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動”——智慧物流加速拓寬發展“快車道”
智慧倉中,多種物流機器人緊密配合,協作完成分揀、搬運等作業;大螢幕上,上千輛運貨車的行駛狀況實時更新,讓工作人員一目了然;滿載大大小小的貨物,無人車為消費者提供“最後一公里”的無接觸服務……近年來,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發展,以“網際網路+物流”為特徵的智慧物流建設正加速推進,鋪就産業發展的“快車道”。
所謂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系列智慧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倣人的智慧,具有思維、感知、學習和推理判斷能力,並能自行解決物流中的某些問題。據統計,2020年中國智慧物流整體市場規模是356.7億元,到2022年10月增長至1280.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70%。
從“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動”,智慧物流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賦予行業多少“科技含量”?智慧物流給企業和百姓帶來哪些便利?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智慧倉儲:
“智慧大腦”統管全局
隨著物流的數字化,現代“倉儲”已不僅僅是物流過程中的一個“轉机站”,而是一個能夠提供更精細化服務的關鍵節點。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在此應用,推動越來越多的智慧倉走向市場。
採用“二維碼+慣性”的導航方式,100多臺“地狼”AGV(智慧搬運)機器人自如穿行,大大小小箱體被平穩送到工作人員手中……這是浙江省義烏市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智慧産業園“地狼倉”的工作場景。
“從人找貨到貨找人,倉儲變得越來越‘聰明’。”義烏“亞洲一號”倉儲負責人翁波介紹,“地狼倉”每小時能完成1500個訂單,比傳統方式效率提高了3倍,整個“亞洲一號”智慧産業園日均處理訂單峰值超過7萬單。
先進智慧倉的背後是統管全局的“智慧大腦”——智慧倉儲系統。
“智慧倉儲系統,是貨物從入庫到在庫再到出庫全環節的‘指揮官’。”京東物流人工智慧演算法專家趙巍博士舉例解釋,在入庫環節,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演算法,可提前優化貨物存儲位置,“暢銷貨會存放在靠近揀貨産線的儲位,同時關聯性高的貨品會存放在同一個儲存區,由此提升多貨品訂單的揀貨效率。”
到了出庫環節,還能根據貨品的長寬高,推薦合理包裹數與箱型,避免打包時出現大箱裝小物、包裹數過多等問題,減少耗材浪費。記者了解到,智慧倉儲系統運用到的技術和演算法會持續根據實際進行優化,目前已完成了3次大型迭代升級。
智慧倉儲的推廣應用,對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作、助力中小微企業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徐嘵靖是義烏市忠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公司主要銷售日用百貨。與京東物流合作近8年來,他從最早的快遞運輸,逐漸向倉配一體的供應鏈合作深入。義烏“亞洲一號”正式運營後,他經營的商品實現了就近入倉,節省了送倉成本。此外,他的商品還被提前佈置到京東物流在全國的多個倉庫中,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後,商品就可以從距離最近的倉庫發出。“一般城市裏都是當日達或次日達,稍微偏遠的地方,也就晚個一天左右。”徐嘵靖説。
5G網路建設的推進,也為倉儲物流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
去年7月,由美的、中國聯通、華為攜手打造的5G全連接智慧製造示範工廠正式亮相。依託“5G+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該工廠成功實現了少人化、無紙化及物流效率的提升。
華為中國區5G行業創新負責人介紹,“5G+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通過對貨車、夾抱車、牽引車等關鍵要素的實時精準定位,感知車輛和對應貨物的空間位置狀況,做到對貨物資訊的實時顯示、自動盤點與智慧管理。相較于傳統單一的定位技術,該方案具備廣融合、快切換的特性,能夠進一步降低環境依賴、打通數據孤島。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副所長盛磊認為,倉儲物流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關鍵是以“數據”驅動決策與執行,通過物流作業自動化、物流規劃與決策智慧化、物流管理與流程透明化等,與産業的製造與銷售流程形成深度嵌套,達到提升物流運營效率、降低生産運作成本的目的。“對整個經濟社會運作來説,智慧倉儲發揮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整體能耗、驅動産業升級的重要作用。”
智慧分揀:
“爆倉”難題有效解決
在快遞分揀環節,如今以智慧分揀裝備為核心的多類型技術裝備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分揀效率,大量快遞滯留在轉机站的“爆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12月6日,在6.2萬平方米的順豐西安漢唐轉机場內,看不到人頭攢動、嘈雜鼎沸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動分揀帶高速運作。
經過噴淋系統消殺後,一輛進港貨車停靠在全自動分揀帶卡口處,車上卸下的一件件快遞“乘坐”傳輸帶緩緩向上,在第一關卡“單件分離器”中,擺放淩亂的包裹被整理為一列,並向“安檢機”處有序流轉;包裹高效通過安全識別後,又通過“六面掃描”機器,快遞來自何處、去往哪一覽無余;智慧識別面單資訊後,中控平臺通過“擺輪”將包裹分揀到與其目的地對應的卡口,隨後登上出港的貨車。至此,一件快遞的智慧轉机之旅便畫上句號。
“以前一條分揀線上要站十幾名收包工,大家不分晝夜‘三班倒’,親手把發往全國各地的包裹集裝打包。”漢唐轉机場負責人宋林凱告訴記者,有了智慧分揀設備,減少了人工掃碼等環節,包裹的流轉速度和分揀準確率更高,員工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轉机場能24小時運作,一件快遞從進場卸車到分揀後裝車,最快只要十幾分鐘。”
在分揀環節,商品、車輛、設備等之間有著十分複雜的協同要求。近些年,不少智慧物流技術提供方開始在協同領域發力,並形成優勢。
“對於企業而言,要想做到人、物、場的高效管理,僅靠人工監督和場地巡檢,已無法滿足現代化物流的運作需求。”順豐科技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解決方案專家郭旭敏對記者説,順豐綜合運用電腦視覺與邊緣計算技術,在2019年3月首次對外發佈AIoT感知産品“慧眼神瞳”。
以解決“暴力分揀”問題為例,“慧眼神瞳”可通過分析網路監控視頻,自主識別違規拋扔等事件,然後生成消息轉給相關責任人,直至問題解決。
郭旭敏透露,“慧眼神瞳”的開發之路可謂困難重重。試點之初,在對多個物流轉机場監控採集的圖像進行分析後,技術團隊發現了一個難題:很多監控攝像頭要麼拍得品質不好,要麼拍照角度不對。
“攝像頭采集不到高品質的影像,再好的系統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郭旭敏説,挨了“當頭一棒”的團隊意識到,必須把相關的技術標準統一起來,確保採集到的數據品質過關。
為了盤點清楚現場的全部攝像頭,團隊成員紛紛下沉一線,對現場設備挨個進行調試。為了不影響場地人員正常工作,大家選擇在貨件量最少的時候進場,爭分奪秒地開展排查工作,往往一個場地的硬體改造就得花費10多天。
在完成一輪盤點後,團隊經過共同努力,最終完成了轉机場分揀線設備的標準制定。“這不僅打通了全網的分揀線設備軟體介面,也為‘慧眼神瞳’今天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郭旭敏相信,未來AIoT將在越來越多的物流新場景中完整應用,提高現代物流運作的生産效率。
智慧運輸:
“人車貨”跑得更精準
貨品倉儲、分揀更加智慧化的同時,貨品運輸環節也在整合資源、不斷完善。
步入江蘇鎮江惠龍易通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資訊數據中心,智慧物流的滾滾熱浪撲面而來。墻上巨大的電子屏滾動顯示著全國各地的即時交易資訊,幾十名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運輸訂單動態。“全國12萬單運輸交易在這裡精準匹配、實時掌握。”公司董事長施文進説。
車找貨,貨等車——這是過去物流運輸業資訊不對稱、配載效率低造成的普遍現象。一次偶然機會,施文進發現,很多從事貨物運輸的車輛經常空駛,造成能源和運力的巨大浪費。他突發奇想,能不能搭建起一個“網路貨運”運輸平臺,將缺乏運單的車輛重新組織起來。
2013年,施文進創建惠龍易通平臺,將貨主、車主整合進來,只用一部手機,就能讓等車或找貨的用戶隨時發佈資訊,以最快速度找到離得最近的彼此。“至於運費支付、事故理賠等,統一交給平臺處理。”施文進説,全新模式的智慧物流運輸平臺上線僅16天,就擁有了超1萬名用戶。截至目前,平臺用戶數量已經超過330萬。
與此同時,公司還自主研發運營了“惠龍易通衛星定位監控平臺”。“在我們的調度呼叫中心,可以實現所有運輸業務的實時監控。”施文進介紹,一輛車什麼時間出發、起點在哪、終點為何處,全過程都能線上上顯示,“利用網際網路借力借智,‘人車貨’可以跑得更精準。”
物流運輸過程中,如果有部分貨物受損,客戶該如何查詢溯源?天翼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給出了他們的應對方式:給每件貨物都裝上“黑匣子”。
這個“黑匣子”名為“天翼鏢星”,是一個僅有名片1/4大小的晶片。每個晶片都採用了衛星定位、5G等技術。運輸期間,不論是收貨方還是發貨方,都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式實時查看貨物的行進軌跡,並知曉貨物在何時何地被打開,實現精細化溯源管理。
標準是推動智慧物流發展的重要基礎。近日,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標準委制定《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了智慧物流運載設備的標準明細,涉及保溫集裝箱遠端狀態監控、集裝箱二維碼通用技術規範和冷鏈運輸保溫箱技術規範等。專家表示,隨著標準體系建設步伐加快,物流智慧運輸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期。
智慧配送:
無接觸服務成“標配”
在物流末端的配送環節,多類型自動化智慧設備也在逐步普及,無接觸服務逐漸成為送貨“標配”。
12月7日,在北京市順義區,一輛特別的“快遞車”從京東快遞後沙峪營業部出發,駛向街頭。今年10月,京東物流率先在順義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開始示範運營,第一期投入6輛智慧快遞車提供快遞無人配送服務,上述“快遞車”便是其中之一。
自主識別紅綠燈、主動避讓行人、保持靠右行駛……滿載大小貨物,智慧快遞車在道路上平穩行駛,直至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産業化基地才緩緩停下。隨後,一位市民走到車旁,在車身螢幕上輸入取件碼後,打開車門,取走快遞。
據悉,京東物流智慧快遞車最大可載重200公斤,可續航100公里,日均配送超200單,整合了高精度定位、融合感知、行為預測等10大核心技術,可以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
對於一些路途較遠的送貨片區,快遞小哥也無需再往返站點奔波,智慧快遞車可將貨物運送到該片區,再由快遞小哥送貨到府。“通過‘人車共配’模式,快遞小哥能提高個人工作效率,並獲得更多經濟收益。”京東物流智慧駕駛運營負責人曲麗麗説。
從無人機投遞包裹到無人機送餐,現實生活中,精準續航、智慧靈動的無人機正在將“配送員”的身份演繹得淋漓盡致。
陽澄湖大閘蟹屬於高蛋白水産品,離開水後很容易腐敗變質,對運輸時效有很高的要求。據了解,一段完整的環湖運輸路程在18公里左右,若採用陸運,至少需要1小時20分。
早在2018年,順豐就獲得了覆蓋陽澄湖全湖面及周圍部分陸地的空域許可,從而可以利用無人機運送大閘蟹。“與陸運一致的目的地,無人機10分鐘左右即可送達。”順豐速運蘇州區總經理李佳説,無人機還配備冷運恒溫箱和冷鏈記錄儀,能通過後臺實時查看溫濕度情況,保證大閘蟹品質安全。
專家指出,整體來看,中國智慧物流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物流業務場景應用方面仍然不充分,大量的物流作業仍停留在原始階段。此外,智慧物流技術裝備在技術的原創性上還有待加強和提高。
“隨著物流産業的不斷擴大,今後行業的最大挑戰與變化一定是技術更新帶來的。”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技術負責人何田分析,到2025年,智慧物流會進入全新時代,全域數據生態等人工智慧技術將助力實現物流全鏈路的高效自動化發展。“未來,我們要持續進行高效的技術賦能,不斷提升整體配送效率與服務品質,保障物流全環節的安全。”(記者 劉樂藝)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從“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動”——智慧物流加速拓寬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