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舞“繪”《搗練圖》登央視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唐代畫家張萱所作的《搗練圖》卷描繪了唐朝仕女搗練、縫衣等勞動場景,人物惟妙惟肖,充滿生活情趣。11月27日晚黃金時間,在央視一套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中,舞蹈演員們飾演畫中人物,用舞蹈方式讓古畫“活”了起來,在陣陣搗衣聲中,全國觀眾同舞者共同走入流傳千年的大唐風韻與長安風雅間。
一舞驚人,夢回大唐。記者28日採訪獲悉,舞臺上的《搗練圖》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廣播電視臺(集團)聯合出品,西安演藝集團·西安歌舞劇院創作並參演。在登上央視舞臺後,這幅來自西安、“活”起來的“舞臺古畫”驚艷四海觀眾。昨日下午,#唯美舞蹈還原唐代仕女搗練圖#話題登上微網志熱搜,截至記者昨晚發稿時,該話題閱讀量已突破千萬。
舞之蹈之
長安風情盡現詩畫卷軸間
絹下窺視的女孩,稚氣靈動;凝神縫練的女子,氣定神閒;搗練女子長杵靠肩,仿佛已微汗涔涔;也有少女,手持長柄圓扇,蹲坐火盆之旁,姿態生動……《搗練圖》是中國唐代名畫,原畫係唐代宮廷畫家張萱之作,宋徽宗也曾臨摹。長卷式的畫面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表現女子們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是唐代仕女畫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如果説名畫《搗練圖》體現的生動畫面,在細緻入微的一顰一笑間,展現出了唐代女子的端莊豐腴和辛勤勞作之美,在千百年中為世人珍視。那麼舞臺上的《搗練圖》則是美與哲思的交融,勾連了古人與今人的情感追求。
27日晚《詩畫中國》節目中,《搗練圖》“壓軸”登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作為開卷人,青年舞蹈家黃路霏與西安歌舞劇院的舞蹈演員們生動還原了畫作中的人物形象及動作——極簡風格的背景之中,一位紅衣仕女蓮步輕移,《搗練圖》卷在其身後緩緩揭開,當悠揚樂聲劃過,十二位畫中人“活”了過來,身著唐服的仕女們面貼花鈿,神態各異。她們或手握木杵,或仔細熨燙,或抻開白布,隨曲調將搗練動作化為輕盈舞姿,一顰一笑、伸展旋轉間,盡顯大唐風情。
舞蹈演繹中,“搗練”只是故事的伊始,當勞作暫告一段落,仕女們再度望向鏡頭,一段嬉遊道出更為鮮活的“人物故事”。在節奏的舒緩與歡樂間,長安城中人的風情與活力,滾滾奔騰而來。
記者從西安歌舞劇院採訪了解到,本次亮相央視的《搗練圖》,是今年西安歌舞劇院入圍中國舞蹈“荷花獎”終評舞劇《門》的片段之一。作為舞劇《門》開篇首章舞蹈,《搗練圖》通過還原畫作中人物形態,並藝術化展示了唐代仕女搗練、縫衣、熨帛等勞動場景,頗具生活情趣,成為《門》中最具特色的章回之一。
舞劇《門》的總導演易傑也在節目現場談到,這幅畫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於是在編舞中他以當今的審美,重新解構作者在畫中所傳遞出的穿越時空的生命感。
舞畫為媒
觸摸千年古都的生命脈搏
從考究靈動的動作,到精緻秀美的裝飾,再到繽紛華麗的服飾——復刻自《搗練圖》卷的舞蹈《搗練圖》,讓當代觀眾一秒“沉浸入畫”,仿佛夢回大唐。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看來,這一作品“讓人仿佛走入大唐的世界當中,感受到盛世的繁榮與盛唐的審美”。
《搗練圖》卷留下了讓人心馳神往的盛唐華彩,其背後是無數人的辛勤勞作所造就的盛世輝煌。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節目中表示,盛唐時期,長安是絲織品的生産中心,有大量女子從事這一行業,才造就了這樣的群像。
節目播出後,引發網路熱議,有網友評論:“跟著音樂,一個個人物動起來的場面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舞蹈生動地讓我們了解到長安的歷史風韻,比只看書上講的有趣許多。”
從千年前的畫卷《搗練圖》,到新時代的舞蹈《搗練圖》,歷史長河中,藝術家在筆墨、躍動間描摹出關於創造精神、生命意味的故事,也與當代觀眾共同觸摸千年古都的生命脈搏,感受長安城中那不朽的創造精神,和時時常新的澎湃活力。
身處歷史文化名城之中,西安文藝人踐行文化自信,與時代同行,近年來創作了《傳絲公主》《大唐梵音》《長恨歌》《我們是秦俑》《門》等大量舞臺精品,在文旅融合、文化挖掘、創新發展中積極實踐,尋找著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讓靜態文物“講故事”的多樣生動方式。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我們的創作方向,而怎麼樣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一個課題。”28日,西安歌舞劇院總經理趙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劇院創作舞劇《門》時,就定了一個創作方向——用當代審美和視角,去重新解構千年前的書畫名作,“西安的歷史文化非常深厚,能挖掘的遺跡寶藏、歷史題材非常多,那我們就將它們活化,給它們注入靈魂,通過藝術方式,讓它成為當代人可感觸、能共情的文化載體。”記者 孫歡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西安舞“繪”《搗練圖》登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