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戰平:發揮好中醫藥“治未病”特色優勢 築牢個人防護屏障
我國日前發佈的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其中第十三條指出要“重視發揮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獨特作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無論是在前期預防還是在病例救治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有哪些獨特優勢呢?公眾如何利用中醫藥做好預防?11月25日,記者專訪了陜西省防治新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組長、陜西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戰平。
馬戰平介紹,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藥診治“疫病”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那麼中醫藥有哪些獨特優勢呢?馬戰平説,首先,中醫學有“後發治人”的優勢,這是因為中醫學對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所有疾病都會根據“外邪感人,受本難知,因發知受,發則可辨”的法則,從採集到的臨床症狀、體徵、舌象、脈象等資訊進行“審證求因”,並推論出疾病的病因、病機,進而提出明確的診治思路和方藥,因而它就會“有的放矢”“精準治療”。
其次,中醫藥有著明確的“異病同治”優勢,目前正值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的高發流行季節,也是新冠肺炎可能會復燃的季節,雖然從現代醫學來看,它們可能會屬於不同的疾病,但從中醫的角度上分析其發病時段、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症狀、舌脈等均具有高度相似性,其核心病機基本相同,因此就可以按照“異病同治”的原則進行統一的辨證論治。
再次,中醫學有“治未病”的理念,這裡面就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具體內容,也有各種各樣的預防手段,比如:藥物、食療、鍛鍊、導引、針灸、推拿等等,總之會針對不同的群體提出相應的指導方法,其中“扶助正氣”“培正固本”是中醫學在治療中最為倡導的理念,我們經常所説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強調了平時就應該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這與現代醫學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正是基於中醫學理論的獨特性及近三年來抗疫的實戰性,國家出臺的二十條優化措施再次強調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的必要性。”馬戰平告訴記者,針對不同群體,結合不同的地域、季節特點,陜西省防治新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已經提出了明確的防治措施,特別是在預防方面,可以採取包括中藥湯劑、外治法、活動保健、食療等方法來預防。
馬戰平介紹,在中藥湯劑方面。建議應用“生黃芪15g、炒白術10g、防風10g、蘇葉10g、金銀花15g、連翹10g、蒲公英15g、大青葉15g、桔梗10g、蘆根15g、炒山藥15g、生甘草6g”組方,以達益氣固表、解表清熱之效。該方12歲以上人群,每天一劑,每劑水煎400ml,早晚各一次(飯後約1小時),溫服,每次200ml,連服3-6天;6-12歲兒童,用量減半;6歲以下兒童及孕婦不建議服用。服藥期間應清淡飲食。宜少食辛辣刺激、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服藥期間不宜飲濃茶、酒、咖啡等,以免降低藥效。當然,若中草藥煎煮不便,也可選用功效較為相似的,如“益肺解毒顆粒”“清瘟護肺顆粒”等中成藥進行預防。在外治法方面,可以選用艾灸、佩戴香囊、中藥浴足等方法,這些成品一般中醫醫院都有備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進行選擇。在活動保健方面,可以選擇八段錦、太極拳、太極劍、廣播體操等,但不宜劇烈運動,避免過汗耗氣。在食療方面,按照“白色入肺”理念指導,可適量食用荸薺、百合、蓮藕、雪梨、銀耳、山藥、白蘿蔔、核桃仁等以潤肺生津;也可適量飲用金銀花茶、菊花茶或代茶飲(金銀花3克、菊花3克、荷葉3克、胖大海3克、佩蘭3克,開水沖泡頻服)以清肺泄熱。
“此外,公眾應儘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線’、用公筷等良好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很重要。”馬戰平告訴記者,“國家出臺的二十條優化措施,並不是讓我們放鬆警惕,更不是讓我們束手‘躺平’,而是強調了我們應該主動出擊、打一套精準防控的組合拳。作為中醫藥工作者,我們更應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為最終戰勝疫情做出應有的貢獻。”(記者藺娟)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馬戰平:發揮好中醫藥“治未病”特色優勢 築牢個人防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