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靶向鍛造鄉村振興“頭雁”隊伍
鄉村振興離不開一支懂農業、懂農村、愛農民、本領過硬的村幹部隊伍,著力提升村幹部綜合素質是順利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互助土族自治縣針對村黨支部書記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後繼乏人等問題,注重從“選優配強、培育提能、保障激勵”三個環節加強建設,“頭雁”隊伍綜合素質、能力水準得到全面提升。
按照每村定向培養2名黨組織書記、2名其他村幹部後備人選和3名入黨積極分子的“223”村級後備幹部培養機制,每年將70%左右發展黨員指標向農村傾斜。重點從青年農民、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中,按照不低於1:2的比例推選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年齡35歲左右的優秀人選,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重點培養對象,通過採取黨員群眾推薦、群團組織推優的方式,高品質發展黨員562名,培養和儲備入黨積極分子1500余名,儲育村級後備幹部1900余人,致富帶頭人315人。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結合“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和“農牧民黨員冬春輪訓工程”,發揮縣鄉兩級黨校主陣地作用,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精準“配菜”,充分利用縣域“黨支部組織生活共用陣地”體系,採取“理論學習+觀摩研討+實踐指導”的方式,通過邀請專家系統授課、外出考察學習、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談經驗體會等,提升村幹部綜合素養。同時,深入實施村幹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鼓勵和引導400余名符合條件的村幹部報讀大專(中職)班,村幹部學歷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嚴格落實《青海省村(社區)“兩委”成員考核辦法(試行)》,並將考核結果作為發放績效報酬的依據。嚴格執行村幹部“1+4”工資報酬體系,按月審核、足額發放,並積極協調增加基礎報酬。先後投入資金300余萬元,逐步提檔升級黨員活動陣地硬體設施,改善村幹部辦公條件。同時,每半年開展一次述職考評,由鄉鎮(街道)黨(工)委量化評分、村民代表民主評議,確定“優秀、稱職、不稱職”三個等次,對獲得“優秀、稱職”等次的給予績效獎勵,對不稱職的進行約談提醒,對年度考核連續兩次為“不稱職”的,予以調整撤換,實現能者上、庸者下。
目前,全縣村幹部隊伍平均年齡為44.7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98.6%,村(社區)“一肩挑”比例分別達到69%和100%。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年度平均報酬達到3.7萬元,村“兩委”其他成員年均報酬達到2.3萬元。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互助:靶向鍛造鄉村振興“頭雁”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