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全球氫能發展方興未艾

編者按:

近年來,佈局氫能逐漸成為不少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一個重要戰略選擇,我國也於今年提出氫能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各國如何規劃其氫能發展路徑?産業發展現狀痛點如何?從今天起,本報在看世界欄目推出“全球氫能發展一瞥”,陸續刊發資深記者發回的相關報道。敬請關注。

□周武英

各國發展氫能已有多年曆史。近年來,不少國家相繼將氫能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加上制氫等相關技術的研發,發展氫能日益成為各國實現能源安全的一個重要途徑。

有“21世紀的終極能源”之稱的氫能,是一種公認的清潔能源,因具有重量輕、燃燒發熱理想、導熱性好、儲量豐富、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受青睞,在石油、天然氣、煤等不可再生化石燃料存量有限、消耗日增以及各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加速推進能源向低碳轉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當下,氫能的發展和應用成為一種戰略選擇。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30余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全面的國家氫能戰略,提出了氫能發展和利用的中長期目標。如,美國2020年發佈的《美國氫能經濟路線圖》提出,至2030年共投入210億美元發展氫能,到2050年氫能佔比要達到14%;在歐洲,2019年的《歐洲氫能路線圖》則提出到2030年投入800億歐元,2050年氫能佔比要達到24%;日本在2017年發佈了《氫能基本戰略》,提出構建氫能社會的目標,在其2020年提出的《2025碳中和戰略》中,也提出到2030年要投入30萬億日元,使2050年時氫能佔比達到12%至15%;南韓2021年發佈了《氫經濟發展基本規劃》,預計氫能將佔2050年最終能源消費的33%,發電量的23%,成為超越石油的最大能源。

我國今年3月也發佈了《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使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至20萬噸/年,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産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等目標。

從全球來看,重工業和道路交通是全球實現碳中和的瓶頸領域,而發展新能源車也是氫能研發應用一個比較成熟的場景。如,德國政府在應對疫情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擬投資70億歐元用於燃料電池重型卡車、飛機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根據國際能源署《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路線圖》估計,2050年全球氫能需求將達到5.28億噸,其中,交通運輸領域氫能消費量佔約四成。國際能源署還預計,到2060年交通運輸對氫氣的需求量將比2030年增長近30倍。

面對氫能發展的潛力,全球多邊氫能合作也日趨繁榮。據統計,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共有15個國家間簽署戰略合作雙邊協議。在COP26、G7會議等場合,都宣佈了氫能相關多邊合作協議。

可以預計,一旦發展氫能的關鍵技術得到突破,行業發展的痛點得以解決,氫能應用能在更大範圍推廣,將有利於全球環境和資源問題的解決。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全球氫能發展方興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