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遭轉讓 高管頻變更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生存難
近年來,公募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但對於不少中小公募基金公司而言,熱鬧是別人的,自己則是諸多“煩心事”纏身。
從整體來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發展過程中面臨三大痛點:原始資本金不夠“燒”、股權遭小股東轉讓、核心管理層不穩定。
在業內人士看來,優勝劣汰是公募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小基金公司要生存必須要特色化經營。
股東頻頻“輸血”
今年以來近10家基金公司宣佈增加註冊資本金,中小基金公司成為主力軍,具體來看,包括湘財基金、國融基金、新沃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太平基金、瑞達基金等。
例如,12月3日,易米基金公告稱,經易米基金管理股東會決議,公司的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加至1.3億元,增資前後公司股東及股東出資比例均保持不變。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的規定,就本次增加註冊資本事宜修訂了公司章程相應條款。
部分基金公司更是多次增資。以國融基金為例,今年1月29日,國融基金公告稱,國融證券、上海谷若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向國融基金同比例增資2000萬元。增資完成後,公司註冊資本由1.5億元增至1.7億元。
6月25日,國融基金又一次宣佈增加註冊資本金,註冊資本由1.7億元增加至2億元,股東不變。
類似的還有湘財基金,2021年1月8日,湘財基金公告稱,公司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加至1.5億元,今年9月14日,湘財基金宣佈,公司註冊資本由1.5億元增加至2億元。
“現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同時,相關係統費用較為高昂,運營一家基金公司花銷也更大。”滬上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表示,對於中小基金公司而言,當前公募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頭部效應顯現,導致生存處境更加艱難。1億元資本金或已不夠燒,股東不得不增資從而支援公司的發展。
股權轉讓頻現
相比于上述股東的鼎力支援,越來越多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東正積極籌劃將手中的股權轉讓出去。
例如,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多次掛牌轉讓上銀基金10%的股權,轉讓底價和最後成交價均為1.497億元,成交日期為11月16日。
仍有多家中小基金公司股權處於掛牌轉讓狀態。
例如,北京産權交易所資訊顯示,兵器裝備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掛牌轉讓長安基金6.67%的股權,資訊披露起始日期為11月29日,資訊披露結束日期為12月26日。此次轉讓底價為3700萬元。
此外,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擬轉讓民生加銀基金6.67%股權,轉讓底價為1.49億元;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擬轉讓紅塔紅土基金10.4839%股權,轉讓底價為1.28億元。
梳理髮現,上述股東持股比例並不高,多數屬於財務投資者,有的更是多次掛牌轉讓持有的基金公司股權。在業內人士看來,財務投資者往往具有較強的投資敏感性,目的性也較強,投入是為了獲得回報,中小基金公司股權被密集轉讓,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小基金公司股權吸引力有所下降。
核心管理層留不住
除了資本金不夠“燒”,被股東“拋棄”以外,高管頻繁變更成為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當前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以國融基金為例,2021年9月28日,馮耀東新任國融基金副總經理,不到一年的時間,今年9月12日,馮耀東因個人原因離職。這並不是國融基金第一次高管人員變動,拉長期限來看,自2018年國融基金成立第一隻基金以來,原董事長丁險峰、原副總經理黃向武、原總經理李宇龍、原投資總監田宏偉等先後因個人原因離職。
銀河基金原總經理于東升任職同樣不滿一年時間。具體來看,今年年初,銀河基金髮布《關於選聘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公告》,3月14日,于東升成為銀河基金新一任總經理,但好景不長,12月10日,銀河基金公告稱,于東升因個人原因而離職。
在滬上某基金公司總經理看來,核心管理層不穩定對基金公司而言負面影響很大。“不同的高管對公司戰略規劃有所不同,比如公司員工剛適應某個領導的管理風格,確定公司業務發展方向,結果很快又換了一個領導,很可能要將此前的努力全盤推翻,重新再來,這對基金公司而言是較大的內耗。”
有業內人士直言,留給中小基金公司的時間可能並不多了。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認為,未來公募基金不再具有牌照優勢,或者至少牌照優勢相比10年前大大降低,越來越成為競爭性行業,競爭就意味著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公募基金行業未來將呈現出綜合化與特色化並行發展、優勝劣汰的新格局。中小基金公司要生存必須要特色化經營,在細分領域、細分客群創出自身特色。記者 陸海晴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股權遭轉讓 高管頻變更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生存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