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隆德:繪就文旅融合新時代畫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今年以來,隆德縣堅持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為統攬,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整合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內涵,拓展發展空間,力爭把文化旅遊産業培育成重點、亮點産業,走出一條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截至11月底,隆德縣共接待遊客171.45萬人次,直接性營業收入2935.9萬元,同比增長14.42%,實現文化旅遊社會總收入5.57億元,同比增長10.2%。

1 依託資源稟賦 做足全域文章

送走五彩斑斕的秋季,隆德縣迎來了大寫詩意的冬季。行走在隆德縣,遠山朦朧、近峰峻峭,移步換景;磚雕泥塑、精雕細琢,文香浸潤。

位於六盤山西麓的隆德縣,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我國西北地區久負盛名的千年古縣、絲路古城。隆德縣地理區位和生態氣候等資源優勢突出,全縣森林覆蓋率37.97%,林草植被蓋度達到86.6%,地表水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的比例達到100%,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區前列,是方圓數百公里獨具特色的休閒避暑、旅遊觀光勝地。

規劃是發展的先導。今年,隆德縣立足資源稟賦,做優頂層設計,先後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文化産業發展規劃、文化旅遊業“十四五”規劃、智慧旅遊服務體系規劃,構建以景區為核心、以鄉村為突破、以産業為重點、以路網為紐帶的“一心、兩軸、一環、五板塊、多級點”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明確全域旅遊發展方向和路徑。

強化政策、資金、土地和人才保障,全力打造集文化隆德、康養隆德、生態隆德、休閒隆德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度假區。以綠色山水為骨架、紅色資源為主線、歷史文化為底蘊、民俗文化為特色,推進“一個核心景區、一個重點景區、一個休閒度假區、三大旅遊片區”建設,促進山、水、城、人相依相融,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擴大避暑勝地知名度。

發揮地域優勢,突出特色、深度挖掘,打造“旅遊+城市名片”魅力牌、“旅遊+非遺”傳承牌、“旅遊+特色美食”體驗牌、“旅遊+研學”創新牌、“旅遊+保健”康養牌、“旅遊+紅色文化”實踐牌、“旅遊+人才”培育牌、“旅遊+農業”致富牌、“旅遊+團隊服務”保障牌全域旅遊“九個一”典型示範基地品牌。

堅持生態優先,打造“人在旅途,處處有景”的全域旅遊模式。依託“網際網路+”,規劃建設隆德縣智慧旅遊指揮中心,開發智慧旅遊App平臺,開設“隆德文旅”微信公眾號,攜手旅遊網站開通旅遊資訊、出行服務、酒店預訂等線上功能,實現“一部手機遊隆德”。

今年11月12日,由中國文化和旅遊産業研究院亞太國際休閒文化北京中心和《旅遊休閒》雜誌社共同研發的“深呼吸健康旅遊發展指數”及“康養旅遊百強縣”入圍名單發佈,隆德縣上榜“2022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為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再添一塊金字招牌。

2 完善服務設施 提升旅遊品質

隆德縣緊盯滿足遊客需求,按照布點、連線、擴面的旅遊發展思路,加快快進慢遊旅遊立體交通網、便捷樂享旅遊服務設施網、智慧智慧旅遊網際網路和山清水秀旅遊生態網建設步伐,完善“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提升旅遊品質。

圍繞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編制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提升規劃,統籌推進長征景區提檔升級,建成寧夏紅色旅遊專線和自行車騎行道,完善景區智慧旅遊系統;組織實施“兩長”文化公園建設項目、楊家店長征精神研學基地、楊家店紅軍村建設等重點項目,打造集紅色教育培訓、特色産品加工、餐飲、住宿、娛樂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基地。

圍繞打造老巷子民俗文化村,整合資金3500萬元,實施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特色街區改造、精品民宿提升、創客基地打造等工程和老巷子十三坊項目,進一步夯實景區旅遊基礎設施、豐富文化旅遊業態,提升老巷子旅遊核心競爭力,使曾經的貧困村搖身變成集旅遊、餐飲、住宿、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特色民俗文化村。

圍繞主動融入大六盤寧南山區宜居宜遊示範縣,高標準推動旅遊發展,豐富鄉村旅遊業態,拓展城市休閒旅遊空間,推進城鄉旅遊一體化建設,做足旅遊環境“美”和“凈”文章,構建特色鮮明、業態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旅遊發展格局。

建成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2家、四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2家、三星級農家樂35家,配套完善城鄉旅遊交通設施,打造自治區最美鄉村公路2條,建成遊客服務中心、諮詢中心、旅遊標識系統,將衛生廁所從景區拓展到公路沿線、交通集散點和鄉村旅遊重點村,形成舒適、便捷、暢達的旅遊交通網路。

如今,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創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老巷子民俗文化村創成國家3A級旅遊景區,成功入選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名錄。紅崖村、新和村等6個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打造古柳公園、陳靳新和、陳靳高陽等大小自駕遊露營地13處。

城關鎮紅崖村、陳靳新和村、溫堡新莊村等6個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城關鎮楊店村等2個村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鳳嶺齊岔村、溫堡楊坡村、陳靳新和村等5個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李士村、于河村等3個村被評為自治區旅遊特色村。

3 堅持以文塑旅 堅持以旅彰文

在順利通過自治區級創建驗收,成功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名錄後,近日“隆德高臺馬社火蹚出文旅融合長效之路”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公示名單。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於特色、文化、品牌。隆德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擦亮“千年古縣·文化隆德”品牌,繪就詩和遠方的新畫卷。

打造紅色教育片區、非遺體驗片區、田園綜合體片區“三大旅遊片區”,使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一批“國字號”名片更加靚麗。

依託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上樑老街、隆德博物館,打造集紅色教育培訓等為一體的紅色教育片區;依託楊氏泥塑、魏氏磚雕、高臺馬社火等3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保護基地,形成一批具有隆德特色的非遺體驗片區;建成盤龍山莊、神林山莊等集採摘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片區。

建成國家一級文化館、國家二級公共圖書館、國家三級博物館和楊氏泥塑、魏氏磚雕、新和馬社火和上樑老街4個文化主題村。建成六盤山文化城非遺傳承基地、馬社火傳承保護基地,推進村級文化舞臺建設,申報建設縣鄉鎮圖書館分館項目,在社區和景區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和智慧微書房,在全縣推行“一館辦證、通借通還”,補齊文化陣地短板。

順應新時代文化旅遊發展新要求,依託“網際網路+”建設智慧旅遊數據監管平臺、互聯互通VR智慧服務App系統、數字文化館、“智慧圖書館”,開展線上場館、文創、非遺産品展示等宣傳推廣活動,開辦線上線下秦腔、合唱、書畫、刺繡、編織、高臺馬社火展示展演培訓。

在景區景點、鄉村旅遊點、旅遊酒店等設立文創産品、農特産品專營店,開展線上線下銷售,挖掘隆德罐罐茶、特色暖鍋等文化美食資源,輻射帶動周邊群眾通過自主創業、從事餐飲服務、發展民宿等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提供長期穩定就業崗位870個,年創收1343萬元,輻射帶動文旅從業人400余人。

利用各項大型賽事、節慶活動、惠民措施,提升隆德知名度。先後舉辦首屆中醫藥養生大賽農特産品展銷會、篝火晚會、罐罐茶比賽、非遺進景區、“惠享五一”系列活動、首屆生態垂釣大賽等大型文化旅遊活動15余場次。

隆德縣創新舉辦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活動,為全業參與、全民樂享搭建了消費平臺,吸引遊客28萬餘人參與活動,帶動直接性營業收入1800萬元,線上線下銷售農特産品102.6萬餘元。

文化引領,旅遊帆動,文旅融合正當時。隆德縣圍繞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創新思維、真抓實幹,全力助推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讓文化和旅遊全方位、高效融合發展,進一步打響“千年古縣·文化隆德”旅遊品牌,做優做精文化旅遊産業。記者 剡文鑫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隆德:繪就文旅融合新時代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