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醫療衛生服務向家庭延伸(健康焦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是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點痛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要。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老年醫療照護、家庭病床、居家護理等服務,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

目前,多地開展了家庭病床服務,為有居家醫療需求且行動不便的高齡或失能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讓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進行醫療、護理或康復。

以家庭為日常護理場所,滿足行動不便患者就醫需求,減輕患者醫療支出負擔

在福建省福州市,上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林風華和護士江惠玲背上巡診包準備出發,這天是他們為家庭病床建床對象劉依妹巡診的日子。巡診包裏,放著提前一天準備好的聽診器、叩診錘、血壓計、血糖儀、導尿管等器材。輕按門鈴,走進房間,江惠玲與劉依妹打招呼:“奶奶,這次感覺怎麼樣?”

“最近吃飯睡覺都不錯,總算又把你們盼來了。”劉依妹的女兒陳女士答道。

一問一答間,林風華為老人聽診、量血壓,基礎檢查項目做完後,江惠玲將劉依妹翻過身,仔細檢查她的皮膚情況。見到老人家肩膀處有一處濕疹,江惠玲從巡診包裏拿出藥膏,輕輕涂上,轉頭叮囑家屬:“長期臥床容易長濕疹、褥瘡,平日裏也要記得上藥。”

去年春節,93歲的劉依妹一跤摔成了骨折。上醫院,由於年紀大了,醫生建議保守治療。回到家中後,老人臥床,生活上家裏人還可以輪流照料,可碰到更換尿管等醫療操作,還得上醫院。“每次上醫院要抬上抬下,到了醫院,取號、排隊、換藥,折騰下來就是小半天。”看著母親遭罪,陳女士也急得直抹淚。

2021年2月,福建省福州市啟動家庭病床服務試點,對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家庭病床服務。試點方案中明確,家庭病床建床對象應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因疾病需要臥床或者身體衰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醫護人員定期到府治療、護理和康復的患者。

“在家裏就能住院,定期還有醫護人員到府診療護理。”陳女士眼前一亮。在“榕醫通”上,陳女士填寫了母親的基本情況,就近選擇試點醫療機構,上傳就診記錄、住院小結、相關輔助檢查和影像報告、用藥清單等病歷資料後提交申請。當天,陳女士就接到了來自上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電話,隨即預約了醫生到府評估和安排建床。此後每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護士都會到府一次,為劉依妹診斷病情、更換藥品,指導家人做好日常護理。

陳女士告訴記者,一個建床週期是3個月,總費用只有4000多元,醫保統籌後,個人支付的費用只要1000多元,“為我們減輕了很多負擔!”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超過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對居家醫療服務需求非常迫切。家庭病床服務以家庭為日常護理場所,由醫護人員每週到府檢查身體狀況,提供護理服務,既能滿足行動不便患者就醫需求,減輕患者醫療支出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住院難問題。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家庭病床服務模式。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務辦法》,從統一服務流程、規範服務行為、加強品質控制等方面保證家庭病床服務的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北京市大興區家庭病床的服務模式,重點輻射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讓優質醫療資源向老年群體和失能失智群體傾斜;山東省曲阜市對符闔家庭病床服務條件的老人,不收取床位費,其他醫療費用按住院標准予以結算,並將居家醫養服務納入長期護理險保障範圍。

加強基層醫護人員隊伍建設,有效配置醫護資源,提高服務品質與水準

目前,家庭病床服務大多數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設有全科醫療科的二級及以下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有限,家庭病床的護理對象又是年紀較大的人群,萬一齣現嚴重病情怎麼辦?

“家庭病床建床前都會詳細評估,目前中心以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為主。患者有其他治療需求的,可以隨時轉至上級醫院。”福州市上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周偉民介紹。

福州市五鳳街道湖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黃燕光介紹,中心與福建省二院建立了緊密型醫聯體,省二院專門安排了2名醫生、護士作為湖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病床的顧問團隊。“一旦遇到超出我們解決能力的問題,顧問團隊便會發揮作用,迅速與相應科室聯繫,為患者轉至上級醫院節省時間。”黃燕光説。

相比傳統的坐診模式,家庭病床服務要求醫護人員走出機構、開展到府服務,這對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診療水準和經驗具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基層醫護人員表示,家庭病床的痛點難點在於基層醫療機構隊伍能力不足。

“不同於公立醫院有現成的住院醫護團隊,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品質參差不齊、醫護人員數量不足,要推廣家庭病床服務,在醫護人員隊伍建設、服務水準和參與積極性等方面都有待完善。”一名基層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建議,進一步建好基層醫生隊伍,通過績效激勵、職稱評定等方式,激勵從事家庭病床工作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福州市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鐘志華介紹,為提高醫護人員為患者建床的服務能力,一方面,福州打通全市醫療資源,邀請專家線上錄製課程,基層醫護人員隨時可以學習;另一方面,鼓勵基層衛生服務中心依託醫聯體、護理技術幫扶基地等,開展醫護人員進修培訓。

在上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周偉民安排4名醫生、4名護士專門從事家庭病床服務,並在培訓人員的選擇上,優先推薦從事家庭病床工作的醫護人員。幾個月前,江惠玲結束了在省腫瘤醫院為期3個月的脫産培訓。“過去,靜脈導管、造瘺口等家庭病床常用的專科護理實踐較少,培訓後,自己操作更熟練,對技術也更有信心。”江惠玲説。

為了提高家庭病床服務品質與水準,福州市還上線了家庭病床服務線上監測模組,實時動態監測家庭病床服務開展情況,進一步提高醫生的問診效率,有效配置醫護資源。在福建基層醫療衛生資訊系統後臺,記者看到,大到全市所有家庭病床醫療機構的建床數量,小到每一名家庭病床患者的每次巡診情況、用藥記錄都一一呈現。撤床後,系統還會邀請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

加強與長期照護、養老護理等服務形式銜接,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前些年,家住重慶市巴南區李家沱街道的劉大爺被查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因意外摔倒後癱瘓在床。家屬王先生為老人申請了家庭養老床位,經專人到府評估後,工作人員便將手環和可視對講等智慧設備搬進了劉大爺家。

“考慮到老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長期臥床,我們還為他申請了家庭病床服務。”李家沱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孔藝霏告訴記者,由中心護工提供翻身、擦洗、喂飯、按摩等個人基礎護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定期到府,負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和家用攜帶型吸氧機等醫療設備的操作,多方聯動,為老人提供更好的照護。

將“床位”搬進家裏,不止于家庭病床。家庭病床與長期照護、養老護理等服務形式銜接,能為居民提供連續的醫養服務。巴南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強化醫養融合,進一步在養老床位和家庭病床有機融合上加強探索,實現機制互通、標準互認、資源共用。

記者採訪發現,浙江、廣東等多地也在積極探索,鼓勵將家庭養老床位與家庭病床合併設置,促進醫養、康復服務在居家環境中形成互補,以破解老年人居家養老就醫難題。比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民政和衛健部門聯合發佈《西湖區關於建立“養老一張床”服務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探索建立“養老一張床”服務機制,將家庭病床和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兩床”相融合。目前已在一些街道開展試點,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醫療服務和個性化的生活照料服務。

“家庭病床適合常年不能間斷治療的慢性疾病患者、因疾病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等,他們診斷明確、符合住院條件,經評估後適合在家庭條件下由醫護人員定期到府系統治療、護理和康復。這些患者往往同時有醫療和生活護理需求。”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呂洋説,家庭病床與家庭養老床位等服務形式銜接,優勢互補,能讓在家建床老年人同步享受居家照料和專業醫療服務。

推廣家庭病床,加強居家醫療養老服務,關鍵是要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一名基層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這需要加強隊伍建設、配備遠端看護體系、完善家庭病床醫療責任保險等,從而保障醫護人員人身安全和醫患雙方合法權益,豐富對老年人服務供給和服務模式。

呂洋認為,更好發揮家庭病床的作用,應在制度化、規範化上進一步發力,完善家庭病床和到府護理服務規範。比如,進一步明確家庭醫生到府醫療服務的對象、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協議和操作規範;建立家庭病床品質控制評估機制,對家庭病床服務品質、服務對象的滿意度等定期評估。同時,要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統籌區域醫療資源,增加居家醫療服務供給。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醫療衛生服務向家庭延伸(健康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