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

綠色能源支撐綠色産業發展(一線調查·擴內需暢迴圈)

河網縱橫,魚塘連片。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南岸街道的馬安社區,養殖業是村民的傳統産業。

隨著一筆綠色貸款的投放,光伏産業在這裡紮下根。“漁光互補”,帶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支援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産業。近年來,我國金融業持續推動實體經濟綠色發展,到去年底,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15.9萬億元,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

相比傳統貸款,綠色貸款具有怎樣的特點和優勢?推動傳統産業轉型發展,綠色貸款可以發揮哪些作用?記者近日追蹤馬安社區這筆綠色貸款的審批、發放、使用過程來尋找答案。

魚塘新綠——

上可發電、下可養魚,“漁光互補”讓村民養殖收益大增

“撲通,撲通……”隨著清晨第一縷暖陽灑進魚塘,水中游弋的魚兒躍動起來,水聲輕輕劃破馬安社區冬日的靜謐。

作為珠江水系的重要支流,西江在這裡形成迂迴之勢,河流南岸沖刷及域內分支細流共同作用,造就了這裡河網縱橫交錯、魚塘星羅棋佈的景觀。

馬安社區由6個自然村組成,12個生産隊,共500多戶、3000多人。除水稻種植外,養殖業是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

“整個社區魚塘大概有1200畝吧,隔壁崗灶社區也接近這個數。”説話間,馬安社區養殖戶蒙立強用鬥車拉上兩包飼料,準備前往魚塘投喂魚兒。

跟隨蒙立強的腳步來到魚塘邊,只見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列陣,像鑲嵌在塘田之上的珠鏈,蔚為壯觀。銀光閃爍的光伏面板下是成群的魚兒,“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組合,成了村民們生活裏一道景觀。

這是當地新建成的“漁光互補”項目,蒙立強正是馬安社區第一個簽約項目合同的農戶。

去年,建設方華電新能廣東分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來到馬安社區推廣“漁光互補”項目,大多數村民對光伏發電還沒什麼概念,有人甚至懷疑光伏板有輻射危險。但蒙立強通過多方打聽,了解到“漁光互補”模式的科學性後,決定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這個大膽的決定,讓蒙立強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肇慶市夏季氣候炎熱。“以前沒有光伏板,遇到高溫天氣只能幹著急。”蒙立強告訴記者,從2003年開始,自家跟村小組租了100畝魚塘,主要養殖草魚、鳙魚和近兩萬隻鴨子。前幾年因為高溫,魚苗和鴨苗死了大半,損失慘重。

如今,蒙立強家的魚塘裏,4米高的光伏“傘”帶來一片陰涼。無論是水中的魚兒,還是水面的鴨子,存活率都提高了,這成為“漁光互補”模式帶來的最直觀收益。

“鴨子耐寒怕熱,高溫天氣發病率很高。”蒙立強説,今年的夏季高溫導致一些養殖同行損失了近三成,而他的鴨子在光伏板下面飼養,每只比以前平均增重200克左右。

蒙立強算了一筆賬,以前每畝魚塘利潤約1000元,如今在光伏板下養殖,每畝的利潤可以達到2000元甚至3000元,一年下來可以增加50多萬元的收入。

好收成口耳相傳。與蒙立強相鄰魚塘的農戶蒙煥林果斷跟隨,立馬兒也申請在魚塘架起了光伏板。

“以前白毛鴨要兩個多月出欄,現在一個半月就出欄了,僅這一項就可以增加20萬元收入。”蒙煥林掰著指頭算賬,“以前搭鴨棚成本要每平方米100元,但現在借用光伏板支撐柱來搭棚,成本降到50元。”

“漁光互補”帶來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

魚塘租金是馬安社區的重要收入。社區副主任蒙勁良告訴記者,社區1200畝魚塘租給村裏30多戶農戶,租金是農戶主要的養殖成本。

去年初,華電新能肇慶公司副總經理于仁曉找到社區,雙方探討“漁光互補”光伏發電合作,由華電每年補貼養殖戶一定租金,並給予電費優惠等,降低農戶生産成本。

蒙勁良粗略算了一下,按1800元/畝租給華電集團,村集體一年增加70多萬元租金收入,同時也為農戶減輕了負擔。“這是利村富民的好事。”他説。

隨著集體收入的增加,社區已經鋪設起了一條3公里長的標準水泥公路。日落時分,站在村口望去,路兩側的太陽能路燈自動亮起,小孩子在家門口嬉鬧玩耍,展現出一幅宜居鄉村景象。

産業興綠——

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1.1億度,能滿足3萬多個家庭一整年用電

10月的馬安社區魚塘裏,施工聲、人聲此起彼伏。

拴支架,調方位,裝組件……工人們在浮船上來回騰挪,一塊塊光伏板像是為魚塘搭起“綠色的金屋子”。

提起項目推廣的初衷,華電新能廣東分公司工程部主任葉飛深有感觸——“漁光互補”模式既發展了漁業,又減少了化石資源的消耗,最大化利用太陽能發電,十分符合公司綠色轉型的發展方向。

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新能源發電成為我國能源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

去年,華電集團就提出,“十四五”期間力爭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7500萬千瓦,“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裝機佔比力爭達到50%,非煤裝機(清潔能源)佔比接近60%。

為此,華電新能廣東分公司將肇慶作為新能源項目拓展的重點地區,由華電新能肇慶公司專門負責建設及運營高要南岸10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計劃在馬安社區、崗灶社區及周邊區域魚塘布設光伏面板,佔地2000多畝,總投入金額達5.5億元。

“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1.1億度,節約標準煤約3.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0萬噸、二氧化硫600噸、氮氧化物約300噸,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于仁曉説。

1.1億度電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座微型火電站一年的發電量,能滿足3萬多個家庭一整年用電。

項目為什麼選擇在肇慶?葉飛介紹,肇慶市常年平均日照超過1000小時,太陽能資源豐富,且南岸街道馬安社區、崗灶社區和周邊魚塘連片分佈,平均海拔在10米左右,自然稟賦優勢顯著。

交通條件優越也是促成項目落地的關鍵要素。“這裡的公路線網比較完善,沿途沒有大的坡道、涵洞,電池組件以及其他設備可通過汽車直接運送,電力接入也方便。”葉飛説。

不僅是能源企業有綠色發展的需求,當地政府也在努力走低碳發展之路。

“綠色轉型是肇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肇慶市高要區發改局黨組書記吳翰棟告訴記者,華電“漁光互補”項目是高要區首個綠色能源重點項目,將促進當地相關産業發展,對擴大就業和發展第三産業起到積極作用,有利於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打造當地綠色低碳經濟具有示範意義。

金融扶綠——

新能源發電項目普遍投資大、週期長,需要金融機構長期資金支援

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多方共贏,“漁光互補”項目快馬加鞭地建設起來。然而,資金是項目推進中繞不開的現實問題。

新能源發電項目普遍存在投資金額大、回報週期長的特點,單靠企業自有資金投入,無法滿足項目進度要求。

華電新能肇慶公司啟動項目時,自有資本金基本能滿足其初期建設的需求。但隨著項目鋪開,購買光伏板需要大量資金,佔到投資總額的40%。

“供應商要求加快結算,否則供貨會受影響,但企業自有資金又不夠滿足購買材料的要求……”于仁曉回憶説,眼看著好項目遇阻,施工方和社區村民都十分著急。他們嘗試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支援。

而由於綠色能源項目貸款週期長、利潤率低,前期審批、中期放款和後期貸後管理等流程非常繁瑣,不少金融機構對該領域貸款業務望而生畏。

關鍵時刻,“漁光互補”項目迎來曙光。

“于經理,現在魚塘已有一批光伏板正常運營了,新項目進度也很順利吧……”説這話的是建設銀行肇慶市分行公司客戶部客戶經理程麗雯。談起這筆綠色貸款投放過程,她形容為“一波三折”。

程麗雯回憶説,了解到項目困難和資金需求後,自己第一時間到實地考察調研,希望儘快為項目找到合適的融資方案。

但挑戰隨之而來。半年的建設工期裏,企業需要在第一個月就落地融資,而此時肇慶市分行並沒有類似貸款業務的經驗。

“利潤空間少,貸款週期長,佔用額度大,很多銀行都不敢接,我們是否要對這個項目保持謹慎?”剛介入項目時,分行就有人提出了異議。

為取得同事的理解和支援,程麗雯率領團隊再次來到光伏項目施工現場。

“一年下來魚塘的租金大概可以減掉7萬塊錢,養的魚和鴨都比以前肥了。”聽了村民講解,看到光伏項目的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團隊成員打消了心中的疑惑。

“綠色金融是建設銀行的既定發展戰略,雖然這筆貸款收益少,但把項目和客戶經營好了,我們綠色金融的‘盤子’會越做越大。”又一次分行討論會上,貸款項目終於一錘定音。

程麗雯率領團隊馬不停蹄投入對光伏發電産業這個陌生領域的研究中。

棘手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企業的項目部剛成立,人員不足,短時間內要收集可研報告及測算表等申報材料,夠嗆。”于仁曉回顧當時的情景,“項目部人員一時沒了頭緒,看著清單上的材料名目不知從何下手。”

“我到你們項目部來‘上班’。”程麗雯主動請纓到企業駐點,白天跟企業一線人員對接,晚上整理編輯材料。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及時介入,組織多部門對項目進行評估分析,成立省、市、區三級服務團隊,實地調研企業經營發展狀況,迅速收集材料、閱研討論。一週內,授信方案順利推出。

“15年期,3.9億元,利率還比同期貸款優惠不少。”拿到審批結果的程麗雯來不及高興,馬上著手和企業簽合同,辦理相關證照。

很快,首批1.7億元貸款資金成功進入企業賬戶。

政策添綠——

新理念、新項目、新舉措,推動著金融機構向綠色延展

新能源發電項目離不開政策支援。

就在程麗雯帶領團隊忙著辦理貸款手續的當口,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通過“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相關企業發放的碳減排貸款,按貸款本金60%提供資金支援,利率為1.75%。

“如果獲得碳減排支援工具助力,我們可以給企業提供更加優惠的利率。”程麗雯説,但申請碳減排支援工具認定並不容易,要綜合碳減排量和貸款金額測算出碳減排效應數據,十分考驗金融機構對綠色項目的自主評價能力。

站在申貸衝刺關口,程麗雯顯然有些犯難。測算碳減排效應、補充貸款用途和發放憑證等手續,無疑會拖慢審批進度。而作為肇慶市首批申報的項目,流程規範尚在摸索階段,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了解這些情況後,人民銀行肇慶中心支行主動介入,為建設銀行肇慶市分行完善申報手續提供了指導和幫助。在各方支援下,程麗雯團隊堅定了申報碳減排支援工具的信心。

“貸款發放後,我們馬上通過省分行逐級向上申報碳減排支援工具認定,有關産業、環保和風險管理等資料都符合相關要求。”團隊成員余展鴻告訴記者,認定成功後,這筆貸款成了肇慶市首筆碳減排支援工具綠色貸款。

目前,在碳減排支援工具幫助下,肇慶市分行已陸續為高要“漁光互補”項目發放2.6億元綠色貸款,幫助企業節約2000多萬元資金成本。

有了項目成功經驗和國家政策支援,程麗雯們繼續圍繞綠色金融做文章。

今年6月,建行肇慶市分行與四會市政府、華電廣東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建設金額高達116億元的農光互補和分散式風電項目。

新理念、新項目、新舉措,推動著金融機構向綠色延展。

自碳減排支援工具推出以來,中國建設銀行已累計向650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733.7億元,獲批貸款共帶動年度碳減排量1590.3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到今年三季度末,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綠色貸款餘額達2523億元,綠色貸款佔各項貸款比重超13.8%。在整個建設銀行系統,綠色貸款餘額已達2.6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2.19%。

綠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協奏曲”,正在越來越多希望的田野奏響。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綠色能源支撐綠色産業發展(一線調查·擴內需暢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