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二十大精神在基層丨西南“十字路口”打造“樞紐型開放”新高地
12月3日中午12點16分,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滿載50個集裝箱吉利汽車零部件的列車從貴陽國際陸港都拉營站緩緩駛出,將經過廣州南沙港通過海鐵聯運方式出口到馬來西亞。這是貴陽國際陸港自8月27日開通運營以來貴州擴大對外開放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動一幕。
工人操作龍門吊對集裝箱進行裝車。新華社記者吳斯洋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貴州省多式聯運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繼強説,貴州地處西南“十字路口”,位於“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國面向東盟開放的連接與交匯地帶,全力打造貴陽國際陸港,不斷拓寬聯通國際市場的貿易通路,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是貫徹落實這一精神的具體作為。
近年來,貴州相繼開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黔粵班列等,初步形成連接RCEP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等區域性國際貨運樞紐格局。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上重要的物流樞紐,貴陽國際陸港實現了與廣州港的班列雙向開行,到廣西欽州港的班列常態化開行。負責貴陽國際陸港建設與運營的貴州鐵投集團副總經理蔣國雲説,貴陽國際陸港打造進境貨物同價入境、出境貨物同價起運、通關服務同樣效率的“三同”模式組合港,實現沿海港口除裝船作業外的基本港口功能,貨物報關檢驗完畢後,直接“出海”或“入關”不再重復關檢,在大幅提升外貿客商便利化程度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外貿企業成本。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貴州省商務廳廳長、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説,當地通過完善開放通道通路建設,優化商品結構,優化國際市場佈局,進一步挖掘釋放“三臨近”“內聯省”樞紐優勢。
“海櫃直接送到家門口裝車,報關實現一體化,我們大西南的企業如今也能享受東部沿海企業‘同款’便利。”貴州輪胎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鄺丹感慨地説,國際陸港大大提升了外向型企業的貿易便利。得益於此,企業産品已拓展進入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北部灣港貴陽內陸港”“鹽田國際內陸港—貴陽”“深圳蛇口內陸港—貴陽”……貴州鐵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的辦公大樓外墻上的7塊牌匾讓人印象深刻。
“目前,貴陽國際陸港已成為華南沿海港口的內陸港,這將有效促進華南沿海港區與內陸貨源深度整合,為推動貴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物流保障。”蔣國雲説,下一步,貴陽國際陸港將結合本地實際,攜手華南沿海港口,引入大型船公司以及物流企業,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升“樞紐”價值。“不僅是茶葉、辣椒、化肥、正安吉他等‘黔貨’,未來更多各地特色貨物將從貴陽國際陸港走向世界。”
貴陽國際陸港都拉營站。新華社記者吳斯洋 攝
依託保稅區與物流港臨近優勢,貴陽國際陸港創新建設綜保型國際陸港海關監管場所,通過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將海關業務、查驗檢疫、貨物集拼、車船港務和集裝箱轉机等功能充分實現區港一體化,為中老鐵路等基礎聯通提供強有力功能支撐。今年前三季度,貴陽綜保區外貿進出口完成約18億美元,同比增長430%。
“通道是初步建起來了,但貴州外向型經濟底子薄,仍需面對貨源、班列班次等方面問題。”貴陽綜保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盛薇説,當地將緊扣黨的二十大部署,大力發展本土優勢産業,持續確定圖定班列,圍繞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品質和水準相關要求,加強政策支援,推進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提檔升級,打造西南“樞紐型開放”新高地。新華社記者王麗、蔣成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二十大精神在基層丨西南“十字路口”打造“樞紐型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