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

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顯韌性(銳財經)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1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表示,11月份,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外需收縮進一步顯現,國內疫情大面積反彈,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加大,對經濟運作制約明顯。面對新情況新挑戰,國民經濟總體上保持恢復態勢,市場價格漲勢平穩,新動能持續成長,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工業生産總體穩定

11月份,工業生産總體穩定。受疫情反彈、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較10月份回落2.8個百分點。看累計數據,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較1—10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

“11月份,受疫情短期衝擊加大影響,工業生産有所回落,但從累計看,保持總體平穩。同時,工業結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民生産品供應得到保障。”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湯魏巍説。

——新能源、新動能産品高速增長,彰顯工業經濟韌性。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60.5%;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單晶矽等新材料産品生産高位加快;行動通訊基站設備、民用飛機、民用無人機等高技術産品産量增長較快。

——生活必需品生産保持增長,能源保供成效繼續顯現。11月份,涉及居民衣、食等方面的生活必需品保持增長,為經濟社會有序運轉提供有力支撐;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分別增長5.5%、7.2%,為保障生産和居民生活用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平穩增長格局沒有改變。”湯魏巍説,隨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落實落細、穩經濟各項措施顯效,工業經濟有望繼續恢復。

線上消費需求釋放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615億元,同比下降5.9%。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付加奇分析,11月份消費市場明顯承壓,市場銷售降幅有所擴大,但線上消費較快增長,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增勢較好,部分升級類消費好于整體,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業態平穩增長。

線上消費需求釋放帶動作用明顯。1—11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4%,增速明顯快於線下商品銷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1%,比1—10月提高0.9個百分點,自9月份起佔比連續提升。其中,與居民生活關係密切的吃類和用類商品網上零售同比分別增長15.1%和6.1%。

據國家郵政局測算,11月份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同比增長1.2%;受“雙11”網購促銷帶動,11月1日—11日快遞包裹處理量超42億件,日均處理量超3.8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3倍。同時,網路消費、線上服務等帶動資訊服務類消費較快增長。

與此同時,基本生活類和部分升級類商品增勢良好,部分線下零售業態保持增長。11月份,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和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9%和8.3%,增速明顯快於商品零售整體水準;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高於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4個百分點。1—11月,在實體店舖零售中,生活必需品供應更為集中的便利店、食雜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3%和3.5%。

付加奇表示,11月份市場銷售承壓主要是受疫情短期衝擊影響,消費市場提質增效態勢沒有改變,“隨著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實,擴內需促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見效,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持續顯現,居民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市場銷售有望穩步恢復。”

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

付淩暉表示,11月份,中國經濟頂住疫情反彈等多重壓力,總體上保持了恢復態勢。

看農業,糧食産量再創新高。秋糧再獲豐收,全國秋糧産量達10220億斤,比上年增加42.5億斤,增長0.4%。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3.6億斤,增長0.5%,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看就業,就業形勢基本穩定。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其中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7.1%,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付淩暉表示,從下階段情況看,就業形勢逐步改善、保持總體穩定仍具有較多有利條件。

看物價,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回落。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與上月持平。“我國市場供給能力強大,保供穩價措施有力,物價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付淩暉説。

看投資,固定資産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介紹,11月份,各地區各部門有效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作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設備更新改造,加大對民營經濟支援力度,投資保持穩定增長。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3%;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9.9%,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3.0%、13.2%。

付淩暉表示,下階段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紮實落實穩經濟各項政策措施,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顯韌性(銳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