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服務“提質” 産業發展“提速”
——陜西稅務助力特色産業發展
“本地土豬價格上漲,跨市銷售訂單量減少,可研發新産品的腳步還不能停。就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稅務管家’幫助我們享受政策‘紅利’,及時緩解了資金週轉壓力。”鎮坪縣漢巴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曹祖波説。
巴山景色美,鎮坪臘肉香。鎮坪縣漢巴食品有限公司是當地以生産經營臘肉、特色農産品為主的龍頭企業。今年,在鎮坪縣稅務局的幫扶下,該公司享受留抵退稅10萬餘元。“我們把這筆款項投入到新産品研發中,産品口味更接近於傳統熏制的臘肉,一經推出就獲得了120余萬元的訂單。”曹祖波説,稅費優惠為特色産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以來,陜西稅務部門不斷優化服務方式,通過推出“稅務管家”一對一跟蹤輔導、利用稅收大數據緩解融資難等方式,助推稅務服務精細化,助力地方特色産業快速發展。截至11月10日,全省合計辦理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941億元。其中,留抵退稅655.1億元。
暖心舉措 為企業紓困解難
12月1日,在城固縣江灣産業園區,漢中市植圓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裏,設備正在開足馬力生産。一箱箱包裝精美、開袋即食的漢中特色美食——面皮,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受疫情影響,公司資金週轉陷入困境。好在‘稅務管家’到府,送來了小微企業優惠、製造業緩繳稅費及留抵退稅等政策。”漢中市植圓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植元説。今年,該公司享受留抵退稅28萬元,順利渡過難關。
目前,“植圓牌”漢中面皮主要通過網路平臺銷售,線上訂單佔銷售額的70%左右。隨著“植圓牌”漢中面皮走俏線上市場,當地面皮從手工作坊加工轉向規模化機械生産,從固定攤點零售轉向線上線下行銷,從單一産品轉向特色美食多元化發展,實現了産業化、規模化、市場化運作。
為扶持當地美食産業發展,城固縣稅務局為轄區76個重點項目、4戶食品加工類重點企業提供“稅務管家”服務,定期跟蹤企業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宣傳,發放稅企“聯繫卡”76個、“連心牌”64張,收集並解決涉稅問題7戶次。
一碗小小的面皮,如何能在美食領域異軍突起?
稅費政策“紅利”的充分釋放,讓面臨轉型升級的面皮産業成功搭上了稅費改革的“快車”,跑出了打開市場、銷往全國的“新速度”。
一道流傳久遠的美食,就是一張地方名片。利用“稅力量”為地方特色産業紓困解難,是稅務部門的責任。今年以來,淳化縣稅務局創新管理方式,探索分類精準服務,組織青年稅務幹部代表前往首屆蕎麥産業大會暨蕎面饸饹文化旅遊節活動現場開展政策宣傳,用“家常話”解讀“大政策”,用“小故事”闡述“大道理”。同時,為幫助當地做好饸饹深加工“文章”,淳化縣稅務局暢通稅企溝通渠道,及時為企業推送有關經營現狀、産品轉型、長遠發展的各項稅費政策,提供個性化、高效率的稅費服務。
“正是這些暖心的小舉措為企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大動力。”淳化宋城閣關中味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雷愛紅説,從兩三人的饸饹店發展為現在的餐飲公司,稅務部門始終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繫。尤其是今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的出臺,讓企業將更多資金用於經營管理,發展更有信心。
産業鏈“長起來” 讓産品走“高端路”
依託優越的生態環境,“朱鹮之鄉”洋縣成功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區域農産品——洋縣黑米。如今,黑米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之一。
洋縣永輝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永輝説:“這些年,公司從起步到快速發展,稅務部門為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援和資金保障。今年,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這一項,公司就享受到8.7萬元的優惠。”
以有機黑米為主打産品,陜西雙亞有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周亞剛説:“稅費政策向農産品企業傾斜,讓我們將更多關注點放在了農産品品牌打造和産品研發上。”近年來,該公司生産的“周大黑”品牌黑米獲得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參展農産品金獎等獎項。同時,該公司在延伸産業鏈上下功夫,研發出以有機黑米為原料的黑米巧克力、黑米糊、黑米鍋巴等深加工産品,受到市場的認可和歡迎。
今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實施以來,洋縣稅務局強化農業領域涉稅政策落地,用稅費政策助力農産品産業鏈“長起來”,讓特色農産品走上了“高端路”,小産業真正做成了“大文章”。
在服務特色産業發展的道路上,陜西稅務部門始終聚焦企業發展中的涉稅需求,送政策、摸情況、問需求、解難題,以稅惠農、以稅扶企、以稅興業,全面賦能鄉村振興。
嵐皋縣嵐山寶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生産開發神仙樹系列産品的現代農業企業。該公司將嵐皋大山裏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沒想到我們的專利證書也派上了用場!今年前三季度,研發加計扣除費用接近9萬元,真金白銀的稅費‘紅包’大大緩解了資金流轉壓力。”嵐皋縣嵐山寶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包登國説,有了稅費支援,企業創新發展的勁頭更足了。
今年以來,嵐皋稅務局制定專項服務方案,“稅務管家”團隊定期向企業提供一對一政策宣傳輔導、涉稅事項協調等個性化服務,破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在稅務部門的幫扶下,嵐皋縣嵐山寶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順利享受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紅利”16萬元。
繪藍圖塑品牌 産業興旺富群眾
“多虧了稅務部門的幫扶,為我們打造的‘侯市香菇’不僅成為村民致富的‘搖錢樹’,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標誌品牌。”60歲的延安市誌丹縣杏河鎮侯市村村民張志玉説。
侯市村是延安市稅務局定點幫扶村,由於自然條件差,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産業幫扶前,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産業收入幾乎為零。
為破解侯市村産業發展困境,近年來,延安市稅務局和村“兩委”因地制宜發展香菇種植産業,並多方協調100余萬元,在村集體閒置土地上建起了6座香菇棚,配套了選菇機、烘乾機等設備,建成1座儲藏能力100噸的冷庫。
香菇種植需要較多勞力、季節性較強,侯市村“兩委”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組織附近群眾就地務工、就近就業。香菇産業每年提供就業崗位900人次。去年,侯市村優質香菇産量達3萬公斤,村集體收入超過15萬元,向村民分紅1.6萬元。
儘管香菇産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延安市稅務局已經為侯市村爭取市、縣産業扶持資金50余萬元,擴建養菌棚3座。
“我們的遠期目標是擴建香菇菌棒生産基地,逐步掌握生産技術,由購買香菇菌棒變為自産香菇菌棒,進而銷售香菇菌棒,打造自主品牌‘侯市香菇’,並申請地理標誌産品保護。”延安市稅務局駐侯市村第一書記武仲志説,村上積極引入龍頭企業,發展“企業—農戶—電商”産業模式,讓“侯市香菇”走出延安,走向全國。
惠企助農,一個個特色産業品牌正在稅費政策的助力下不斷發展壯大。
地處關中平原腹地的武功縣,被譽為“西北電商第一縣”。電商産業發展為當地獼猴桃等農副産品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臺。
結合涉農電商這一縣域特色資源,武功縣稅務局優化“規模+行業”的分類分級管理,全面推行“信用+風險”監管模式,抽調3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2名大數據應用人才和3名業務骨幹,成立涉農電商管理服務團隊,為農産品相關企業提供精細化服務。
為提升當地獼猴桃的品牌影響力,武功縣稅務局針對縣域電商企業系統評估納稅信用等級,與行業主管部門、銀行開展“徵信互認,銀稅互動”工作,幫助縣域16戶電商企業獲得貸款1800萬元。
陜西省稅務局副局長郭章獻表示,下一步,全省稅務部門將因地制宜,結合縣域發展特色,充分發揮稅費政策對特色産業的助力作用,進一步延伸産業鏈,助推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本報記者 蘇怡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精準服務“提質” 産業發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