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近10家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理財
日前,兩家上市公司同日公佈,其購買的集合信託産品延期兌付,年內已有近10家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理財。
據吉華集團(股票代碼:603980.SH)12月20日公告,公司購買的“陸家嘴信託—華鼎18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存在延期兌付風險。
同日,恒銀科技(股票代碼:603106.SH)發佈公告表示,其于 2021 年 7 月 13 日購買國民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民信託”)的“國民信託·慧金 87 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到期日為 2022 年 12 月 20 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産品投資收益 1298.59 萬元,本金 1.69億元及剩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
中國網財經注意到,這已不是恒銀科技第一次“踩雷”信託産品。9月26日,恒銀科技發佈公告表示,公司于2021年9月10日購買長安信託的“長安寧—盈祥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到期日為2022年9月9日,截至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産品投資收益63.67萬元,本金1500萬元及剩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
據中國網財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有近10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表示其購買的信託理財出現逾期或延兌。
9月6日,杭州解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814.SH,以下簡稱“杭州解百”)公告稱,其購買的“國通信託·東興870號國茂南京特定資産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存在延期兌付風險。9月23日,杭州解百表示,本信託計劃項下各筆融資期限整體延期一年。
8月3日,杭州微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801.SZ)公告表示,其2021年6月30日認購的“中融-融沛275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5000萬元、參考年化收益率7.2%,于2022年7月30日到期,受2022年上半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項目的開發進度和正常開盤銷售均受到了嚴重影響,疫情期間項目完全停工停售,項目去化及資金回籠因此不及預期,本信託計劃進入延長期,延期11個月至2023年6月30日。
7月2日,英洛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795.SZ)公告表示,其于2021年7月1日使用閒置自有資金人民幣10000萬元購買了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的信託計劃産品。現該理財産品到期後進行展期。
6月29日,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233.SZ,以下簡稱“塔牌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東塔牌混凝土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中融-融築42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展期24個月,該産品投資于房地産項目。截至2022年6月29日,公司投資的地産類信託産品存量産品數量為13筆,存量産品餘額為12581.12萬元。
年初,民生控股(股票代碼:000416.SZ)曾披露稱,其投資的原定於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現金分配的“中國民生信託-至信772號榮盛地産”,截至2022年1月12日,目前民生控股尚未收到剩餘本金3010萬元對應的收益。
除上市公司外,“踩雷”信託理財的還有擬上市公司。資料顯示,擬二度闖關科創板IPO的上海康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鵬科技”)在披露首輪問詢回復中表示,2021年7月,在未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的情況下,其購買了“五礦信託-璟川匯金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下稱“信託計劃”)5000萬元。當年年底,該信託計劃的初始債務人陽光城集團下屬項目公司已無法按時償還款項,康鵬科技當年即確認了公允價值變動損失4848.75萬元。2021年末信託計劃到期,截至2022年2月,僅收回78.75萬元。
記者通過梳理上述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理財事件發現,今年“踩雷”上市公司數量已遠超去年,去年僅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理財踩雷,分別是德展健康、海南海藥、*ST華資等。同時,上述“踩雷”上市公司所涉信託産品也多為地産類産品,而這同樣也是集合資金信託産品的違約“大戶”。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面對信託業轉型應轉變投資理念,把風控放在第一位,獲取收益放在第二位,選擇實力雄厚、經營穩健的信託公司,關注底層資産以及風控措施是否有效。
上月末,央行與銀保監會聯合發佈的《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將對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産生積極影響,要求保持信託等資管産品融資穩定,鼓勵信託等資管産品支援房地産合理融資需求。有研究人士表示,自2022年監管從不鼓勵融資類信託,到此次“保持信託等資管産品融資穩定”,轉變較大;支援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展期1年,將有效緩解信託公司短期兌付壓力。(記者 燕山 鹿凱)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年內近10家上市公司“踩雷”信託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