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西北大學在肝癌早期診斷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研發出肝特異性奈米對比劑

■ 將微小肝癌病灶(<0.5釐米)檢出率從48%提高至92%

12月19日,記者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樊海明團隊在肝特異性奈米對比劑與磁共振肝膽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不僅為設計兼具高親和性與高特異性的奈米對比劑提供了新策略,而且為肝癌早期發現提供了新的影像診斷工具,極大提高了微小肝癌病灶(<0.5釐米)檢出率。

“肝癌的早期診斷是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預後的關鍵。與其他癌症不同,肝癌是唯一可通過影像進行臨床診斷的惡性腫瘤。”樊海明説,“磁共振肝膽成像被認為是目前最靈敏的肝癌影像診斷手段,其中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決定了增強磁共振成像對早期肝癌診斷效果。”

據介紹,目前臨床應用的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主要為釓塞酸二鈉)信號增強低、特異性和親和力不足,導致其對小于1釐米的早期肝癌微小病灶難以定性檢出,對1—2釐米的病灶檢出率僅有47%,難以滿足早期肝癌精準診斷需求。

針對上述難題,樊海明團隊通過系統深入研究,研發出新型、雙靶點的肝細胞特異性準順磁超小錳鐵氧體奈米對比劑。該對比劑可通過與肝細胞的SLC39A14和OATP1兩種受體高效結合,特異性靶向肝細胞,並利用兩個受體均在正常肝細胞高表達、腫瘤細胞低表達的特點實現了早期肝癌微小病灶的精準影像檢出。

“奈米對比劑與鋇餐一樣是一種造影劑,患者經靜脈注射後,在正常肝組織和腫瘤部位的對比成像有明顯區別,可實現對肝部更清晰更精準的磁共振檢查。”樊海明説。通過對猴、豬等大動物實驗肝膽成像結果顯示,與目前臨床使用的對比劑相比,奈米對比劑可使肝對比度增強5.8倍,並可高清晰分辨0.5毫米的肝管。同時,肝實質和膽管顯像速度也提升了2倍以上,顯著減少患者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查效率。

樊海明介紹,活體肝癌成像結果顯示,奈米對比劑可將微小肝癌病灶(<0.5釐米)的檢出率從48%提高至92%,並可清晰判斷膽梗阻位置與梗阻程度,有望用於無創膽管成像。初步非臨床GLP評價和大動物安全性評價結果顯示,奈米對比劑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可通過肝、腎快速清除,7天殘留率小于1%,臨床轉化潛力巨大。

上述相關成果線上發表于國際醫學和工程技術領域頂級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目前,樊海明團隊成立了西安超磁奈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速臨床研發和成果轉化進度。(記者 霍強)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北大學在肝癌早期診斷領域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