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秦嶺原鄉”話發展

徐文根人很活泛,回到家鄉這幾年,他常向旁人“炫耀”自己是個“三法人”——法官鎮法官廟村法官廟組人。戶籍短短的一行字,承載的是他濃濃的鄉情。

如今,把徐文根和法官廟村緊緊牽連在一起的,是300畝艾草種植基地。11月22日,天氣晴朗,法官廟村飄著一股淡淡的馨香,徐文根站在艾草田旁滿懷期待:“今年這片地已經收了3茬艾草,再過1個月,就要收第4茬,每畝地的年産量能達到2噸。”

法官廟村,這個位於商洛市山陽縣的小鄉村,近年來發揮自身生態優勢,以打造“秦嶺原鄉”為依託,大力發展綠色産業,推進農旅深度融合,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村民收入越來越高,獲得感越來越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在法官廟村,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畫卷徐徐展開。

“綠色引擎”激活産業發展

法官廟村多山多水,耕地不足。發展什麼産業?如何更好地帶動群眾致富?這是需要“精雕細琢”作答的問題。

“村裏最終定了綠色産業的路子,既能凸顯我們的生態優勢,又能精準規劃、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法官廟村黨支部書記楊偉説,“近年來,我們吸引了一批在外能人回鄉就業創業,發展藥材種植、生態養殖等,産業發展越來越紅火。”

徐文根兩年前回到法官廟村,他組建農業公司發展艾草産業,通過流轉土地、吸納務工人員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還解決了周邊村子、移民搬遷點很多群眾的就業問題。

“目前每畝地的土地流轉費是650元,明年會再上調30%。平時除草管護、艾草收割、産品加工都需要大量用工,每天工資是100到120元。”徐文根説,要把産業發展好,把紅利實實在在地落在村民手裏。

這段時間,徐文根正忙著給艾草加工廠增添設備,希望進一步延伸産業鏈,提升産品附加值。

在加工廠的倉庫裏,徐文根站在3米高的幹艾草堆旁算了一筆賬:“你看,這堆幹艾草是原材料,今年收購價是每噸2600元。如果加工成艾絨和艾渣,産品價值能提升40%左右。等我們的新設備安裝調試好,加工成艾棒這類産品,又會有30%的價值提升。”

順著艾草種植區向西北方向前行,爬上一處山坡,映入眼簾的是法官廟村350畝“蓮藕+小龍蝦”生態套養基地。

“我們流轉土地,修建水渠、排洪渠等,打造了高品質的水田。最開始只是種植蓮藕,2019年才加入小龍蝦進行套養。”基地負責人、法官廟村專職委員李傳慧告訴記者,“蓮藕生長産生的微生物,可以作為龍蝦飼料,龍蝦糞便又是蓮藕生長的天然肥料,套養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是新型的綠色生態農業模式。”

據介紹,基地今年的小龍蝦産量達1.5萬公斤,因為生長水質好、品質佳,在湖北十堰等地暢銷,最高一公斤能賣到120元。同時,每畝地能産出蓮藕600公斤到700公斤,基地整體年産值為400萬元。

自然之美融入人居環境

白墻灰瓦是法官廟村鮮明的建築風格。11月23日,走在法官廟村的巷子裏,小菜園隨處可見,一排排小蔥長勢喜人,水渠沿著村落而下,籬笆圍著小花園……種種美景拼接成夢境中的山水田園風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準,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法官廟村按照“秦嶺美麗鄉村”標準,提升人居環境,進行院落綠化美化,大力整治河流環境,為村莊開啟“美顏”模式。

趙謀安是法官廟村趙灣組村民,擔任河長一職已經3年。每天順著河道檢查,撿拾生活垃圾,制止非法採砂、非法捕魚等,是他的日常工作。

“9月8日,河面有綠苔。10月9日,發現少量垃圾。這些我都可以直接處理。”趙謀安翻開河長日誌介紹,如果遇到汛期河流發水、大量垃圾被衝到河道的情況,他便會上報到村上,由村上派人進行集中處理。

近年來,法官廟村持續開展家庭衛生保潔評比、人居環境“紅黑榜”公示等活動,引導村民養成每日進行家庭保潔、文明言行的良好習慣。每年根據考核評分,村上還會評選“五美庭院”並頒發牌匾,給予獎勵。

村民劉樂家門口挂著“五美庭院”的牌匾。談及村子這些年的發展變化,他感觸頗深:“以前村裏都是土路,過河就一個吊橋,各方麵條件都很差。現在路平整了,垃圾沒了,房子還這麼漂亮,住在這裡心情都是愉悅的。”劉樂今年給家門口種了一些花,希望今後的日子越來越美。

鄉村文化“增色”生態旅遊

依託秦嶺原鄉3A級景區優勢,近年來,法官廟村聚焦農旅融合發展,深度挖掘鄉村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新名片。

在“蓮藕+小龍蝦”生態套養基地旁,法官廟村修建步道、涼亭、網紅打卡雕塑等,打造油菜花種植區,讓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週末休閒好去處。

春天看油菜花,夏天賞荷、吃小龍蝦,法官廟村的美景不僅吸引了遊客前來打卡,還吸引不少學生來這裡寫生。

“村上成立了旅遊公司,對接咸陽師範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高校,組織學生來這裡畫畫、休閒。”李傳慧告訴記者,學生來到村子後,一般會待上十天半個月,吃住都在村民家裏,為村莊增添了不少活力。

讓鄉村文化和生態旅遊擦出火花,是法官廟村的一大特色。在該村趙灣組,村上進行農村院落改造後,利用閒置民房打造民俗區,把草編、竹編、藤編、釀酒等工藝進行集中展示,並和當地傳統茶文化進行結合,滿足遊客參觀、消費需求。

“旺季的時候,村裏一天最多來了70輛大巴車,多是西安及湖北十堰的遊客。”楊偉介紹,遊客來此購買土特産、手工藝品等,讓當地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

此外,通過村集體牽頭,法官廟村打造了主題餐廳、茶文化體驗館,滿足遊客食宿、文化體驗等更多需求。

“法官廟村的改造提升有規劃,每年循序漸進。我們希望這裡保持原有的生態風格,把自然之美融入人居環境中,讓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秦嶺原鄉的風采。”法官鎮副鎮長汪輝説。

在希望的田野上踔厲奮發

法官廟村“蓮藕+小龍蝦”生態套養基地就在村委會旁邊。在村上採訪時,這裡是我最喜歡的去處。

村民們對我在這個季節來訪表示“可惜”,説現在不是村裏最美的時候。但于我而言,這兒的一切已足夠讓我驚喜。

有人戲稱,每個村子都有個“情報中心”,供村民茶余飯後聚在一起閒聊。對法官廟村村民來説,套養基地就是那個最受大家青睞的地方。

飯後,三三兩兩的村民來到基地,他們或是坐在涼亭裏聊天,或是抱著孩子散步,身上的那種閒適感,是我這個“外鄉人”所不具備的。

冬日,這裡環境依然美麗,流水潺潺,格外動聽。不遠處,幾株不知名的小野花倔強開放,給蕭瑟的景色增添了幾抹色彩。荷塘裏葉子雖已枯黃,但底下積蓄著生命的力量,蓮藕還有一個月即可開挖,令人充滿期待。

法官廟村的好生態是肉眼可見的。在基地採訪時,我發現了一隻白鷺,好奇地問了幾句。法官廟村專職委員李傳慧立刻拿出手機翻照片,語氣裏有藏不住的得意:“你看,今年夏天的時候,一大群白鷺在這裡覓食,有100多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法官廟村是這樣做的。這裡4月油菜花盛開,6月荷葉染綠池塘,7月艾草飄香,不同時間有著不一樣的美。

有花有草,有藥有蓮,蝦在水底嬉戲,白鷺從水面掠過,宛如一幅山水畫。走在村裏,猶如在畫中游。

法官廟村黨支部書記楊偉還講了一件趣事。這幾年,隨著來村子的遊客越來越多,村民不怕生了,各方面素質提升很快,也變得更有禮貌。春天來畫畫的學生多,常有村民好奇圍觀。他們不懂藝術,但也不打擾,就在一旁靜靜觀看,畫面十分美好。

近年來,法官廟村依託生態優勢,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描繪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這一切都離不開群眾的積極參與。法官廟村的村民,是“遊”在畫裏的人,也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踔厲奮發的關鍵力量。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秦嶺原鄉”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