,購買起點為100萬元,募集期為2022年12月19日-2022年12月23日,産品風險等級為PR2級,産品類型為公募、固定收益類、封閉式産品。
據了解,該産品屬性為固收類産品,底倉主要投資銀行間短融中票、PPN1、交易所非公開公司債等信用債品種、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産、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産支援證券、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同業存單等少量貨幣市場類資産。在宣傳界面,信銀理財將“攤余成本估值、波動控制,更放心”作為主要資訊展示。
無獨有偶,蘇銀理財近期向投資者力推的“啟源現金1號”理財産品也採用了攤余成本法估值。在宣傳界面蘇銀理財表示,“今年以來,受市場利率下行、産品投資標準大幅提高、投資風險主動降低等因素影響,現金管理類産品整體收益呈下滑趨勢,但‘啟源現金1號’七日年化收益率依然大幅跑贏全市場貨幣基金均值,處於市場同類産品前列,是客戶震蕩市中的好選擇”。
對力推“低波動”産品的考量,一位理財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由於內外多重復雜因素影響,金融市場波動較大,部分理財産品凈值波動隨之增大,也導致部分理財公司有動力通過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方法,以降低理財産品估值波動,穩定投資者信心。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0月底以來,由於債券市場震蕩,理財産品再遇凈值下跌潮,很多投資者的持倉收益率大幅下降甚至出現浮虧的狀態,此時採用攤余成本法對理財産品進行估值,産品收益率會比較穩定,投資者也更易接受。
難成主流
眾所週知,理財産品主要投向存款、債券等固收類資産,債券價格受市場利率、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變化而産生波動,進而傳導到産品凈值。“資管新規”後,理財産品全面“凈值化轉型”,要求採用市值法估值,理財産品凈值會根據市場情況每日調整。例如,當市場利率快速攀升時,債券價格下跌,理財産品凈值隨之下跌。
所以,在市值法估值方式下,産品凈值可能會有較大的波動,不少理財公司開始推出以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産品。上述理財公司人士直言,攤余成本法估值有助於降低市值法估值的凈值波動相對大等問題,有助於平滑持有期內凈值波動,受到部分穩健型、偏好預期收益穩定投資者歡迎。
從理財經理曬出的宣傳冊也可以看到,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産品,凈值波動幅度較低,呈現一條向上波動的平滑曲線,而在市值法估值方式下,理財産品收益表現則由多條長短不一的曲線組成,波動幅度較為明顯。
“攤余成本法是將資産的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在剩餘期限內平攤。”劉銀平介紹稱,其優勢在收益率波動較小,大部分貨幣基金採用的就是攤余成本法,如果封閉式理財産品配置的資産在封閉期內不交易,將持有到期,或者是金融資産沒有活躍的交易市場,或者沒有報價,可以採取攤余成本法估值。
不過,針對所投金融資産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所投金融資産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的産品,不能採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該方法大面積推廣使用的可能性也偏低。一位銀行理財部門人士直言,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也僅是理財公司為平滑收益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國內完成理財産品凈值化轉型,就要打破這種理財産品保本保收益的“假像”;另一方面,近期債券市場等波動屬於非常態,隨著短期因素影響淡出,市場情緒恢復,凈值波動有望逐步降低。
在南財理財通特邀專家卜振興看來,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優勢主要在於沒有凈價波動,資産收益變得更加平穩,這種估值方式目前還談不上主流,未來符合要求的資産可能會將攤余成本估值作為一個主要的選擇。
應不斷優化資産配置結構
隨著理財産品估值方法向公允價值計量原則的切換,産品底層資産的波動將直接反映在理財産品的收益表現上,未來,依靠攤余成本法估值以平滑收益的方式難以為繼。
劉銀平指出,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産品是封閉式的,在封閉期間資産不會交易,需持有到期;二是産品是封閉式的,資産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交易市場中沒有報價。理財産品配置的資産中,債券佔比最高,大部分都是可交易的債券,對於中長期封閉式産品來説,可考慮用攤余成本法估值,但對於中短期産品或是開放式産品來説,攤余成本法估值並不適用。此外,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不利於理財産品打破剛性兌付,也不利於投資者風險防範意識培養。
對理財公司來説,在市場震蕩時,及時優化資産配置比例,運用金融工具對衝市場風險,降低産品凈值波動,提升資産管理“硬實力”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正如卜振興所言,理財公司應提高大類資産配置的能力,通過不同資産的搭配熨平收益;運用好衍生對衝工具,平抑産品收益波動,同時,加強研究分析能力,做好市場預判。
機構也意識到提升投研能力建設的重要性。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人士表示,從理財公司中長期發展看,需要理財公司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加強權益類資産等方面的研究;增強創新能力、豐富産品體系,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需求。優化資産配置結構努力降低凈值波動,並加強投資者教育,樹立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贖回壓力大 理財公司力推“低波動”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