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推進“放管服”改革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放管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大戰略舉措。要使“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必須真抓實改、立言力行,更為重要的還要提高公職人員的認知,轉變公職人員的觀念。

“放”就是要政府下放行政權力,減少沒有法律授權和沒有法律依據的行政權力;“管”就是要加強監管職能,創新管理模式和監管體制,實行科學管理;“服”就是要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優化政府服務功能,提升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新能力。

“放管服”改革的目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精兵簡政,公正監管,在服務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務,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的過程中必然會削去一些部門的權力,觸動一些部門的利益。要使“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必須真抓實改、立言力行,更為重要的還要提高公職人員的認知,轉變公職人員的觀念。

“放管服”改革涉及眾多個體,牽涉的利益方方面面,有些節點還需要傷筋動骨,要推行開來並使之取得實效,定會困難重重。必須從源頭著手,從解決人們的認知觀念著手,開展思想領域的革命。

必須深刻認識到,“放”是放棄手中的一些權力,向社會放權,讓企業、讓老百姓、讓公眾少一些不必要的束縛,少一些不必要的程式,便利辦事,容易辦事。“放”就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也是理順生産關係;“放”也是厘清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向市場放權,確定哪該政府管,哪該市場管,以此降低社會運作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發展實踐表明,在一些領域、一些方面、一段時期,政府管得過寬,管得過多,限制了生産力發展,阻滯了市場經濟的運作,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讓政府與市場各歸其位,各執其事。放棄一些權力,對一些部門而言就意味著放棄了一些局部利益,但“放”能為社會大眾帶來福利效應;“放”能激發市場和企業的活力,能創造高效公平的發展環境。“放”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整體的利益,未來的利益。

也必須深刻認識到,“管”是公正監管,科學管理。對一個高效的政府而言,該管的堅決管,不該管的堅決不管;管有管的法度,不管有不管的理由。管要管出效率和成就。“管”是權力的運用,權是公權,用權必須思量權力的來源、權力的根本;當為人民用權,為公眾用權;權不可濫用,不可私用。“管”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社會有序發展的需要。要做到科學的管理,就要求公職人員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掌握現代管理學知識;能動腦筋、想辦法,善於抓主要矛盾,善於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知關節,曉大體,懂得輕重緩急,懂得先後主次;要將管理的事項管得有條不紊,管得井然有序。

還必須深刻認識到,“服”就是真心誠意地為人民服務,為公眾服務。“服”就是以平常心,做平常事;接地氣,明社情,了解民眾疾苦,知曉人間冷暖,掌握輿情民意。踏踏實實為人民辦實事,兢兢業業為人民謀福利。唯有這種認知和境界,才能不斷推出服務舉措,優化服務流程,改進服務品質,提高服務效率,讓民眾能充分享受中國式現代化的紅利,充分享受新時代發展成果和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只有領導幹部、公職人員的認知、觀念真正轉變了、提高了,“放管服”改革才能落到實處。“放”才能真放、放得開、放得徹底;才不會明放暗不放,放虛而不放實。“管”才能管到實處、管出秩序、管出效率;才不會失職失責、越權越位,才能避免權力尋租,避免手亂伸、權濫用。“服”才能服務得積極、服務得主動、服務得到位、服務出民心;才不會流於形式、止于口頭,才不會紙上談兵、只説不練。

在“放管服”改革的偉大實踐中,認知提高了,觀念轉變了,“放管服”改革才能落地實施,才能向縱深推進。因此,需要教育公職人員,珍視人民賦予的權力,珍惜公職的形象,破除私心雜念;要教育公職人員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利益相結合,丟得開、放得下,敢於捨棄、勇於創新,大膽探索、幹字當頭,創造性地幹、結合實際地幹,把黨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實處,讓服務型政府的陽光普照中國大地,讓社會進步發展的紅利惠澤大眾百姓。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知識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推進“放管服”改革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