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即時零售,你試過嗎?

外賣平臺不僅能點餐,還能下單買家電、買衣服——

即時零售,你試過嗎?

打開外賣平臺,消費者不僅能點到一份快餐,還能下單買衣服、美粧、電子數位等各類商品——伴隨零售數字化和即時配送業務快速崛起,便利性更高、時效性更強的“即時零售”模式正悄然風行。

據估算,2020年至2021年,國內即時零售年同比增長率保持在80%—100%。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即時零售複合增長率仍將保持高位。“往裏走,啥都有”這句昔日線下商店的口號,正成為外賣平臺的真實寫照。

消費者追求即時滿足

“時間緊迫時,即時零售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不少消費者發現,外賣平臺上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多。

在湖南長沙讀大學的小張是江蘇揚州人。異地求學,她常會想念家鄉風味。這天,她在外賣平臺上搜索揚州的“三和四美”醬黃瓜,沒想到真有商家在售賣。“這個品牌相對小眾,本以為沒有商家進貨。能在千里之外找到家鄉味道,太驚喜了,果斷下單!”小張説。

以門店為基礎、即時配送為依託,這種類似外賣點餐的新興消費模式,被稱作“即時零售”。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告訴筆者,借助網際網路平臺,即時零售能高效匹配本地供需,具有速度快、本土化等特點。

“電子商務可分為遠場、中場和近場。”洪勇説,遠場即通過淘寶等平台下單購物,商品送達需花費2—3天甚至更長時間;中場是在社區團購平臺上購物,通常隔天能收到貨物;近場也就是即時零售,下單後約30—60分鐘即可收貨。

諮詢機構埃森哲發佈的《聚焦中國95後消費群體》顯示,95後人群更加注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95後消費者希望在購物當天收貨,約7%的95後希望能在2小時內收貨。部分消費者使用即時零售,正是看中了它的快捷、便利。

“前兩天有一場重要的線上會議,但開會1小時前攝像頭突然壞了。我趕緊求助外賣平臺,下單了附近一家文具店的攝像頭。”家住北京的陳敏回憶道,“好在外賣小哥很給力,不到30分鐘就送到。這説明,時間緊迫時,即時零售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在專家看來,除了滿足應急需求,即時零售“走紅”還有多重動因: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即時配送體系更加完善、疫情影響下網路購物習慣的養成、關注即時滿足的“Z世代”正成為消費主力人群……“這些因素推動了‘萬物皆可買’的即時零售模式興起,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洪勇説。

更多賣家入局即時零售

“做了幾年店舖生意,現在反倒主要依賴線上了”

與不斷增長的消費群體相對應,在供給側,原本聚焦線下的商家也開始向線上轉移,做起即時零售的生意。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一家生鮮超市裏,外賣提示音不時響起。收銀臺上垂著一條長長的小票,店員正忙著對照票據分揀外賣訂單。

店舖老闆李先生介紹,自家的生鮮超市開于兩年多前。“剛開始我主要做批發,能拿到很好的貨源。後來,大家知道了我們家菜品和水果新鮮,攢了不少回頭客。”李先生説,此前,他沒有考慮過做線上生意,“店裏人手不夠,怕來不及接單。”

“宅經濟”的興起,讓他開始考慮向線上轉型。“畢竟生鮮産品放不住,得儘量清庫存,如果出現疫情還得靠線上訂單。”他説,“這麼看,開啟即時零售模式也挺好,多了一條銷路。”

還有一些傳統小店索性選擇把重心放線上上業務。老趙是一家文具店的老闆,他的店舖臨街,面積不大但售賣的品類不少,有常見的辦公文具、五金勞保用品,還有一次性差旅用品、印表機和墨盒等。疫情期間,他還添置了手機支架、攝像頭等用於線上授課的工具。

“我現在有七八成的生意是來自線上。”做了近十年文具生意的老趙説,外賣剛興起時,自己壓根沒想過文具也能做外賣,“我是看其他商家在平臺上線了才開始做的。做了幾年店舖生意,現在反倒主要依賴線上了,看來擁抱新事物是對的。”老趙説,之前和自己一起加盟的夥伴已經租好倉庫專做線上生意。如今,他也在物色合適的鋪面,考慮轉型。

小店走向線上,畫出更大的銷售半徑。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通過即時零售平臺提供的線到府店商圈和高效的即時配送網路,門店的商圈將由現在的1公里擴大到3—5公里,門店用戶覆蓋範圍較原來大幅提升。對於傳統超市來説,線下超市的流量不穩定且影響因素較多,而即時零售平臺擁有穩定、海量的用戶資源,將為線下實體零售帶來新的增量。

積極入局的不止街頭小店。10月21日,蘇寧易購宣佈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入駐美團平臺的首家家電3C品類大型連鎖品牌。消費者在“美團”或“美團外賣”APP上搜索“蘇寧易購”,就能下單購買手機、電腦、生活家電類産品,最快30分鐘即可送達。蘇寧易購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蘇寧易購已有超600家門店完成美團入駐,覆蓋全國175個城市。雙方還將繼續深化合作,計劃在2023年蘇寧易購入駐美團門店超1000家。

供應鏈全面走向數字化

“即時零售模式不僅僅是企業入駐線上”

對比傳統“遠場”網購,“近場”即時零售也成為消費者實惠下單買大件的新入口。

“我今年沒參加傳統購物平臺的‘雙11’,倒是外賣下單了一款冰箱。”家住福建廈門的小陳説,自己此前就聽説過大型超市有“線上下單,線下急送”模式。前段時間家裏冰箱壞了,又適逢“雙11”,他便試著在外賣平臺上買了一台新的冰箱。“對比電商平臺,加上優惠券、滿減,又比較了贈品,即時零售平臺不僅售價最低、配送速度最快,售後也有保障。”小陳説,送貨員到府後,仔細講解了冰箱使用事項和售後服務的注意點,很是細心週到。

消費者“到家需求”攀升、商家紛紛佈局線上,推動即時零售迎來快速發展。蘇寧易購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蘇寧易購在美團平臺上的訂單量超6萬單。美團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參與“雙11”的數位3C門店數量較去年增長了2倍。10月30日至11月1日,美團上來自本地實體門店的電腦品類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3倍。《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指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幾年即時零售複合增長率將保持高位,預計到2026年,即時零售相關市場規模將超1萬億元。

如果説“上線外賣”、開啟即時零售模式是不少街頭小店、傳統商超抵禦困境、打開銷路的幫手,那麼進入即時零售賽道,則對店舖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拿生鮮店李老闆來説,做好外賣生意,門店得匹配專門的訂單分揀、配送力量,還需要加強售後服務,以保障銷售、運輸全程不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而對於商品體量更大的賣方而言,將觸角伸至線上更是一次互利共贏的創新嘗試。

“美團擁有專業的本地化運營和服務能力,且具備海量的年輕用戶群體。通過合作,我們能共用雙方的資源優勢,也能共同提升服務效率。”蘇寧易購智慧互聯公司有關負責人説。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看來,即時零售不僅是業態發展需要,更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化科技發展的結果。即時零售為線下商家帶來了線上流量,而只有在經營和服務特色等方面多下功夫,線下商家才有望把更多線上流量轉化為實際銷量。

“即時零售模式不僅僅是企業入駐線上,更要求企業進行供應鏈體系的數字化改造,縮短線上需求和線下供應的匹配時間,提升供應效率和品質。”洪勇説。中小企業應積極完善數字化系統,吸引、培養數字化人才;行業領軍企業則應加大對即時配送技術和無人車、前置倉、智慧櫃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以此提升企業數字化運營管理能力,真正打開即時零售銷路。(廖睿靈 金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即時零售,你試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