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省級非遺項目:一碗捋面的傳承密碼
有著久遠歷史的安陽捋面被稱為“水引”,是麵條界的“老祖宗”。作為我國最古老的麵食之一,由於口感綿軟、好消化、不脹胃,多年來,捋面在安陽縣西部百姓中廣泛流傳。
在安陽市區,就有一家名為“永超捋面”的知名麵館。自開業以來,這裡的捋面憑藉筋道綿軟的口感引得一眾食客青睞,大家都評價説“吃出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這家麵館的老闆名叫王永法,安陽市殷都區蔣村鎮石澗村人,是王家捋面的第六代傳承人。2020年,安陽捋面等24個非遺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和遴選,被確定為安陽市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推薦項目。2021年,正式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作為安陽捋面的非遺傳承人,王永法始終用對一碗麵的執著,讓捋面這種中國傳統美食從小作坊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一碗麵裏匠心傳承
落日的余暉中炊煙嫋嫋,在小村落一處低矮的灶房裏,劈啪作響的柴火映紅了母親的笑靨,她拍一拍沾著麵粉的雙手,將一碗熱氣騰騰的捋面端上桌……雖然離鄉多年,但是兒時那溫暖的一幕深深地刻在王永法的記憶裏,浸滿親情的碗裏盛滿了他童年的幸福。
“捋面是我國最古老的麵食之一,它是在一種漢代麵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衍生品,晉代廋闡《惡餅賦》即描述有‘水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也記錄過‘水引’的做法。”談起捋面的歷史,王永法侃侃而談。
他介紹,《齊民要術》卷九《餅法第八十二》記載得詳細:先用冷肉湯和面,“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即將麵糰先揉搓成筷子粗細、一尺長短的長條,放入盤中盛水浸著。鍋裏水燒開時,用手將浸好的麵條在鍋邊挼成韭菜葉那麼薄,下水煮熟。
“而據蕭子顯《南齊書·何戢傳》記載,南齊高帝蕭道成就十分喜愛吃水引。”王永法説,麵食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喜愛的主食,飽含著中華兒女對家的深情,自己一定要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傳承好。
正是因為兒時母親帶給他那段美好的記憶和對傳統手藝的執著堅守,作為捋面傳承人,王永法自從業以來,始終堅持純手工製作。
2012年春天,王永法註冊了安陽市永超食品有限公司。他購進了麵條機器,買了真空和面機,開始製作麵條,他製作的麵條綠色無添加,但是成本較高,賣到市場4元一斤,銷路有限,創業受挫。
於是,他想到了自己家傳的捋面。王家捋面從清末民初誕生,至今已經歷六代,均為直系傳承。他投資50萬元,將麵條作坊從老家搬遷至安陽市東區安惠苑小區北門,店名更改為“永超捋面”。
在祖傳捋面製作工藝的基礎上,王永法規範了捋面的製作流程,他將捋面的製作規範為清水和面、三餳三揉、分塊搟片、切條餳面、煮制鹵湯、手工捋面、單鍋煮麵、撈麵澆鹵等8道工序。
和面時,還要加入適量的雞蛋清和少許鹽末,以增加麵糰的韌性,使煮出來的麵條更為筋道。和好的麵糰,餳30分鐘,再揉一次。如此再三,三餳三揉,達到“三光”標準,即面光、盆光、手光。
在位於安陽市文峰區富泉街西頭的永超捋麵館總店,筆者看到,王永法將揉餳好的麵糰,按500克份,揪劑分塊,先在面案上搟成大圓片,再用刀切成2釐米寬的長條。在濕度和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餳上5分鐘左右,然後用手捋面下鍋,沸水煮70秒,快速出鍋。煮熟的捋面晶瑩透亮,猶如涼皮。煮熟的捋面澆鹵食用,最後澆上去這道鹵,調料的配比採用祖傳秘方,用量十分精確。
“他家的捋面很地道,一吃就知道是純手工,跟機器軋出來的不一樣。”麵館裏的老食客們都這樣説。
從和面開始,三揉三餳、切片、捋面、下鍋……每一步都在時間的醞釀中還原著他兒時記憶中那碗捋面的味道,不僅讓外地人唸唸不忘,也讓越來越多的安陽人成為捋面的忠實“粉絲”。
2015年,安陽捋面被確定為安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産;2016年9月,躋身省老字號産品行列;2018年,入選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0年,又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推薦項目。安陽捋面逐漸成為安陽傳統美食的一張名片。
安陽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安陽捋面傳承人王永法攻克了捋面製作工序繁雜等難題,實現了捋面生産的規範化和規模化,他自籌資金建設了安陽捋面傳承基地,為捋面保護與傳承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進一步提升了捋面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影響力。”
“我不僅想把這碗捋面做好,更想把安陽打造成一座有‘面兒’的城市,讓人們在這碗麵裏感受濃濃的鄉愁、咀嚼人間的溫情。”王永法説。
一碗麵裏産業興盛
“非遺不僅代表了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應該在提高生活品位上發揮作用。”王永法認為。因此,如何在保持口感的前提下,讓更多人更快捷地吃上捋面,甚至把捋面帶回家,成了他孜孜不倦攻克的難題。
2013年,王永法在安陽市區租了一個獨院作為加工作坊,開始了捋面的商品化研製。
安陽捋面從小麥加工到和面、餳面、捋面、制鹵,都有一定的秘訣,其中最難的是對溫度和濕度的把控。面軟難捋、缺乏標準,一直是制約捋面大規模走向市場的瓶頸。如何保持捋面的口感,又能保證順利流通到市場?王永法意識到,只有做到生産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才能實現安陽捋面的市場化。
之後的幾年時間裏,王永法試著用冰箱冷凍,-10℃保存,但捋面下鍋後黏成一團。後來,他聽説西安可以做液態氮冷凍保存,就開車帶上麵粉和礦泉水,先後兩次跑到西安做試驗,將加工好的捋面瞬間冷凍到-100℃,但是出鍋的麵條碎成一段段,嘗試又一次失敗了……4個寒來暑往,從研發捋面規模生産的工藝到琢磨適合速凍捋面的溫度和濕度,王永法先後投入200余萬元,快要花光他多年的積蓄。
一次次失敗的嘗試終於換來了成功。王永法找到了最佳的捋面保存溫度和濕度,經冷凍後煮出的捋面與現制捋面口感一樣。
2016年,“速凍版”的安陽捋面正式走向市場,安陽市不少麵館成為速凍捋面的客戶。“我曾經在火鍋店吃過捋面,涮火鍋真的是絕配。我知道了安陽捋面的悠久歷史,對安陽有了更多的了解。”從青島來安陽出差的石先生感慨地説。
為了更好地傳承安陽捋面的生産技藝,王永法還在石澗村規劃了1000余平方米的安陽捋面傳承基地,專門用於永超捋面生産技藝的傳承和保護。該基地設有專門的冷庫、速凍庫,將手工做好的捋面直接速凍,速凍捋面煮熟後與現制捋面在口感上不相上下。
如今,王永法在安陽市富泉街和鄭東新區都開設了永超捋麵店,銷售安陽捋面,還在店內展示和銷售內黃大槐林腐竹、水冶曹家熏豆腐幹、安陽喬記血糕、洋凡張家老手工粉條等非遺食品。
隨著安陽捋面被更多人熟知,尤其是許多火鍋店和麵館訂購量的增大,王永法正在加大安陽捋面傳承基地農民工的培訓力度,讓更多人掌握安陽捋面的傳統技藝。目前,該基地已經培訓農民工近百人。
一碗麵裏溫情脈脈
“一個人活在世上,心存善良之意、安穩之心,對社會有報答之恩,對任何人有報答之意。”王永法向筆者詮釋著他的人生信條——“心善,心安”。
心安者,無愧於已,心善者,無愧於世。這些年,王永法一邊用心在安陽非遺——“捋面”上狠下功夫,讓人們品嘗到美味可口的麵食,一邊堅持用自己的善良點滴,不遺餘力做慈善公益。
走進永超捋麵店內,一個透明的捐款箱格外醒目,這是他所開的每家麵館裏的“標配”。
“店裏每天都要捐出去2碗麵錢,沒有落下過一天,即使今天不營業,明天也要補上。”在王永法看來,做慈善不在多少,而在於堅持,在於“潤物細無聲”。
對於很多永超捋面的員工而言,在麵館裏做公益已成為一件尋常事,尋常到就像給客人上菜、倒茶一樣。許多員工和客人看到捐款箱後,總是不自覺地將身上的零錢塞進去,盡些綿薄之力。
2020年,王永法在鄭州的捋麵館經營慘澹,背了200多萬元的銀行貸款,但他做公益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歇。去年,鄭州和安陽的麵館生意稍有好轉,王永法仍然頂著外債壓力,再次拿出15萬元現金和3萬元的物資捐助75名受災困難學生家庭。
王永法還心繫教育,一直關心困難學生的受教育問題。從2016年開始,他每年出資3萬元,委託婦聯捐給困難學生,給予每人每年3000元的對口資助。
“2016年,王永法開始資助區裏的困難女童和大學生,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對他這種積極回報社會、弘揚社會正能量的行為非常敬重。”安陽市文峰區(高新區)婦聯相關負責人指著一摞捐助證明和慰問金領取表對筆者説。2019年,王永法與該區簽訂了首份定向愛心捐助協議,將每天捋麵店裏頭2碗捋面的收入作為捐助的款項。
筆者了解到,王永法對社會公益慈善的關注與關心,不僅得益於其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和家族風氣的熏陶,更緣于一次廣播中的求助。
他回憶,那是2007年夏季的一天,在一次乘坐計程車回家途中,安陽新聞廣播裏傳來一條求助資訊,安陽市殷都區銅冶鎮11歲男孩吳某的父親去世,母親宋雲花臥床不起,家庭異常困難,希望能有好心人伸出援手。
回到家中,王永法坐立不安,越想心裏越難受。一番思索後,他下定決心要儘自己所能幫助這對母子。他專程來到安陽市廣播電視臺,找到宋雲花的家庭地址後,第一時間給孩子送去慰問金和日常用品。此後近10年的時間,他對吳某一家的資助和鼓勵從未間斷。如今,吳某已經長大成人,參加工作,能夠自食其力。宋雲花激動地告訴筆者:“王永法是我們家的恩人,沒有他就沒有孩子的今天。”
從資助宋雲花母子倆開始,王永法開啟了自己的慈善之路,他越來越感覺到了慈善的力量。
改善孤寡老人生活、支援教育、資助困難學生……近10年,王永法向社會公益事業及困難群體捐款近50萬元。
“每一次捐資,內心都得到一次提升,這是精神的享受。”他認為。
2020年2月,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他不僅積極向文峰區慈善總會捐款5000元,還第一時間為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送去一批麵條。“從新聞裏看到醫護人員那麼辛苦,我就想,如果能讓他們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面,也算我盡了自己的一份心意。”王永法説。
據統計,永超捋麵館這2年來已經為暴雨災害、抗疫等捐資超100萬元。
“外面漲聲一片,安陽捋面要掌聲不要漲聲。”在永超捋麵館裏,醒目的標語讓人眼前一亮。最近幾年,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面臨經營困難,但他始終沒有壓縮員工的薪水,而且店裏所有的菜價都進行了下調,一碗捋面的價格也從16元下調到12元。“這50多名員工有的經歷過失業,有的從農村出來打拼,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雖然現在企業經營形勢不好,但我不能讓他們來承擔。”王永法説。
2021年,王永法作出了一項大膽的決策。他向社會、員工發佈了永超捋面“促進共同富裕”方案的通告:從當年10月15日開始,將每月凈利潤中的60%用於員工的補貼、福利。
緣何提出“再分配”的決定?王永法解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近年來,在廣大員工共同努力下,雖然麵館的工資待遇已是同行業領先水準,但公司管理層還想進行再分配,讓員工與家人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2021年4月,安陽市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會,旨在將全市非遺項目傳承人和非遺研究專家匯聚在一起,為各非遺項目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空間。王永法當選該研究會會長。
“非遺的稱號來之不易,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份傳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王永法飽含深情地説,“我希望這些凝結了民族智慧的非遺項目成為安陽的文化名片,讓國內外的人通過了解非遺項目,進而了解安陽、愛上安陽。”(謝建曉 楊之甜)
來源: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安陽省級非遺項目:一碗捋面的傳承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