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數字經濟不等於虛擬經濟

“把數字經濟窄化為網際網路經濟,將數字經濟等同於虛擬經濟,這是誤區。”11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數字經濟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腦學會理事長梅宏表示,當前人們對數字經濟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

“將數字經濟等同於虛擬經濟,這是誤區”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由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而引發的大範圍、深層次的數字經濟革命。數字經濟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新型經濟形態應運而生,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梅宏認為,“但當前人們對數字經濟的概念還沒有形成共識,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數字經濟,有不同的理解。”

梅宏表示,當前,關於數字經濟的通俗説法是“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其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治理體系建設構成了數字經濟發展的環境,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傳統的物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構成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平臺。但是不能簡單地在數字經濟和網際網路經濟、虛擬經濟之間畫上等號,網際網路經濟、虛擬經濟只是數字經濟的一部分。

梅宏解釋,早期的“數字經濟”一詞主要用於描述網際網路對商業行為所帶來的影響。但發展到今天,數字經濟的外延更加寬廣——當前,數字經濟主要是指以數字化的知識和資訊作為關鍵生産要素、以現代資訊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資訊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遍地開花

在論壇上,不少專家用報告佐證了梅宏的觀點,揭示了數字經濟並非限于虛擬經濟一隅,而是自有廣闊天地的事實。

在報告中,騰訊公司副總裁、西南區總經理蔡光忠介紹了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執委會主席白重恩則以能源網際網路為例,介紹了數字技術在電網發電、儲能、引導用戶消納新能源電、節能減排等環節的潛力。他表示,數字經濟有多元應用場景,能夠助力企業進行數字化管理、智慧化生産、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

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秘書長文繼旭表示,當前,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已在多條産業鏈中深度融合,這不僅是簡單的數字技術疊加和賦能,而是從能源、原材料到生産,從産品到交付等各個應用場景的數字化。

從實體到虛擬,從農業、工業到服務業,數字經濟已遍地開花,而我國也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廣闊 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9年10月,我國首次把數據列為生産要素,《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2021年,“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被寫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時強調,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加強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

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數字經濟發展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數據資産地位尚未確立,數據共用流通障礙重重,數據版權問題尚無有效解,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和監管問題突出……

“數字經濟對社會結構會帶來什麼影響?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數字經濟對人類文明會帶來什麼影響?”梅宏説,“這些都是值得進行深入探討和實踐的問題。數字經濟當前處於探索成型期,我們需要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數字化帶來了很多的好處,當然也有風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和法律學教授詹姆斯·赫克曼解釋説,“在數字化轉型中出現了數字鴻溝。身處當今社會,特別是數字化社會,工人們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害怕自己被技術、被機器所取代。我們應該對老人、邊緣化的工人進行培訓,讓他們跟上時代的腳步。”(科技日報)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數字經濟不等於虛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