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一畝稻田”,保護“一棵古樹” 中國平安創新綠色保險助力鄉村産業振興
秋收時節,遍地金黃。進入11月以來,廣東省陽春市的晚稻已陸續進入收割期,當地農戶正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收割水稻。走進陽春市膠面鎮智慧三農(陽春市)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一望無際的稻田裏,微風細浪,飽滿的稻穗迎風搖擺,豐收的喜悅撲面而來。豐收的背後不僅有農戶辛勞地耕種,也有保險為農業生産增收保駕護航的身影。今年5月,平安産險陽江中心支公司成功開出陽江市首單商業性水稻收入保險,為陽春市明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託管生産的104畝水稻田,提供近10.4萬元的風險保障。截至11月,水稻收入保險續保和增保到423畝,保額達到42.5萬。
陽江的稻田種植業引入水稻收入險,在廣東全省屬於首創。有了保險公司的兜底,不僅提高了農戶抵禦水稻種植自然風險能力,更是保證了農戶收益,極大提高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減少了丟荒,為保障農業糧食生産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悉,水稻收入保險是中國平安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綠色金融和綠色保險的重要創新舉措,也是中國平安發揮保險保障作用,大力推動“保險下鄉”,讓保險走進田間地頭、山野林間,助力農村産業發展的探索創新和大膽嘗試。
水稻收入保險護航水稻田增産增收,農戶當上“放心掌櫃”
在陽春市膠面鎮三朗村委會獨石仔的稻田間,可以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身為陽春市明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同時也是智慧三農(陽春市)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牽頭人的吳柔婷,正在田間操作展示無人機給水稻田地噴水的場景,動作乾淨利落,操作熟練。據介紹,合作社一共有6台無人機,“平時6台機一起作業時,一天8小時可以完成1500畝施肥或殺蟲的田間作業,並且無人機工作已設定好航線,可自主作業”, 吳柔婷説。
2020年,由陽春市明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當地11家專業合作社組成智慧三農(陽春市)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下稱“聯合社”),通過組建了專業的農機、農技和植保服務隊,建立了“聯合社總部+鎮村分部+基層服務站”三位一體的農業生産託管發展模式,把農資、農機、農技、金融、保險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為農戶生産提供全鏈條的優質服務。為此,智慧三農(陽春市)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2022年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一直以來,農業靠天吃飯。傳統小農戶種植不僅收入低,遇到天災收入更是沒有保障。誰來種地?怎麼種地?誰來護航?這一直是圍繞農村種植業的難點。
為此,2022年5月,聯合社在陽江首創引入水稻收入險,進一步增強農戶抵禦水稻種植自然風險和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也保證了農戶的收益。“保險保證了農戶種植收入不低於1000元/畝,而超過這一保底收入的所有收入均歸農戶所有,聯合社只收取一次託管費用。”吳柔婷介紹。
農險承保時,平安産險業務人員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操作,數分鐘即可完成線上投保,基於OCR識別、人臉等生物識別技術可簡化資訊錄入等流程,證件上傳和票據的識別時間僅0.4秒,準確率達到98%以上。較傳統的人工核保方式可節約80%的時間成本、50%的人力成本。
對此,吳柔婷説,保險公司的兜底極大提高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農戶們輕鬆當上了“放心掌櫃”。購買水稻收入保險後,我們為農戶提供生産託管服務就有了保障,農戶們更願意把田地給我們託管,甚至原來因為勞動力不足無法耕作的田地也都種上了糧食,丟荒的田地越來越少,推動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現代農業模式轉變。平安的水稻收入保險為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落地陽江 保護“一棵古樹”助力城鄉生態文明建設
平安産險不僅在陽江開創性地推出了水稻收入險,為當地農業種植保駕護航,還為當地數千棵古樹提供保護救治保險保障支援。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就是平安産險在當地探索綠色保險創新之一。
古樹名木是人類極其珍貴的歷史遺産,是城鄉“活的文物”,也是城鄉發展的歷史見證和重要的自然資源。古樹名木的存在對研究當地歷史變遷、植物學、氣象學、生態平衡、植物分佈等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判定為衰弱狀態的15.77萬株,瀕危2.63萬株。
保護古樹名木,已經刻不容緩。但目前古樹名木的修復與救治需要投入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如何守護、誰來守護這些“活文物”成為一道難題。
對此,中國平安表示,未來,中國平安將時刻銘記反饋社會、報效國家的使命,堅持以“金融為民”為中心,積極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和作用,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助力鄉村振興和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平安産險)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