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家”變身鄉村振興“金種子”
11月16日一大早,咸陽市旬邑縣鄭家鎮李家村村民李平虎來到自家的養雞棚。他仔細查看了棚舍溫度,給棚舍消毒、添加飼料、打掃了棚舍衛生,確保一切妥當後,匆匆離開……
“抓緊做好這些,我還要去‘講課’哩。”李平虎一邊換工作服一邊笑著説。
李平虎是村裏有名的養殖大戶,不久前被評選為旬邑縣的“土專家”。最近,不少養殖戶邀請李平虎去“講課”,李平虎比之前更忙碌。
如今,像李平虎這樣的“土專家”,旬邑縣鄉村振興人才庫中有196名,涉及禽畜養殖、果業蔬菜種植、基層經濟組織經營、産品銷售等領域。
聚人才
讓鄉土人才“破土而出”
在李平虎的帶動下,李家村現有養雞戶27戶、雞棚55個,今年預計可收入150余萬元。
不僅是李平虎,為了加快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今年以來,旬邑縣在全縣各鎮(街道)成立“梧桐樹”人才工作室,建設村級“鳳巢”驛站,引導優秀人才、鄉賢能人返鄉創業。旬邑縣通過開展系列“迎鄉賢、興産業、建家園、促振興”活動,招引近百名在外能人擔任村“名譽書記”“名譽主任”,吸引42人回鄉投資興業。同時,實行“按需設崗、評聘分離、公開競爭、擇優聘用”的管理模式,評選命名全縣第四批縣管拔尖人才18人,有效激發了人才隊伍的活力。
初冬的古豳旬邑,寒意已濃。但太村鎮張家村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上,村裏的老人在幸福地揮灑著舞姿,孩子們追逐嬉戲,一幅幸福祥和、景色秀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舒展開來。
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張家村黨組織還是旬邑縣有名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太村鎮以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為契機,招引在外經商能人張海洲回張家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從此,張海洲大膽發揮在外創業實踐經驗,成立了以本村勞動力為主的張家村建築施工隊,並採取“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150畝青貯玉米種植基地、300畝連翹種植基地,投資80萬元改造建成一座現代化糧油加工廠,讓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如今,通過“梧桐樹”引回“金鳳凰”,旬邑已經讓越來越多李平虎、張海洲這樣的鄉土人才脫穎而出,讓他們在家鄉這片熱土上發揮著“能人”示範效應。
優服務
為鄉土人才“加油充電”
“目前正是肉牛上膘增重的黃金時期,在飼養方面一定要把握好溫度,注意飼棚通風換氣和衛生,防止傳染病……”11月17日,旬邑縣馬欄鎮肉牛專業合作社法人喬萬峰在自家牛舍向前來“取經”的群眾傳授秋冬養牛要領。
“要給群眾傳授好經驗,就得不斷學習。平時我們村‘鳳巢’驛站經常組織培訓,我每次都參加,學到新的技術我會自己實踐,再把成功經驗講給群眾。”喬萬峰説。
據了解,為更好地發揮鄉土人才“傳幫帶”作用,旬邑縣開展“服務基層、送學到府”活動,掛牌建設“梧桐樹”鄉土人才培育基地1個、鎮級“梧桐樹”人才工作室10個、村級“鳳巢”驛站20個,促進“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深度融合發展。
“在鄉土人才培育挖掘方面,如何做到既要‘築巢引鳳’還要‘固巢育鳳’?我們主動創新並健全機制,通過優化服務、強化培訓等措施,讓更多的‘土專家’變身鄉村振興的‘金種子’破土而出。”旬邑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馬燕介紹。
今年以來,旬邑縣已組織開展12次鄉村振興講座、技術課堂等活動,邀請30余名知名專家為全縣鄉土人才“加油充電”。
搭舞臺
為鄉土人才“培土蹲苗”
入秋以來,在旬邑縣各個“馬欄紅”蘋果園內,紅彤彤的蘋果煞是喜人。
“今年果農的蘋果形正色艷味道甜,這離不開‘土專家’的技術指導。”金明果業協會負責人王金明説,從果園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到蘋果上市銷售,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土專家”科學指導,讓廣大果農繼續發展蘋果産業的信心大增。
旬邑縣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建“土專家”隊伍,使他們紮根農村、直面農戶開展延伸培訓和果業科技推廣常態化服務,將鄉土人才培育納入人才培育整體規劃,建立鄉土人才動態管理數據庫,為鄉土人才“培土蹲苗”,為鄉村産業發展注入科技活力。
此外,旬邑縣推行“星期天工程師”“假日專家”等柔性引才模式,主動加強與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專家教授的溝通合作,聘請80余名農林水産、文化旅遊、生態建設領域的專家教授組成“智囊團”,為全縣重點農業産業發展出謀劃策。
旬邑縣不僅為創新創業的鄉土人才提供信貸支援、金融服務等政策優惠,還延伸服務路徑,開展符合旬邑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促進創業就業的專項培訓,催生“培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興起一個産業”的鏈式反應。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人才強縣戰略,不斷築牢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通過組織好、培育好、使用好人才,形成人才集聚、産業壯大、群眾獲益的‘疊加效應’,讓鄉土人才為旬邑高品質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旬邑縣委書記王旭表示。本報記者 劉曌瓊 通訊員 燕曉鋒 侯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土專家”變身鄉村振興“金種子”)