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陜西西安:田疇沃野繪新景 村美民富向未來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著重在幹。近年來,西安市突出“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以鄉村振興重大戰略為指引,立足西安資源稟賦,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用“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生動實踐,開啟了鄉村振興新征程。即日起,由西安市鄉村振興局主辦,央廣網陜西頻道、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的“踔厲奮發乘勢起 奏響振興最強音——鄉村振興看西安網路主題宣傳活動”啟動,以全媒體傳播方式,生動呈現西安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舉措、脫貧地區農村建設新面貌、群眾生活新變化。

一座座新居亮麗多彩,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項項産業生機盎然……村莊美、産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盡情地在關中大地上鋪展。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陜西省西安市乘勢而上,聚焦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著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持續推動鄉村高品質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改善。

黨建強起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頭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能否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至關重要。

“獼猴桃産業已經成為我們村的主導産業,成了鄉親們致富的源頭,生活越來越幸福。”位於周至縣樓觀鎮週一村的一處獼猴桃包裝廠房裏,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駐週一村第一書記史立業介紹説。

地處道文化發源地老子墓——大陵山腳下的週一村,東臨就峪河、西沿馬岔河,背靠秦嶺北麓,因著茂盛的植被和優越的地理條件,這裡的一山一木造就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圖片8

西安·周至樓觀鄉村振興服務指導中心

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讓週一村成為發展獼猴桃産業的優生區。

然而,以前的週一村與其他村一樣,村民以種糧為生,收入微薄。20世紀80年代起,週一村決心引導村民發展獼猴桃産業。據週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齊平介紹,過去由於品种老化,果品商品率低,群眾沒少吃難賣的虧。經過市場考察,村黨支部認準了發展獼猴桃的路子是對的,問題出在缺乏的是作務技術創新、新品種開發和市場觀念更新上面。

於是,村裏通過“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吸收1200多名群眾成立了週一有機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引進新品種,建立示範園,使村上基本形成紅陽、黃金果、翠香三大品係獼猴桃産業,早、中、晚熟八個品種的格局,獼猴桃經濟效益比傳統品種高出3至5倍。

目前,週一村全村92%的農戶參與獼猴桃産業,農戶90%的收入來源於這個産業。獼猴桃綜合産值6000萬元,全村每人平均獼猴桃收入15000元,佔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的95%以上。

圖片9

鄉村振興東韓研習所

發揮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引擎作用”,首先是要選優配強村級班子,打造一支善謀發展、善帶致富的鄉村幹部隊伍,其中選準用好基層發展“領頭雁”、鄉村振興帶頭人是核心和關鍵。

圖片10

長安區“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啟動儀式

為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西安創設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有效載體,開展“萬名幹部人才下鄉村”和“千企聯千村”行動,4125名幹部人才奔赴鄉村振興一線,654家企業與769個村簽署共建協議,通過5年時間,讓廣大農民群眾更多更好地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民生“暖”起來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兩不愁三保障”中不愁吃、不愁穿已經基本實現;醫療和教育這兩個直接關係民生的領域則成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

知識是發展之錨,振興發展的後續動力,根本要靠教育的普及;健康是民生之基,改變落後的健康條件,根本要靠醫療的進步。

多年來,西安市正在鄉村振興中探索出一條教育、公衛提質升級的新路徑。

小丁的母親因為傷病喪失勞動能力,她父親多年來在外打工,姐姐在上海上大學,日常花銷較大。因此,小丁一家的生活十分困難,前些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戶。自小丁進入長安一中那天起,學校就為其制定了系統的幫扶措施。

“我們學校為小丁確定了幫扶副校長、幫扶教師,並每學期為她提供1250元的助學金,同時還幫她減免了每學期800元的學費,以及書費、住宿費、保險費、校服費用等。”長安一中幫扶教師張瑋説,“同時,我們還為她每月提供200元生活費,讓學生心理上不要有壓力,學習上有動力。”

在各類減免之外,學校每月至少和小丁交流兩次,了解她的學習、思想狀況以及家庭情況。“此外,我們每學期至少入戶3次,對小丁的家庭情況進行仔細了解,及時發現小丁的生活困難,並伸出援手。”張瑋説,“疫情剛開始的2020年,我們持續對她和她家里加大幫扶力度。”

在長安區,像張瑋一樣的教師還有很多,他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行走中的教育”,走入學生家庭、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幫助生活困難的學生打開心結、增強信心、奮發向上。

在具體工作中,長安區要求,各結對幫扶教師堅持每月不少於2次關愛幫扶、每學期不少於3次家訪、每半月一次動態監測,確保學生安心學習、樂觀生活。各學校健全“國家資助為主、校內資助為輔,減、免、補、助相結合”教育資助體系,確保應享盡享、不漏人、不漏項。近年來,全區累計幫扶、資助學生9600余人次。

圖片11

藍田縣玉山中心衛生院大夫為轄區群眾檢查身體

推進縣域醫療發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一步。

在藍田縣,玉山中心衛生院在全面落實防止因病返貧預警監測和健康扶貧措施的同時,以“優質服務基層行”為抓手,建立智慧健康管理中心,提升改造門診樓、國醫館等,對閆河村衛生室、峒峪村衛生室進行升級改造,全面改善了就醫環境,提升了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切實做到了轄區及周邊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

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西安市聚焦關鍵民生領域,紮實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在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不失學輟學的基礎上,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116所,新增學位10.5萬個。深化“名校+”工程,加快提升公辦薄弱學校辦學品質,組建城鄉學校共同體24個。此外,圍繞健康幫扶方面,健全完善市縣鎮村四級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立鄉鎮醫保服務站186個、村醫保工作室3141個,全面落實定額資助參保政策和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脫貧人口基本醫保參保率100%,“三重保障”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

産業“活”起來

産業興旺是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的“牛鼻子”,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

讓鄉村産業立起來、強起來,以産業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百姓生活更幸福,西安市進行了有力探索。

每年十月,驪山腳下,西安市臨潼區8萬餘畝石榴相繼成熟、陸續上市。

道路旁、院落裏、果園內,一個個周身通紅、圓若燈籠的石榴挂滿枝頭。採摘、分揀、包裝,果農們忙得不可開交。

這是他們一年中最幸福的豐收時刻。

漢代時期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長安的石榴,被稱為“絲路禦果”,不僅見證了貿易往來之繁盛,也讓團結美滿、開放包容、興旺發達的美好寓意代代相傳。

近年來,臨潼區按照“提高石榴品質,增加農民收入”思路,以現代石榴種植技術為支撐,以品牌化為抓手,讓石榴老産區煥發出發展新活力。目前,臨潼區年産優質石榴8萬餘噸,區內石榴生産銷售企業、專業合作社60余家,超過5萬人從事石榴相關工作,石榴産業年産值超5億元。

圖片12

周至縣樓觀都市現代化農場

“小果子”帶出鄉村千萬級産業的好風景,在西安市,不止一處。

周至獼猴桃、長安桃子、灞橋櫻桃、戶縣葡萄、臨潼火晶柿子、藍田大杏、高陵特色蔬菜……一個個特色農産品走出西安,不僅鋪就地區經濟增長、村民增收的“致富路”,也成為西安的農業“名片”。

圖片13

戶縣葡萄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只有産業興旺了,農民才能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農村才有生機和活力,鄉村振興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西安市著力優化産業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葡萄、食用菌等鄉村特色産業。持續壯大産業主體,有效提升帶動能力,新增家庭農場59家,全市規範運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6889家、國家級示範社達24家。目前,全市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面清零,經營性收益5萬元以上村達到77.4%。

鄉村遊“熱”起來

11月的秦嶺山,秋色宜人。鄠邑區秦嶺北麓的一家咖啡館,生意火爆。來自鄠邑區內及周邊城市的消費者,在咖啡館院子裏沐浴著秋日陽光,品嘗著“土洋結合”的“土錘”咖啡。

以“土錘”咖啡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産品,為栗峪口村帶來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流量,並與當地種植等産業形成互補。

2019年,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博士王繪婷帶著團隊來到鄠邑區,幾經輾轉後,看中了栗峪口村的一處廢棄石粉廠。之後,王繪婷對石粉廠進行了半年改造,打造了“土錘”咖啡館。“以一個會客廳激活一個鄉村。”這是王繪婷打造該咖啡館的初衷。

打造過程中,“土錘”咖啡館秉承留住鄉愁的建設理念,保留石粉廠中的水塔、老舊設備等,並將其重新包裝,在工業元素中彰顯文藝氣質。油潑辣子意面、酸菜肉沫披薩、山楂美式、咖啡湯圓……在“土錘”咖啡館內,將鄉土氣息和時尚元素結合,把鄉村美食和西餐融為一爐的餐飲産品成為引流利器。

圖片14

“土錘”咖啡館

“讓全村人都喝上咖啡”,這是該咖啡館墻壁上的亮眼標語。如今,“土錘”咖啡館不光讓村裏人喝上了咖啡,村裏的婦女也化身成咖啡師,經由她們調製的産品,被消費者親切地稱為“老嫂子咖啡”。

在主打咖啡的同時,“土錘”咖啡館還集中書屋、文創展銷、公共服務等區域,形成了功能完備的“鄉村會客廳”。在會客廳的藝術空間內,充滿著棉花、麥穗等農村元素,以及用咖啡殘渣等創作出的繪畫作品。

據栗峪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利軍介紹,“土錘”咖啡館每年能帶動10余萬遊客,平均一天能賣出去兩三萬元的各類産品。目前,該咖啡館已在西安等城市打響名號。

“咖啡館是城市才有的設施,村上剛開始打造咖啡館時,我們想像不來能有很大的發展,但建成後,結果卻出奇的好。”王利軍説。他認為,“土錘”咖啡館的建成及火爆,不僅帶動了鄉村旅遊,更改變了群眾和村幹部的發展意識。

“這個咖啡館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了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開闊了我們建設農村的思路,讓我們更有底氣和信心去因地制宜創造更多新業態。”王利軍表示。

“土錘”咖啡館只是西安市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留住鄉愁、盤活農村資源、打造旅遊産業的案例之一。

圖片15

長安區花園鄉村

在長安區太乙宮街道四皓村,村民休閒廣場、商山四皓觀景臺、懸空茶壺噴泉等迎面而來,昔日小村莊實現“花園鄉村”的蛻變,吸引眾多城市裏的人來此追逐“詩和遠方”;在秦嶺北麓山腳下的白鹿原上,藍田縣以文學作品《白鹿原》和同名電影為依託,建設聚集白鹿原影視城、精品民宿、特色農家樂等熱門景點和服務場所,以農文旅深度融合帶動鄉村遊,成為熱門旅遊打卡地……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西安市圍繞民俗文化、農耕體驗、果蔬採摘、戶外運動、民宿、康養度假等鄉村旅遊新業態,打造集田園風光展示、旅遊休閒觀光、特色民俗體驗為一體的高品質鄉村旅遊産品和鄉村旅遊體系。

圖片16

白鹿原影視城

據了解,到2025年,西安市將建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達到60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達到30個,創建2個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吳宇婷 袁相龍)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